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59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141篇
地质学   70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用统计学上的χ~2检验方法对华东地区M_L≥4.0地震平静进行了统计检验,得出在较高的置信概率下可以将平静时间T≥140天作为平静异常的判别标准。总结了华东地区自1970年以来出现的平静异常,并分析了其对应中强地震的情况。研究表明,M_L≥4.0地震平静异常是华东地区中强震前的一种普遍现象。62.5%的平静异常后发生了M_S≥4.5地震;绝大多数平静异常前存在着地震活动的增强过程,多次活动增强后连续发生了平静异常且之后发生了M_S≥5.0地震。  相似文献   
72.
自动化监测仪在地下水水位监测中已经广泛应用,但数据冗余、经费限制、资源不合理利用等问题使人们必须重视自动监测仪器采样间隔的科学性.本文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建立采样间隔与监测精度间的关系,得出华北平原地下水监测点大致分成三类:采样间隔不宜过小,人工监测宜能满足;采样间隔、监测手段宜因需调整;采样间隔很小,宜采用自动化监测.  相似文献   
73.
塔藏断裂位于东昆仑断裂带东段,属于“玛曲空区”范围,汶川Ms8.0级地震对该区域造成了应力的加载,但是本区尚未开展古地震方面研究,地震危险性认识不足.通过断错地貌实测、古地震探槽、14C定年等方法,在坡中谷、断塞塘附近位置开挖两处探槽,获得了一些古地震方面的认识.探槽附近微地貌测量结果表明,断错量主要分布在两个范围区间72m和71m,以及27m,25和22m,两区间之间近倍数关系,推测由多次地震事件造成.两处探槽采集14C样品共计19个,探槽剖面分别记录了2次古地震事件,事件发生的层位与年龄具有一定的可比性,经逐次限定后得到2次古地震事件,时间分别为320±30~500±30aB.P.和2730±30 ~ 2840±30aB.P.;最近一次古地震离逝时间为320±30 ~ 500±30aB.P.;实际重复间隔约为2300a,与东昆仑断裂玛曲段的重复间隔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74.
针对数字航空摄影作业技术流程中的作业标准、精度要求以及各关键指标的控制等问题,从数字航空摄影的技术计划制定、航线规划和各项技术指标的确定等方面入手,对基于海岸带、海岛(礁)特征的航摄分区、航线敷设、地面分辨率的确定、航摄季节与时间选择以及POS辅助航空摄影方案选择等内容进行了研究,为获取满足海洋测绘指标要求的航空摄影数据源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5.
利用冲沟、山脊等断错构造地貌的DEM影像资料和详实的野外踏勘,详细分析了昔格达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特征。结果显示:断裂线两侧的河沟和山脊地貌呈"S"或反"Z"形或以多个首尾连接的"S"形雁列式斜列,断裂活动为左行左列式,断层上发育多个拉分盆地和断裂湖;该断裂最新活动时间晚于(12.83±1.09)ka,为全新世走滑活动断裂,倾滑分量不大,倾向总体西倾,且晚更新世以来的左旋走滑速率约为1.70 mm/a;依据断裂线地震遗迹及断裂活动特征,断裂强活动复发间隔大致为10~12 ka或更短。  相似文献   
76.
基于广义极值分布的设计波高推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介了广义极值分布函数及其3种参数估计方法,包括极大似然(ML)、线性矩(LM)和间隔最大积(MPS)估计的计算方法。使用广义极值分布函数推算了北部湾涠洲岛海域3个波向的年波高极值序列设计波高,并与Weibull分布、Gumbel分布和皮尔逊Ⅲ型分布的推算结果加以对比。分析表明,涠洲岛海域极值波高服从于广义极值Ⅲ型分布,拟合优度检验结果表明广义极值分布能更好地拟合极值波高;MPS方法是一种优良的参数估计法,推算的设计波高可作为海岸环境工程设计的首要参考值。  相似文献   
77.
令纬度ψ<,j>转换为ψ<,j>后,中央经线方程用一个ψ<,j>的7次幂方程表示,中央经线方程的系数关联着纬线间隔.令经度λ<,i>转换为ξ<,i>后,赤道方程用一个ξ<,i>的7次幂方程表示,赤道方程的系数关联着经线间隔.经线的收敛度由经线方程的收敛系数调节.由此构建可调节经线收敛度和经纬线间隔的伪圆柱投影.用一实例...  相似文献   
78.
针对复杂地层钻探,基于绳索取心钻进原理,采用不提钻换钻头取心钻进方法,开展地质勘探套管钻进新方法研究,包括套管取心钻具、代替绳索取心钻杆使用的套管,护壁措施、套管钻进工艺等,野外生产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并根据存在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79.
电离层不规则结构漂移的GPS测量及其初步结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阐述了利用GPS接收机台阵测量到的闪烁和TEC变化率ROT快速起伏图样估计F层不规则结构漂移的原理和方法,并利用实测数据估计了静日和暴时电离层不规则结构的水平漂移速度.短间距台网和超短间距台链观测实例的计算结果表明,暴时武汉地区引起TEC快速起伏的电离层不规则结构沿纬圈向西漂移,21∶30至03∶00 LT,西向漂移速度在约40 m/s至130 m/s的范围内变化;在桂林地区,磁静日午夜前后引起L波段电波闪烁的电离层不规则结构沿纬圈向东漂移,漂移速度从约70 m/s下降到约55 m/s,磁扰日午夜前不规则结构向西漂移,速度从约150 m/s下降到约50 m/s,午夜后转为向东漂移,速度从约25 m/s上升到约65 m/s.文中还提出了由单站多卫星观测估计F层不规则结构漂移的设想.实例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利用单站多卫星观测估计电离层不规则结构漂移是一种合理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0.
兰州马衔山北缘断裂地震潜势评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衔山北缘断裂为晚第四纪活动的左旋逆走滑断裂,是对兰州市影响最大的控震断裂,自东向西可分为内官营段、马衔山段、七道梁段和雾宿山段4条次级断层段.其中雾宿山段为1125年兰州7级地震的发震断层段,其特征地震平均复发间隔为2 250~3 590年,最晚离逝时间为882年,在未来关注的200年内再次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较小;马衔山段特征地震平均复发间隔约为3 120年,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中等破坏性地震,其潜在地震危险性值得关注;七道梁段和内官营段未获得古地震复发间隔等参数,但历史上均发生过中等破坏性地震,未来仍存在中等破坏性地震发生的可能,其地震复发间隔可近似地参考马衔山断裂带上相应震级地震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