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38篇
  免费   1417篇
  国内免费   1100篇
测绘学   208篇
大气科学   316篇
地球物理   3309篇
地质学   2940篇
海洋学   1230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660篇
自然地理   285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234篇
  2022年   237篇
  2021年   269篇
  2020年   196篇
  2019年   272篇
  2018年   192篇
  2017年   192篇
  2016年   177篇
  2015年   221篇
  2014年   349篇
  2013年   297篇
  2012年   365篇
  2011年   309篇
  2010年   285篇
  2009年   355篇
  2008年   366篇
  2007年   292篇
  2006年   301篇
  2005年   282篇
  2004年   270篇
  2003年   261篇
  2002年   261篇
  2001年   263篇
  2000年   252篇
  1999年   221篇
  1998年   234篇
  1997年   226篇
  1996年   274篇
  1995年   278篇
  1994年   238篇
  1993年   208篇
  1992年   181篇
  1991年   158篇
  1990年   137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4篇
  1954年   3篇
  194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许英才  郭祥云 《地震地质》2023,(4):1006-1024
2022年四川马尔康强震群是中国有地震台网记录以来,巴颜喀拉块体东部马尔康地区首次出现的地震频度高、时空分布集中、爆发性较强且震级强度大的罕见强震群活动。文中通过双差定位方法对该震群序列进行了重定位,利用gCAP方法测定了MS≥3.6地震的震源机制及矩心深度,然后根据震源机制结果分析了马尔康地区应力体系与这些地震震源机制的关系,最后根据重定位结果进行了断层面拟合。结果显示,马尔康震群序列震中区域主要沿NW向优势分布,整个震群序列的平均初始破裂深度为9.8km,深度剖面反映地震相对密集的区域主要介于0~15km深度之间,震群中震级最大的MS6.0地震的初始破裂深度为12.5km,几乎位于震群序列密集区的底端。其震源机制节面I的走向为150°,倾角为79°,滑动角为7°;节面Ⅱ的走向为59°,倾角为83°,滑动角为169°;矩心深度为9km。其余MS≥3.6地震的震源机制均为走滑型,震源机制节面的倾角为71°~86°,且相同走向的各个节面的倾向也有所不同,其矩心深度为5~9km,P轴方位为NWW向,且倾伏角近水平。M  相似文献   
992.
西藏地区地壳活动强烈,活动断层发育,存在很大的地震灾害风险,因此查清活动断层的分布是一项重要工作。遥感解译是查明活动断层最有效的手段,其核心技术是正确把握活动断层的典型遥感影像特征。文中结合1︰100万全国地震构造图(西藏区)编制工作,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对西藏地区改则幅(I45)全新世活动断层的典型遥感影像特征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区内全新世活动断裂玛尔盖茶卡断裂、日干配错断裂、依布茶卡地堑、青蛙湖断裂、东查断裂、其香错断裂中段的空间展布。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及区域对比分析,讨论了区内全新世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活动性质和活动强度,以及区内活动断裂的整体构造运动特征和发震能力。研究区北部的玛尔盖茶卡断裂和南部的日干配错断裂、其香错断裂为较大规模的NEE向左旋走滑断裂,具备发生约7.5级地震的能力。中部还发育了NEE向依布茶卡地堑、青蛙湖断裂和NW向东查断裂这3条规模相对较小的全新世断层,具备发生约7级地震的能力。上述断裂反映了该区受到SN向挤压,形成“V”字形共轭系统,总体运动特征表现为块体向E挤出的动力环境。  相似文献   
993.
2022年1月8日门源MS6.9地震是继1986年和2016年2次门源MS6.4地震后,冷龙岭断裂西段再次发生的MS>6强震。为探讨此次门源MS6.9地震前近震区的断层运动、应力状态和强震多发的孕震环境,文中以地震前1991—2015期和2017—2021期GPS速度场作为边界约束,通过建立精细的三维黏弹性有限元动力学模型,计算分析了祁连山构造区在长期的构造运动环境下应力积累的基本格局,区域内断层的长期滑动速率、应力累积速率,以及这些量值在门源MS6.9地震前约5a的变化特征。1991—2015期的计算结果显示:门源MS6.9近震区长期受到NE-SW向挤压和NW-SE向拉张的应力场作用,最大剪应力积累比周围区域快,应力积累整体上以促进NWW向断层的挤压和走滑运动为主;与周围断层段相比,受几何拐折形态影响,冷龙岭断裂西段的滑动速率偏低,断层剪切应力的累积速率较高,发震断层上运动的亏损与应力的快速积累有利于孕育走滑型地震。2017—2021期相对于199...  相似文献   
994.
