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2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10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787篇
海洋学   84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0年   2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煤炭部地质局1987年颂发了煤田测井仪器设备测试细则,细则中明确指出,在放射性仪器散射道线性范围标定时,“双源法由于单源读数的非线性会造成较大误差,一般不应使用。”而用单源法测试,则“由于仪器散射道线性范围较小,允许舍弃零伽玛点,且100伽玛点可以在  相似文献   
52.
53.
54.
55.
核废物处置试验场环境地质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外核废物处理试验场有关环境地质研究现状与进展。据核废物的放射性不同,目前或未来处置的方式不一样:中-低放射性废物(ILW-LLW)一般采用浅层处置,多置于粘土层或沉积岩层中;高放射性废物(HLW)一般通过竖井或平巷处置于深部的花岗岩或岩盐中。根据母岩的类别不同,本文分花岗岩、岩盐、粘土及其它四部分,对不同的试验场的研究计划、内容、方法、进展等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56.
畅宝兆 《河南地质》1995,13(2):151-159
河南西半部27个煤、铝、金、萤石,水泥原料等矿区的放射性测量结果证明,除铝土矿层放射性本偏高外,其他地域的天然放射性环境均具低,中本底水平,人们工作,生活在这些环境内无辐射污染,更无危害,铝土矿层的本低值尽管偏高,但也低于国家最低防护标准,长期观测证明,宇宙射线降落量较稳定,各地勘单位今后在河南西半部进行的各类矿种勘探矿区(放射性矿床除外),一般只需一次性测量环境辐射本底即可,勿需测“至少一年的天  相似文献   
57.
本文讨论了最佳测井点距的选择原理,其最佳值大致为8-12.5cm.并从原理上分析了矿层解释厚度增大的主要原因:根据离散测量值所作的分层解释结果必然导致矿层解释厚度的增大.大量的模型测量结果完全证实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并且还提出了合适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8.
凡有核设施的国家都会产生核废物.由于核废物具有一定的毒性,所以国际上对核废物的地质分量研究极为关注,这也是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讨论的热点之一.本文就是根据这次大会的有关论文编写的,并按下列6部分作了简要的介绍:核废物地质处置研究概况,处置库场地预选,预选场地的水文地质研究,核素迁移,场地的特性评价和安全评价.文中侧重介绍了核废物地质分量研究中的一些新思想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59.
来自加拿大西部盆地的229个点的381个基底样品的放射性生热率值显示出对数频率分布。平均值(A)=2.06(S、D.=1.22)μWm^-3,高于苏必利尔(Superior)(Ca.1.2μWm^-3,Jossop,Lewis,1978)和丘吉尔(Churchill)(Ca.0.7μWm^-3,Drury,1985)省地盾的生热率。如果画出LogA的等值线来显示基底的生热率分布,将见到3个大的生热率相对高值带。一个与皮斯(Peace)河弯的基底构造一致,一个与阿萨巴斯(Athabasca)轴线一致(Darnley,1981)。通过这两个带的古生代构造层的热流没有明显增加的显示。第三个带在萨斯卡彻温(Saskatchwan)西北部,与斯威夫特卡伦特(Swift Current)地区的高热流带一致。艾伯塔(Alberta)地区热注和生热率没有线性关系,可能是由于古生代地层中地下水运动对热流产生了影响,也许也表明了生热的铀、钍、钾同位素仅富集在基底面附近,而并不是富集于整个上地壳。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