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39篇
  免费   2525篇
  国内免费   1580篇
测绘学   539篇
大气科学   754篇
地球物理   6250篇
地质学   5574篇
海洋学   804篇
天文学   335篇
综合类   1716篇
自然地理   1272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298篇
  2022年   346篇
  2021年   447篇
  2020年   317篇
  2019年   394篇
  2018年   264篇
  2017年   285篇
  2016年   272篇
  2015年   351篇
  2014年   950篇
  2013年   739篇
  2012年   716篇
  2011年   675篇
  2010年   685篇
  2009年   815篇
  2008年   813篇
  2007年   625篇
  2006年   614篇
  2005年   659篇
  2004年   526篇
  2003年   647篇
  2002年   609篇
  2001年   647篇
  2000年   500篇
  1999年   446篇
  1998年   426篇
  1997年   412篇
  1996年   408篇
  1995年   386篇
  1994年   334篇
  1993年   275篇
  1992年   321篇
  1991年   278篇
  1990年   206篇
  1989年   173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29篇
  1979年   14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9篇
  1975年   6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1.
92.
93.
94.
考虑应用系统中如何安全、高效的进行统一的人员管理及权限管理问题,研究基于微软活动目录构建通用中间件并以WebService方式发布的解决方案。具体内容包括把活动目录作为统一的人员库;构建通用授权管理平台统一管理用户在不同的软件系统中的角色和权限;该管理平台以WebService的方式向其它的应用系统提供接口。文中示例表明该方案切实可行,应用范围广。  相似文献   
95.
张年明  郑健志 《台湾海峡》2005,24(4):426-432
中国台湾地区地处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之间,地震活动频繁.本文报道了 我国台湾地区及其邻近海域1985~2002年间5.5级以上地震的条带内外频度比分 布,并着重研究了1999—2002年中发生的3次7.5级以上地震前的条带现象.其结 果表明:台湾地区近期发生的3次7.5级以上大地震前,5.5级以上地震呈条带分 布.这些条带符合条带内地震个数Nin≥6的条件,符合条带内、外频度比Nin/(Nin Nout)≥75%的条件,也符合条带长宽比大于5的要求,只是与板内地震条带相比,条 带的长度较短.  相似文献   
96.
北凯尔特海盆西北部3个NEE走向活化大断层系统向西北下降,制约着中生代3个半地堑的位置.断层的位置是根据下伏基底构造确定的.其年代为华力西期.该地区的华力西构造与局部构造相比较,显示出叠瓦状断层的一系列特征.这些中生代活化构造决定了该区半地堑盆地的位置和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97.
98.
非常俗、非常美——周戈庄祭海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祭海活动由来已久,在我国沿海地区、东亚和东南亚华人华裔社区十分普遍。除祭海龙王、妈祖娘娘之外,还有不少地区祭祀盐神和一些著名的涉海人物如大禹、秦始皇等。还有的涉海民众祭船、祭渔网、祭船桨……这些名目繁多的祭祀活动,折射出了古老的海洋神灵观的传承与延续,构成了海洋信仰文化的一道奇特的风景线。从南到北的沿海地区民众,用各自相似又不尽相同的方式祭海,以表示当地人的那份祈祝之心。这里展现的是山东半岛各地规模较大、较隆重的几个“祭海节”。  相似文献   
99.
在印度西大陆边缘外的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和浅层剖面都揭示了在内陆架上有空白反射、反射波终断与渗流相伴生的形式出现的声学屏蔽特征的存在。这些屏蔽现象揭示了富含气体沉积物的存在。在外陆架-中陆坡地区,那些麻坑地形及上覆水体中突出的羽状流都清楚地表明有气体从陆坡沉积物中渗流出来,而正是这种渗流反映了源岩的存在。地震剖面也揭示了中-下陆-陆隆地区存在着似海底反射波(BSR),同时推测认为存在着气体水合物。BSR大约出现在海底之下300-600ms(TWTT)、水深525-2200m的范围内,它们偶然地呈不连续特征。在BSR之上同样也可以见到清楚的反射空白区及声学空白带。相反,杂乱/或散射的双曲线反射波则出现在BSR之下,这可能是富含气体沉积物存在的一种反映。褶皱、底辟构造及断层均存于陆坡-陆隆区,它们可能成为流体及甲烷气体从深部向上运移的通道及圈闭。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