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135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328篇
地质学   206篇
海洋学   70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对65 m射电望远镜的背架安装做了尝试,取得较满意的结果.针对天线背架尺寸大、质量重、焊接变形大、几何精度要求高等特性,采用全站仪工业测量系统实现背架的快速、无接触、高精度定位测量,点位测量精度优于1 mm;采用独特的施工工艺和焊接技术,最大限度控制焊接变形,最终点位偏差优于1.5 cm.提出基于设计坐标系建立安装测量...  相似文献   
62.
The parameterization of friction velocity, roughness length, and the drag coefficient over coastal zones and open water surfaces enables u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physical processes of air-water interaction. In context of measurements from the Humidity Exchange over the Sea Main Experiment (HEXMAX), we recently proposed wave-parameter dependent approaches to sea surface friction velocity and the aerodynamic roughness by using the dimensional analysis method. To exte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approaches to a range of natural surface conditions,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assess this approach by using both coastal shallow (RASEX) and open water surface measurements (Lake Ontario and Grand Banks ERS-1 SAR) where wind speeds were greater than 6.44 m s-1. Friction velocities, the surface aerodynamic roughness, and the neutral drag coefficient estimated by these approaches under moderate wind condition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measurements mentioned abov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efficients in these approaches for coastal shallow water surface differ from those for open water surfaces, and that the aerodynamic roughness length in terms of wave age or significant wave height should be treated differently for coastal shallow and open water surfaces.  相似文献   
63.
2010年4月桂东北一次暖区暴雨天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2010年4月桂东北一次暖区暴雨天气分析,分析,发现本次过程是由高原南侧的低值系统东移,与副高西北侧西南急流之间形成强烈辐合上升运动造成的;中高纬度稳定的纬向环流和稳定少动的副高为过程提供了很好的环境;高原南侧的低值系统可能与高原的地形摩擦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4.
胡岩 《地球物理学报》2022,65(2):417-426
楔形体理论研究楔形体在底部摩擦力、重力和边界外力共同作用下内部的应力状态,有助于我们定量分析断层强度和岩石性质与楔形体稳定状态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基于不同楔形体材料而得出的应力解析解.然后介绍基于理想弹塑性材料的俯冲带库仑楔应力解析解.最后介绍基于该解析解而提出的动态库仑楔形体理论.俯冲带地震反射剖面数据表明,...  相似文献   
65.
为充分了解板式橡胶支座对斜交连续梁桥地震反应的影响,利用OpenSees软件建立简化的斜交桥计算模型进行时程分析,研究板式橡胶支座摩擦滑移效应,以及支座动摩擦系数、剪切刚度、局部脱空等参数对斜交桥地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板式橡胶支座考虑摩擦滑移后,不仅桥面位移和转角显著增大,而且出现残余位移和残余转角;随着支座剪切刚度的增大,桥面位移和转角均明显减小;随着桥墩处支座动摩擦系数的增大,桥面位移、转角均呈增长趋势,然而桥台处支座动摩擦系数的影响与之相反;桥墩处局部支座脱空对斜交桥的影响明显大于桥台支座。  相似文献   
66.
结合基桩承载过程中的桩周土体应力状态分析和桩土界面摩擦特性分析,推导出基于土体应力状态的沿桩土界面的土体抗剪强度计算模型和基于界面摩擦特性的界面抗剪强度计算模型。通过对比土体抗剪强度和界面抗剪强度,推导出受该两种强度耦合作用影响的极限侧阻力计算模型,并用上海某工程算例验证该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利用该模型分析不同类型的土的极限侧阻力随埋深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因内摩擦角和侧压力系数之间的不同关系,极限侧阻力随埋深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点,在特定关系下,存在一个临界深度,超过该深度极限侧阻力维持在一个稳定值甚至不断减小直至为零。  相似文献   
67.
肖思友  苏立君  姜元俊  李丞  刘振宇 《岩土力学》2019,40(11):4341-4351
由坡度和挡墙倾角的改变造成碎屑流冲击力学模型的改变是目前被忽略的问题。在碎屑流冲击倾式拦挡墙物理试验的基础上,利用离散元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坡度对碎屑流冲击立式拦挡墙(墙面与地面的夹角为90°)力学特征的影响,依据死区颗粒堆积特征,流动层颗粒冲击特征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特征提出了两种新力学模型:由倾斜冲击挡墙向坡面堆积转变的力学模型和考虑流动层对死区冲切摩擦作用的水平直接冲击力学模型。对不同冲击力学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坡度和挡墙倾角改变了死区的堆积特征从而改变了流动层的冲击方向和冲击力大小。当坡度小于40°时,碎屑流流动层首先沿死区上覆面倾斜冲击挡墙,在最大冲击力作用时刻,流动在坡面层状堆积,最大法向冲击合力可按静土压力公式估算。随着坡度的增大,在最大冲击力时刻,流动层颗粒直接冲击挡墙,但由于死区颗粒对流动层颗粒具有摩擦缓冲减速作用,大幅降低了流动层对挡墙的直接冲击力。此时死区对挡墙的作用力主要包括3个部分:流动层沿坡面冲击死区,由死区传递至挡墙的冲击力、流动层对死区的冲切摩擦力以及死区自重的静土压力。死区对挡墙作用力占最大法向冲击合力的比例增大至90%左右。当坡度由40°增大到50°时,在最大法向冲击合力作用时刻,流动层对死区的冲切摩擦力占最大冲击力的比例由15%增大到49%,流动层与死区之间的摩擦系数由滚动摩擦系数转变为静摩擦系数。提出的流动层对死区的冲切摩擦力为碎屑流冲击刚性挡墙力学计算模型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8.
深部煤岩在垂直扰动作用下发生振动,当水平冲击足以克服块体间摩擦阻力时,极易发生超低摩擦型冲击地压。文章以细砂岩-煤-细砂岩组合块体为研究对象,考虑顶板-煤-底板临近工作面开采工况,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围压与冲击扰动下组合煤岩数值模型,以煤块水平位移、垂直加速度差值作为超低摩擦效应特征参数,分析围压、垂直冲击及水平冲击对特征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垂直冲击与围压共同作用下,煤岩体残余位移及水平位移峰值随围压增大且呈指数增长趋势;在垂直冲击、水平冲击和围压三者共同作用下,煤岩体超低摩擦效应强度与作用时间都随着围压呈增加趋势;垂直冲击对组合煤岩超低摩擦效应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9.
文章论述了在天气尺度系统中深积云对流和低层辐合之间的相位滞后的起源。众所周知从1974年以来已研究过几个可能的原因:1)加热场的传播;2)β效应;3)基本气流的垂直切变;4)热源的垂直倾斜。研究发现最后一个因素是相位滞后的原因。热源垂直倾斜的出现是天气系统内的中尺度对流系统传播和演变的结果。在其演变过程中,垂直加热廓线的变化导致了加热场的倾斜。  相似文献   
70.
钢屈服—摩擦复合耗能器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提出了“综合利用不同耗能原理和机制来设计新型耗能器”的思想,研究开发了钢屈服-摩擦复合耗能器,并对其进行了性能试验和对比试验,考察了耗能器的工作性能和耗能性能。给出了耗能器的恢复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钢屈服-摩擦复合耗能器利用钢屈服滞回和摩擦两种机制耗能,具有稳定的工作性能,耗能能力强且可调节,构造简单,形状紧凑,体积小,造价低,制作与安装方便,是一种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耗能减震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