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2篇
  免费   348篇
  国内免费   678篇
测绘学   62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123篇
地质学   2132篇
海洋学   166篇
综合类   242篇
自然地理   10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51年   6篇
  1950年   11篇
  1949年   9篇
  1948年   18篇
  1947年   6篇
  1946年   10篇
  1945年   13篇
  1944年   21篇
  1943年   12篇
  1942年   14篇
  1941年   17篇
  194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锦州地区地质环境资源丰富,尤以古生物化锦石最具特色,其保存之精美、门类之齐全,堪称一绝,被誉为"世界化石资源宝库"。早在20世纪40年代,锦州地区的古生物化石就受到了国内外古生物学界的高度重视。特别是近年来,这些形成于亿万年前的古生物化石大量出露。现已发现的古生物化石包括鸟类、恐龙类、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昆虫类和植物等20几个门类,50余属,近百种,数百万件标本,它们几乎涵盖了所有现存生物门类的祖先。一大批重要化石标本的发现和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科学类杂志上相关文章的发表,使锦州这片热土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锦州市化石资源分布概况  相似文献   
992.
五大连池市位于黑龙江省北部,讷莫尔河畔。它是1719年至1721年火山喷发,玄武熔岩流阻塞白河,形成5个串珠状彼此相连的火山堰塞湖而得名。五大连池市保存有我国最新、最完整的火山地貌景观。2000年,国土资源部批准五大连池为首批国家地质公园;2004年,联合国批准五大连池为世界地质公园。五大连池市有“中国矿泉水之乡”、“中国旅游四十佳”之美誉。五大连池市太平乡发现硅化木,无疑将对五大连池的旅游开发具有建设陛意义。  相似文献   
993.
下寒武统黑林铺组玉案山段洪家冲剖面的岩层主要以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且有粉砂质泥岩与薄层砂岩互层,岩石颜色偏深,胶结物多含铁泥质。岩石种类和岩石成分特征反映出这一地点的古沉积环境应为具有还原环境、低能水动力条件的外滨海地带。由铁泥质重结晶而形成的绢云母大量存在,说明这一地区在玉案山段沉积时期属于长期稳定的低级变质条件,而且海水温度较高。化石组合特征表明曾发生过频繁的风暴沉积,即显示平静的浅海环境曾经不断遭受强动力风暴破坏的近积风暴流沉积相特征。  相似文献   
994.
江苏宜兴骆驼墩遗址地层7500~5400BC的海侵事件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兰  朱诚  林留根  赵泉鸿  史恭乐  朱寒冰 《地理学报》2008,63(11):1189-1197
在考古发掘基础上,野外共采集样品217个,对遗址地层剖面中63个样品进行了有孔虫、植物碎屑及种子化石等的鉴定分析,对4个地层相关样品进行了14C测年及相关分析。在第10层的泥炭层中发现底栖有孔虫2种1属,即压扁卷转虫(Ammonia compressiuscula)和近亲卷转虫相似种(Ammonia cff.sobrina),表明全新世以来骆驼墩遗址及其附近区域在马家浜文化出现之前的7500-5400BC之间曾经历过海侵事件;共发现植物化石9种450颗,鉴定结果共统计出4(科)属,即Polygonum sp.(蓼属未定种)、Scirpus sp.(藨草属未定种)、Najas sp.(茨藻属未定种)、Physalis sp.(酸浆属未定种),多属湖泊、沼泽等水生环境。  相似文献   
995.
黄土剖面古土壤和生物化石14C测年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精确、可靠测定古土壤和生物化石年代是重建环境变化过程、探讨人地关系的关键.研究古土壤中不同组分年代的异同对于分析土壤中碳附存状态和碳储存库十分重要.对甘肃省榆中县境内兴隆山典型黄土剖面采集的动物化石、土壤无机质、土壤有机质3个样品进行常规14C和AMS测年,发现同一地层相同点样品不同组分的测年结果相差悬殊,样品无机质比其有机质年龄(3 682±70)a偏老2 624 a.对其14C测年可靠性对比分析发现,常规14C和AMS对骨骼和牙齿化石测年相差仅为13 a,校正为日历年后几乎相等,认为实验室产生的误差很小,而碳的来源、组成及其"死碳"混入的比例是影响测年结果的主要因素.化石年龄与土壤有机质年龄之间的差别,揭示该剖面可能存在持续时间达千年以上的沉积间断.由于同一层位骨化石、土壤有机质、土壤无机质14C测年结果差异,在进行化石年代确定、考古及古文明研究、生态植被恢复、土壤无机碳存储库研究中,年龄的界定应选择相应的测年数据.  相似文献   
996.
Based on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s, 217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Luotuodun Site. Of them 63 samples from the section plane of the site layer were used for identification analysis of foraminifera, plant debris and seed fossils, and four samples were used for 14C dating and relevant analysis. Through many kinds of experiments, we have drawn some conclusions. Firstly, benthic foraminifera, such as Ammonia compressiuscula and Ammonia cff. sobrina, are found in the 10th layer, indicating that between 7500 and 5400 BC, i.e. before the emergence of the Majiabang Culture, Luotuodun Site and its nearby regions had ever experienced a marine transgression event. Secondly, we have found 450 plant fossils in this site, such as Polygonum sp., Scripus sp., Najas sp., Physalis sp., which indicated lacustrine or swamp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997.
《西部资源》2009,(2):31-31
近日,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部门学者确认的"二连巨盗龙"恐龙化石,入选全球八大最著名化石行列。该化石是世界上最大、罕见的似鸟恐龙化石。  相似文献   
998.
《西部资源》2009,(2):15-15
近日,从河南省地质博物馆恐龙研究室了解到,经过对汝阳县新出土的恐龙化石进行专题研究,专家们认为这只蜥脚类恐龙为新属种,是目前已发现的亚洲最大恐龙,并将其命名为"巨型汝阳龙"。  相似文献   
999.
2009年7月26日,二连盆地白垩纪恐龙自治区地质公园举行了隆重的开园揭碑仪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副巡视员陈喜良,地质环境处处长王剑民与二连浩特市市委副书记邓月楼及政府主要领导共同参加了揭  相似文献   
1000.
红土中种类丰富的分子化石为红土古生态研究提供了直接证据, 但较低含量的分子化石限制了传统索氏抽提方法的推广应用.本次研究尝试性地运用碱式水解法提取安徽宣城更新世红土中的分子化石, 在25g样品中检测到了含量明显、种类丰富的有机物, 且该方法可以显著地降低空白污染, 这说明碱式水解法在分子化石含量低的地质体(如红土) 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本次研究检测出除了传统索式抽提得到的正构烷烃、脂肪酸、脂肪醇等以外, 还提取到了二元羧酸这一重要化合物, 它的存在为网纹红土可能形成于多水环境提供了新的证据.测试样品中各类分子化石组合信息显示出红土有机物以微生物为主的来源特征, 表明网纹红土形成过程受到了微生物活动的影响, 同时伴有大量低等菌、藻来源有机质的输入, 初步结果为红土形成环境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