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93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306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01.
202.
203.
分析了帕米尔─西昆仑带的强震活动规律,指出该带强震活动在时间轴上可划为6个活动幕,在空间上可划为3个优势分布区域,地震活动水平呈西强东弱态势,并且存在强震从帕米尔向东南方向沿地震带作定向迁移规律,文章对此现象作出了物理解释.  相似文献   
204.
李培军  夏邦栋 《地质科学》1995,30(2):130-138
中晚三叠世,在扬子和华北两大板块碰撞拼接过程中,郯庐断裂产生大规模走滑运动,使下扬子沿江地区处于走滑挤压作用下,从而形成走滑挤压盆地。黄马青群是这一盆地的沉积记录,盆地内沉积中心呈侧向斜列展布,沉积物与其物源区发生错离,盆地随时间推移逐渐收缩。盆地内发育的两组共轭剪切带、斜列分布的褶皱及其伴生的逆冲推覆构造是走滑挤压应力的反映。郯庐断裂是华北、扬子两大板块间斜向拼接所形成的转换断层。  相似文献   
205.
珠江口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平鲁 《广东地质》1994,9(4):21-28
  相似文献   
206.
青藏高原新生代地壳变形对同碰撞岩浆侵位的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二七   《岩石学报》2006,22(3):558-566
同碰撞岩浆作用是青藏高原新生代构造-岩浆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各种类型岩浆岩广泛分布于高原内不同的构造单元中,其中有的来自地幔,不过规模都不大,它们是如何穿过异常厚的地壳侵位到近地表或喷出地表,这还是个未解之谜。根据构造分析,这些岩浆岩均侵位于新生代向斜构造中,例如侵入于高原东南边缘的楚雄复向斜、兰坪.思茅复向斜和老君山向斜的碱性岩,侵入于高原南缘的北喜马拉雅拉轨岗日向斜的片麻状花岗岩以及喷出于高原北部巴颜喀拉和雁石坪复向斜的安山-玄武岩。文中通过一个力学模式,说明这些岩浆岩的侵位受控于地壳应力场特征,即:向斜构造的下部承受的是张应力,地壳发生减薄和张裂,下地壳或上地幔熔融物质以此为通道发生向上的侵位。不过,因向斜顶部地壳承受的是挤压应力,地壳发生挤压缩短,所以只有少量岩浆能侵位到近地表并发生变形。与此相反,背斜构造的下部地壳产生的是挤压应力,阻止了下伏地壳内岩浆的侵入。因此,岩浆的侵位一般不会沿背斜发生。这一力学机制解释了为什么青藏高原规模很小的同碰撞岩浆能穿过异常厚的地壳沿一系列向斜构造侵位到近地表或喷出地表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7.
离散元模拟是一种新的动力学模拟方法,它可以提供模型内部肉眼不能辨别的微小形变信息,生动的给出构造形变的几何特征与动力学过程,是我们深入了解地质构造形成演化历史、理解岩石变形机制、准确解译地震数据的良好方法.本文基于离散元理论构建模型,用C 和Java语言编写程序加以实现,模拟挤压条件下盐上褶皱和推覆带构造的形成、演化过程,通过四组对比实验的比较分析,详细研究了岩性强弱和推覆速度对盐相关挤压构造演化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沿积压方向,断层的年龄由老到新,约靠近推覆前端的断层越新.在挤压形变过程中,一旦有新的主要断层形成,之前的老断层即停止活动;2)脆性地层发育较多的断层,主断层贯穿整个地层,韧性地层中断层数量较少,断层位移小,只切断部分地层;3)脆性地层形变过程中地层厚度基本不变,显示地层内部应变较小,韧性地层的厚度有明显变化,显示地层内部应变较强;4)在岩性相似的务件下,挤压速率幔的系统断层发育较多,并且形变传播较远.  相似文献   
208.
本文依据南沙海域实际地震测线资料,相关证据显示早中新世(T60-T40之间)南沙腹地多盆地发生挤压反转构造,南沙西南部多见挤压褶皱。南沙海域及周边地区在早中新世开始发生全区的挤压隆升和剥蚀,经过局部剥蚀量和构造抬升量定量估算,认为隆升核心区域的九章盆地由于挤压隆升导致的地层剥蚀量大于3 500 m。"早中新世挤压隆升幕"形成一个以郑和隆起为核心的"碟形"剥蚀区,活动时间与西南次海盆的扩张时间一致,西南次海盆的扩张可能是造成隆升幕的重要原因。由于隆升剥蚀前存在深埋,南沙腹地(九章盆地为代表)和南沙北缘(中业、永登盆地为代表)的"浅、薄、小"盆地群的价值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9.
断裂构造研究的进展和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Faul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ype of tectonics in the earth crust一lithosphere. It is the faults,is a dominant elements,SVhich construct regional tectonic architecture. Fault controlled not only the evolution and the transverse inhomogenity of regional tectonics,but also the laminary structure of the earth crust-lithosphere. Three kinds of faults(compressional fault,extensional fault and strike-slip fault) may be formed by three kinds of tectionic stress-fields in the earth crust. The fault might occur individually and combine to each other as well. The recent progress and the tendency of fault research a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from historical review and recent analysis of study in three type fault,in orderto undertand the orentation which must be held.  相似文献   
210.
Myung  W.  Lee  李丽青 《海洋地质》2007,(3):21-28
在彻斯匹克湾地区采集的的20个2D地震剖面目的是为了分析挤压构造的细节以及对火流星挤压产生的凹陷进行更准确的成像。我们尤其重视对盆地地震反射信号的加强。处理先做了第二零点预测反褶积,后接着做了子波反褶积提高了浅层反射的分辨率,采用匹配滤波来加强基底反射。反褶积、匹配滤波以及二维信号增强技术(F-X滤波)显著改善了地震剖面的可解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