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87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在大地测量中,很多的計算工作是在平面上進行的;例如,我们在計算三角锁或三角網上各點的坐標時,我們首先將起始边投影到平面之上,再將其他各边的方位經过改正,歸算成平面方向,这樣就構成了平面的三角鎖或綱;經过平差及三角形的解算,最後就直接得到平面坐標。这种計算方法较之正規的計算方法,即在橢球面上進行平差、三角形解算以及經緯度推算,最後再將所得經緯度换算成平面坐標,不但可  相似文献   
52.
坐标换算及换带计算虽有专用数表可供查算,但查表计算的工作仍相当繁复,而且容易出错。用T1-59电子计算器,采用本文提出的程序计算,只要输入三个起算数据,经一、二分钟的自动运算,即可给出所需的结果。  相似文献   
53.
内燃机性能指标的简化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热效率和指示热效率是两个不同的热效率概念 ,本文推导出了两种热效率之间相互换算的因子———“热效率修正因子”的计算式 ,应用该因子可以计算或预测内燃机实际循环的性能指标 ,计算结果与热计算结果吻合 ,该方法比热计算简单 ,适用于所有四冲程内燃机。  相似文献   
54.
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创建于1951年,是国家甲级设计研究院,中国勘察设计综合实力百强单位。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992年首批获得对外经营权,1996年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2002年通过了ISO9001-2000版换版认证。本单位现有工程技术人员1000余人,其中有中国工程设计大师7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80人,高级工程师360余人。获得过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相似文献   
55.
通过工程实例,论述了在深基坑开挖中如何对周边建筑物进行超前保护,以的较小的代价取得可靠的安全度。从而可避免和防止事故的发生。超前托换后的工作程,均未发生不安全的隐患,工程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56.
本文依据140组渠道工程上的实测数据,建立了残留冻胀率与换填比间的定量关系,据此得出了在地下水深埋和浅埋两种情况下,不同土质所要求的换填比。同时根据冻胀试验场220组粗粒土敏感性试验资料得出,当冻层与地下水距离大于或小于50cm时,应分别控制砂砾料内含土量不大于10%和5%。文末提出了防治砂砾料被含砂渠水污染及设立排水设施以保证换填防冻效果的两项措施。  相似文献   
57.
58.
嵌岩微型钢管灌注桩克服了常用桩基托换桩型的缺点,具有桩径小而承载力高、施工空间不受限制、施工简便、施工引起附加沉降微小、适用范围广等优点,为桥梁基础加固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技术。以广州华南快速干线岑村互通主线桥基础加固工程为例,介绍了嵌岩微型钢管灌注桩在桥梁基础加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9.
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等置换率原则建立碎石桩复合地基有限元计算模型,在考虑基础刚度、荷载强度变化条件下对比分析了天然地基与复合地基附加应力分布特征、塑性区扩展规律;根据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了桩身荷载传递规律并与实测结果对比确定桩身应力随桩身呈指数衰减。计算结果还表明:桩土应力比不仅与桩土模量比有关,也与荷载水平及置换率有关;在鼓胀破坏情形下桩体侧向变形性质取决于桩周土而与置换率、模量比、桩长无关。  相似文献   
60.
深井换热技术原理及其换热量评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深井换热又称套管换热,是在深井中通过同轴套管进行单井内部流体循环,基于热传导的方式与地层换热,从而以"取热不取水"形式开发地热能的技术.本文详细介绍了深井换热技术特点,评述其在国外的应用进展.国外的实践表明,深井换热延米功率均在200 W以下,多不超过100 W,换热量远小于基于热对流的取热方式,比如深井热水开采技术.本文针对我国北方典型地区地热地质条件,分别采用Beier解析法和双重连续介质数值模拟法(基于OpenGeoSys模拟平台)计算了短期(4个月)采热和长期(30年)采热情景下的换热量.解析法和数值法的结果均表明,延米换热功率上限不超过150W.在间断采热,即每天供热12个小时,停止12个小时的情景下,延米换热功率可以翻倍,但是总换热量基本不变,且水温在一天内的波动明显变大.对数值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发现,在地温梯度一定的条件下,井深对延米换热功率影响不大,而地层热导率对其影响较为明显.最后指出,提高深井换热技术换热量的主要手段是增加井周围地层中的热对流,或者说,增加循环水与岩石的接触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