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9篇
  免费   505篇
  国内免费   391篇
测绘学   48篇
大气科学   72篇
地球物理   174篇
地质学   1628篇
海洋学   376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51篇
自然地理   6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2篇
  194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9 毫秒
91.
92.
本文报道了我院连续六只X-CT球管的使用情况。寿命最长的曝光达358300秒,而最短的只有135000秒,其主要原因是缺乏正确地使用和维护知识,要想延长球管使用寿命,首先需加强对使用人员的专业素质训练,其次,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mAs;第三,保持扫描室恒业的温湿度;第四,定期检查球管的冷却散热系统。  相似文献   
93.
本文通过试验探讨了玻璃纤维棉在蒸汽直埋管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4.
烃源岩TOC值变化与其生排烃效率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实验模拟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烃源岩有机碳(TOC%)的损失率DTOC=(TOC0-TOC)/TOC0的变化规律.当烃源岩生排烃效率很低时,DTOC都为负值,即在成熟演化过程 TOC是增加的.随着生排烃效率提高,有机碳变化率DTOC逐渐增加(TOC损失率增大),烃源岩逐步由"增碳"进程转变为"减碳"进程.但只有生烃潜力很高的Ⅰ型有机质岩石,在生烃降解率和排烃效率极高的"理想"条件下,DTOC的增加(减碳进程)幅度才十分显著.指出基于有机质原始丰度恢复的碳酸盐岩烃源岩评价标准,可能过分强调了"减碳"的进程,很多情形下会美化原本比较差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95.
两种模拟方法(或加温方式)实验结果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单温阶加温和连续加温两种方式的模拟实验,前者相当于封闭体系,后者相当于开放体系.对比两者的油气产率,并探讨两者与自然界烃源岩生排烃过程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总气体产率和烃气产率开放体系均低于封闭体系;排出油量和总生油率开放体系均大于封闭体系.自然界烃源岩的生排烃过程可能是介于封闭体系和开放体系之间的一种状况.  相似文献   
96.
本文通过建立管井和水平井-砂袋井两种不同模型,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排渗体系在同—尾坝条件下理论排渗效果,得出水平井一砂袋井排渗体系优于管井排渗体系。旨在为解决同类工程问题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97.
金志强 《探矿工程》2004,31(4):17-19
介绍了止水帷幕在北京恒润中心工程基坑开挖中的应用,对止水帷幕的设计以及三重管高压旋喷桩的施工工艺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8.
上海黄浦江的定向穿越一直是国产设备、仪器的禁区,笔者凭借多年定向施工的经验和对设备的了解攻克了这一风险极大的难题。详细介绍了采用国产钻机和有线导向仪穿越黄浦江铺设6根φ110 mm、长500 m PE管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99.
卢予北 《探矿工程》2004,31(2):43-47
针对目前地热井施工技术现状及地热井使用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并就今后发展方向和建议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0.
描述河流横断面的窄深程度,无非是用来衡量它对过流能力和输沙能力的影响大小,及其在河流地貌方面的时空上的调整变化。回顾总结了以往描述横断面形态的常用指标,包括河相系数、宽深比,或湿周与平均水深的比值,指出这几种指标在描述黄河中下游河道时所存在的共同缺点:(1)缺乏物理意义;(2)不能真正代表断面的窄深程度;(3)明显的夸大了宽浅和窄深断面的差别。从表称流量的概念出发,作者认为,应该使用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等面积的表称流速来描述断面形态。如果用表称流速来衡量黄河下游河南和山东河道的断面形态的差别,就会发现,断面形态的不同,其对过流能力的影响不过1:2,远不象河相系数和宽深比所描述的达到1:6甚至1:11那样的悬殊程度;黄河下游河道主槽“多来多排”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表称流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