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90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为加强重要矿产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国土资源部2011年决定在江西赣州设立稀土矿国家规划矿区,总面积2500多平方公里;在四川攀西地区设立铁矿国家规划矿区,包括攀枝花、白马两矿区面积460多平方公里。稀土矿是我国最富储量优势的矿种之一,铁矿则是我国对外依存度最高的紧缺大宗矿种之一。  相似文献   
72.
王萌  张招崇  侯通  骆文娟 《岩石学报》2011,27(9):2665-2678
大板山镁铁-超镁铁质杂岩体位于攀西地区西北部,受金河-菁河断裂带控制,主要岩石类型有辉长岩、苏长辉长岩和二辉橄榄岩。本次研究集中于苏长辉长岩和二辉橄榄岩,其中,二辉橄榄岩具有明显的堆晶结构,橄榄石Fo值最高可达81.4。二辉橄榄岩SiO2含量为42.93%~44.18%,苏长辉长岩SiO2含量为44.89%~52.76%,稀土总量(∑REE)相对较低(23.2×10-6~61.7×10-6),并均呈现出近平行的、相对平缓的右倾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说明其为同源岩浆演化的关系。此外,大部分样品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Rb、Sr、Ba等),适度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如Nb、Ta、Ti等)。结合其较低的SiO2含量和微量元素比值(如Th/Ta和La/Nb等),表明岩浆未遭受大量的地壳混染。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均显示了非常明显的分离结晶作用。根据(Tb/Yb)PM-(Yb/Sm)PM图解,大板山岩体的原始岩浆主要来源于岩石圈地幔轻度富集不相容元素的尖晶石相二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样品中橄榄石Fo-NiO图解中多数点落在硫化物未熔离的范围,且样品全岩Cu/Zr比值为7.04~103,而苏长辉长岩中Cu/Zr比值为0.88~5.56,反映了二辉橄榄岩-苏长辉长岩可能经历了由S不饱和到过饱和的过程。推测硫化物的熔离可能是岩浆在上地壳岩浆房中发生了以橄榄石和辉石为主的分离结晶作用,造成硫化物达到过饱和。锆石LA-ICP-MS测年表明,岩体年龄为259.69±0.61Ma,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其它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的形成时间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3.
四川会理—小关河地区位于扬子陆块西缘呈南北向延伸的川滇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系的中段、EW向会理—东川坳拉槽的西端。区域上,前震旦纪成矿作用受东西向会理—东川坳拉槽控制,震旦纪以后的成矿作用受南北向攀西裂谷构造制约。由于研究区位于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系,在地质历史上经历了长期的地质演化,区内地层  相似文献   
74.
以地质调查评价的成果为评价基础,对攀西地区的矿产资源进行了进一步分析。选取了钒钛磁铁矿、富铁矿(赤铁矿和磁铁矿)、铜矿、铅锌矿、镍铂矿、锰矿、金矿、稀土矿、煤炭、石墨和磷矿等11类矿种作为主要评价对象,并在省市(州)第二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划分了19个调查评价区进行综合评价,分矿种分评价区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得出各矿种各评价区的优劣及保障情况,最终为全国新一轮矿产资源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5.
陈勇敢 《地质与勘探》2014,50(Z1):1257-1265
攀西成矿带具有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复杂的地质演化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前人工作已基本查明了区内铅锌成矿地质背景,但关于峨眉山玄武岩与铅锌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仍有较多认识分歧。笔者通过综合分析前人在地质、地球化学、矿产资源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认为与成矿有关的是峨眉山玄武岩之后的印支晚期和燕山期的两次相对较弱的构造岩浆侵入作用,峨眉山玄武岩本身不提供成矿物质、流体和热动力,但其形成厚大的盖层空间使其后期成矿流体均得以保存下来富集成矿,具有重大贡献。提出该区铅锌找矿的三条件:目前(或曾经)被峨眉山玄武岩覆盖、地层为前二叠系碳酸盐岩、后期(印支晚期-燕山期)构造发育。  相似文献   
76.
