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0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52篇
测绘学   431篇
大气科学   117篇
地球物理   85篇
地质学   524篇
海洋学   255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553篇
自然地理   119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266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320篇
  2011年   281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259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51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地理学科与文学有着密切而深刻的关系,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之一。借助传统诗文辅助教学,是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策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有选择的引用一些学生熟悉的、描述地理事物的诗文佳作,并加以讲评欣赏,用于说明或进一步强调某些地理问题,会使学生亲切地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自己身边,就蕴涵在生活当中。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能陶冶性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情趣,使他们对地理的学习进入乐而忘忧、欲罢不能的境界。  相似文献   
32.
近期,二六七大队按照九江市委和庐山区文明办的统一安排,积极参加省文明单位挂点帮助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33.
城市亮化是城市形象设计的主要内容,城市夜空里的“灯光文化”则是城市亮化设计的眼神。城市生活的节奏变幻,昼夜运转的格调,城市“灯光文化”由此产生。本文就目前城市夜空间环境中的“灯光”,进行文化性探析,试图把城市夜空纳入城市建设的科学轨道。  相似文献   
34.
从人类最典型最集中的建筑艺术入手,通过对中西方在哲学思想、建筑理论基础以及对空间理解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并结合典型事例对比,帮助实现对中西方建筑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35.
卫星遥感探讨杭州湾跨湖桥古文化消失原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8000 a前产生于杭州湾南部的跨湖桥史前灿烂文化,在辉煌了1000多a后,却神秘地消失了。针对这种消失,考古界还没有发 现确凿的原因。本文从卫星遥感角度,分析跨湖桥所处的地理、地貌特征,提出了钱塘江天文大潮冲毁跨湖桥文化的假说,希望这种 观点能够对跨湖桥这个难以用常规考古方法解决的史前文化消失问题提供一种有益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36.
思想是企业化之母,企业化是企业之魂。卓达集团是一个尊重思想、崇尚化、追求卓越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建设企业公民、构建和谐企业是2000名卓达人十二年来孜孜以求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37.
刘杭  洪钧 《地图》2005,(3):10-15
杭州,东南形胜,三吴都会。璀璨耀眼的史前文明,孕育了世人瞩目的良渚文化;邈远悠久的历史渊源,使悠悠唐宋遗韵犹在眼前,丰富厚实的江南文化.让历代文人雅士在此舞文弄墨.留下了许多不朽的篇章!还有,杭州西湖不断的发展变迁,成就了旖旎灵秀的湖山胜景,赋予了杭州永恒的生命力。“休闲之都”、“文化之都”、“爱情之都”、“中国茶都”……这座襟江带湖、美仑美奂的天堂之城,在新时代的春天里.散发着蓬勃生机.更以迷人的风姿.展现她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38.
39.
西拉沐沦河流域地处中国地貌大势三大台阶之中台阶与低台阶的过渡区。该区的中度抬升和下切,造成了西拉沐沦河流域考古文化遗址在空间上的垂向迁移;频繁的迁移也导致了考古遗址在堆积形态上主要表现为单一型,体现了不同考古文化之间“间断”的,不稳定的传承方式。位于中国地貌大势之低台阶上的汶泗流域,属自下古生代以来就十分稳定的剥蚀区,这些自然条件造成了汶泗流域遗址在堆积形态上主要表现为叠置型,考古文化在时空上,很少随着时间做空间上的改变,基本上在同一水平空间稳定不动,体现了不同考古文化之间“连续”、稳定的传承方式。两个流域的对比研究说明,不同地域、不同的自然条件,可以造成考古文化演替与传承模式的区域分异  相似文献   
40.
本文通过对测绘研究分院测绘专业与水文专业间的工艺流程再造及测绘专业内病态工艺流程再造的研究,成功地解决了提高测绘专业与水文专业的协作功效问题及避免或降低测绘产品由于病态工艺流程造成的质量隐患,为勘测设计单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