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4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147篇
测绘学   219篇
大气科学   126篇
地球物理   82篇
地质学   441篇
海洋学   201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241篇
自然地理   49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辽宁省区域碳排放-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耦合协调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盖美  张福祥 《地理科学》2018,38(5):764-772
基于三阶段DEA模型测算2004~2015年辽宁省14市的碳排放效率,将碳排放效率分解成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将3种效率作为碳排放系统的评价指标,继而构建区域碳排放-经济发展-环境保护(3E系统)耦合协调评价体系。结果显示:辽宁省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处于较低水平,空间上呈“递进式”进步规律,表现为沈阳、大连领先;鞍山、抚顺、丹东、锦州、营口、辽阳、盘锦、阜新、铁岭、葫芦岛处于中等水平;本溪、朝阳最低的空间分布规律。最后通过灰色GM(1.1)预测模型得到2016~2020年辽宁省3E系统耦合协调度有所提升。研究发现,将碳排放效率作为碳排放系统的评价指标适用于三元系统耦合协调研究,结果与辽宁省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992.
生延超  李辉 《地理科学》2018,38(9):1402-1411
以2003~2014年282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作为样本,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算了中国各城市技术效率,并以互联网规模作为解释变量,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各区域互联网对技术效率的影响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规模对技术效率的影响与空间溢出效应存在显著区域差异,分区域检验互联网规模对技术效率的作用是有必要的;互联网规模对中国各区域技术效率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但是其提升作用依然较小;东部、中部、西部的城市均受到互联网规模的正溢出效应;东部、中部地区受到技术效率的正溢出效应,西部地区受到技术效率的负溢出效应;分区域检验互联网规模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能为推动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993.
中国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特征及溢出分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车磊  白永平  周亮  汪凡  纪学朋  乔富伟 《地理科学》2018,38(11):1788-1798
提高绿色发展效率是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Super-SBM模型对中国(除港、澳、台、西藏地区)2005~2015年绿色发展效率进行测度,从空间异质、空间关联与空间机理3个方面分析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特征,运用空间杜宾模型验证绿色发展效率的溢出效应并探讨各要素的空间传导机制。结果表明:2005~2015年,中国绿色发展效率表现为“先平稳再快速再稳定”的阶段性变化规律,地区间差异较大,形成了“东--西”阶梯式递减和“南--北”对称式分布的空间分异特征,“T”字型发展格局逐渐凸显。绿色发展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空间集聚程度逐步降低,热点区域增加,东部沿海地区形成稳定的热点区,中西部形成稳定的冷点区。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自组织性逐渐增强,空间差异不断扩大,由空间自相关导致的结构化分异更加明显,随机成分引起的空间异质性正逐渐减弱,西北-东南是空间差异的主要方向。绿色发展效率存在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经济水平、技术创新和能源强度产生明显正向效应,产业结构则具有显著负向效应。  相似文献   
994.
对圆锥扫描式机载激光测深系统在海面上的激光脚点扫描轨迹进行几何建模,重点分析了水文模式下激光脚点扫描轨迹的平均测点密度和覆盖效率。根据设定的几何模型,以CZMIL机载激光测深系统为例,计算得到单航线测量模式下双向扫描区域激光脚点"最小距离"小于1.6 m的比例为99.78%,5 m×5m大小的格网内激光脚点的平均数目为11.93个。另外,对激光测深系统旁向重叠度和两条航线扫描轨迹进行了分析,认为31.3%的旁向重叠度可以保证不产生飞行漏洞,但对激光脚点的测点密度提升效果并不明显。最后,对激光脚点分布的不均匀性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不同的激光测深系统参数对测点密度和测量效率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995.
文章在梳理滨海旅游业效率在旅游产业发展中驱动作用的基础上,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全局Malmquist模型结合标准差椭圆分析方法,对中国53个沿海城市的滨海旅游业效率进行时空演变分析。结果发现:1滨海旅游业是以"人"的高效率发展为原动力、以具有协同性的"陆-人-海"系统为依托,在旅游产业中具有特殊资源性质、在海洋产业中占主导地位的绿色经济产业,其发展受人类经济活动效率的制约。2滨海旅游业对外部经济环境变化敏感性较强、脆弱性明显,政府投资对滨海旅游业发展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投资规模与规模效率不具指数效应;滨海旅游业规模效率与综合效率时空发展规律相吻合,纯技术效率是推动综合效率发展的主导因素,政策效率是目前中国滨海旅游业发展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我国滨海旅游业效率空间整体呈现南高北低分布,但区域差距呈逐步缩小态势。3影响滨海旅游业效率的驱动因素具有相互制约、协同发展的特点,滨海旅游业发展应注重从业人员素质及专业化培养,逐步引导旅游者向文明游、生态游方向发展,完善区域旅游业发展配套政策措施,提高滨海旅游业各效率综合发展水平,结合区域发展差异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效率提升措施。  相似文献   
996.
采用激光扫描仪测图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成图方式,它具有测量速度快、成图精度高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大比例尺测图当中,但怎样进行成果快速处理以及与成图软件紧密结合仍是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从扫描仪测量原理、数据采集处理流程进行论述,通过实验验证了激光扫描仪的成图精度,取得了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7.
目前应用于水边线提取的方法众多,但是精度、效率参差不齐,本文主要通过对比监督分类、单波段阈值法、归一化指数模型法以及决策树方法在landsat-8影像下鄱阳湖水边线提取的精度及效率,结合水边线提取后的应用对提取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98.
黄玉文  张德龙 《探矿工程》2016,43(11):63-66
等壁厚螺杆钻具与现有常规螺杆钻具相比具有长寿命、大扭矩、适用范围更广的特点。目前等壁厚螺杆钻具相关的研究工作都还停留在理论分析的阶段。本文系统地介绍了螺杆钻具的理论特性和实际工作特性,并结合室内实验及现场应用分析了等壁厚螺杆钻具的性能特点,验证了φ89 mm等壁厚螺杆钻具的理论性能,建立了等壁厚螺杆钻具容积效率、转速、扭矩、功率的计算模型。可以为等壁厚螺杆钻具设计及现场钻进参数优化、钻具选型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999.
把钻探施工的台月效率、钻月效率、小时效率、时间利用率、台月利用系数等以一个数学公式统一表达,建立了钻探效率函数式。钻探效率函数分为数学法钻探效率函数和管理法钻探效率函数,前者克服了后者的弊病——主观随意性。数学法钻探效率函数使钻探效率有了比较完整的、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数学模式。同时分析了影响台月效率、钻月效率的诸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论证了钻探月效率变量的整体控制,提出了提高钻探月效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00.
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城市的发展模式、发展重心和发展速度已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改善民生性公共服务,推动绿色发展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主旋律。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选取2007–2020年281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发现:(1)民生性公共服务供给能够显著提高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民生性公共服务仅仅促进了非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而对资源型城市并没有显著影响。(3)机制检验表明民生性公共服务主要通过人口集聚、创新集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绿色发展效率提升。(4)门槛效应检验表明,不同门槛变量下,民生性公共服务水平与城市绿色发展效率间的非线性关系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