王坤  李奇维  秦颖  李祥波  董欢 《地球科学》2022,47(11):4294-4308
为了了解峨眉山地幔柱岩浆系统的演化过程,对红格超大型钒钛磁铁矿矿床中辉绿岩脉进行了全岩主微量、矿物原位成分和同位素研究,并利用MELTS软件进行了岩浆过程模拟计算.研究发现,红格辉绿岩脉具有与峨眉山高钛玄武岩一致的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和Sr同位素组成,表明其起源于峨眉山地幔柱.辉绿岩含有斑晶和基质两个世代矿物,从斑晶核部到边部和基质,单斜辉石Mg#值较为连续变化,而斜长石An值具有明显的间断.MELTS模拟表明,这种成分变化难以用简单的岩浆上升侵位解释,反映了辉绿岩脉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可能还与同期的正长质岩浆发生了混合.我们的研究表明,峨眉山地幔柱岩浆作用具有穿地壳、多期次、多阶段演化的特点,并且同源岩浆混合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相似文献   
77.
攀西地区的地震层析成像揭示出该区典型的大陆古裂谷结构特征,其表现为:(i)沿裂谷短轴方向地壳不同深度处存在高、低速异常相间的似层状条带,呈三明治结构.高、低速异常区的分布与裂谷区基底岩性有关.(ii)下地壳底部-上地幔顶部存在一速度值为 7.1-7.5和 7.8 km/s的附加层,其厚度约为 20 km,研究表明它源于幔源物质的侵入.(iii)古裂谷轴部的华坪至会东一带110-160km深度处呈现显著的高速透镜体,被周围的相对低速物质所围限,这是在古裂谷带岩石层地幔中首次被发现.综合地质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成果推断,在轴部存在壳-幔间的附加层和上地幔高速透镜体的形成与裂谷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深部动力学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78.
赵正  漆亮  黄智龙  严再飞  许成 《岩石学报》2012,28(6):1915-1927
鸡街碱性超基性杂岩体产出于攀西古裂谷南段,地处云南省境内的罗茨地区,空间上与峨嵋山玄武岩紧密伴生。岩体的主体由霞霓钠辉岩、霓霞岩和磷霞岩组成,三类岩石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REE)配分,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Sr、Ba,过渡族元素Sc、Cr和Ni相对亏损,Nb/Ta、Zr/Hf比值在幔源岩的范围内,Sr-Nd同位素沿"幔源趋势"线分布。鸡街碱性超基性岩中不相容元素总体亏损,含量与EMORB相当,稀土总量ΣREE=32.86~70.07偏低,(La/Yb)N=3.03~4.47,HREE亏损,指示源区的适度亏损。微量元素和同位素信息共同指示鸡街碱性超基性岩为地幔岩高压条件下低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10%),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橄榄石、辉石和少量磁铁矿的结晶分异。霞霓钠辉岩、霓霞岩与磷霞岩来自同一地幔源区,岩浆源区的相对亏损,可能与中-晚二叠纪大量的玄武质岩浆从深部地幔抽取有关。攀西古裂谷的多期次活动为峨嵋地幔柱提供了岩浆通道,地幔柱活动的早期阶段或晚期阶段岩石圈地幔(或混合地幔)低程度部分熔融的碱性岩浆沿此构造薄弱带上侵,形成了攀西古裂谷内呈带状分布的各碱性杂岩体。  相似文献   
79.
攀西裂谷是中国最重要的成矿带之一,其中钒钛磁铁矿主要集中在攀枝花、红格、太和、白马等四大矿区。中干沟为红格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研究将矿区内基性-超基性岩体视为同一大岩盆,受后期断层和正长岩的影响,被分割成了南西部、北东部和东部3个含矿岩体。含矿岩浆侵入期次分为4次小的脉动,其中第一次和最后一次脉动的规模最大,形成的矿体最好。按此认识指导勘探,在东部含矿岩体中有重大发现,西南主含矿岩体的资源量也有较大提升,新增资源量达到大型规模,矿区内及外围深部还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80.
本文在搜集了目前攀西地区的发震构造特征和历史地震研究资料基础上,分析总结了攀西地区的大震和强震发生的地质、地震和地球物理场条件。根据地震的发生条件,以及近几年来对潜在震源区划分的新方法和新认识,对攀西地区的潜在震源区作了划分,并将结果与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中的相应方案作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