试验目的旨在研究蝉花菌质(Isaria cicadae)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和免疫、肠道组织形态以及肠道菌群等方面的影响,为大黄鱼绿色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将初始体重为(16.50±1.10) g的大黄鱼幼鱼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IC0)不添加蝉花菌质,试验组分别添加1%(IC1)、3%(IC3)和5%(IC5)的蝉花菌质。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C3与IC5组的肝体比(HS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IC1组差异不显著(P>0.05)。IC5组脏体比(VSI)显著低于对照组,但与其他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和全鱼体成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肝脏过氧化氢酶(CAT)和血清溶菌酶(LZM)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单根绒毛杯状细胞数量显著少于各试验组(P<0.05),各试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95.
海山等粗糙海底的俯冲对增生楔的结构、地貌、应力和地震灾害有着重要的影响。希库朗伊(Hikurangi)俯冲带位于新西兰北岛外海,希库朗伊高原向西正以40~47 mm/a的速率俯冲于澳大利亚板块之下。希库朗伊高原内部发育大量形态各异的海山,其俯冲造成希库朗伊北缘经历了严重的构造侵蚀。目前该区域的慢滑移事件有了很好的地震学和测地学约束,但对于希库朗伊北缘的构造侵蚀和构造应力体制如何演化以及对地震活动的影响仍然不清。本文基于离散元方法(DEM)数值模拟,结合地震反射剖面,探讨了海山俯冲对希库朗伊俯冲带北缘增生楔的形态、断裂结构、活动性、应变分配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海山的俯冲在其顶部形成一条巨型分支断层(mega-splay fault),吸收主要的缩短量并沿海底发生长距离、低角度逆冲推覆。随着俯冲的持续,海山前缘形成一个双重构造剪切带,而随着滑脱层的下移并向前扩展,最终形成前缘逆冲断裂体系。模拟证实海山俯冲提高了弧前增生楔内应力分布的非均质性,海山前缘最大剪切应力显著累积,而海山后缘则表现为一个稳定的应力影区。海山俯冲显著增加了希库朗伊俯冲带板间逆冲断层的几何粗糙度和物质非均质性,对微地震和...  相似文献   
996.
总变差(TV)最小算法是一种有效的CT图像重建算法,可以对稀疏或含噪投影数据进行高精度重建。然而,在某些情况下,TV算法会产生阶梯状伪影。在图像去噪领域,相对TV算法展现了优于TV算法的性能。鉴于此,将相对TV模型引入图像重建,提出相对TV最小优化模型,并在自适应梯度下降-投影到凸集(ASD-POCS)框架下设计对应的求解算法,以进一步提升重建精度。以Shepp-Logan、FORBILD及真实CT图像仿真模体进行重建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并评估了算法的稀疏重建能力和抗噪能力。实验结果表明,相对TV算法可以实现逆犯罪,可以对稀疏或含噪投影数据进行高精度重建,与TV算法相比,该算法可以取得更高的重建精度。   相似文献   
997.
湖北武湖日本沼虾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1998年9月至1999年9月对人工养殖湖泊——武湖日本沼虾生长特性作了研究. 以月龄来研究日本沼虾的生长,研究结果表明日本沼虾在7-1月份(1-7月龄)呈等速生长,在2-6月份(8-12月龄)呈异速生长.日本沼虾体重(W)与体长(L)呈幂函数相关,但在7-1月份时其b值接近于3,而在2-6月份时其b值明显小于3,其关系式如下: 1-7月龄:W♂=0. 0148L3. 2419(r=0. 9978,n=390),W♀=0. 0206L3. 0117(r=0. 9968,n=372); 8-12月龄:W♂=0. 0857L2. 1788(r=0.9854,n=188),W♀=0. 1450L1. 8165(r=0. 9974,n=278). 1-7月龄雄虾的生长规律符合Von Bertalanffy方程,雌虾的生长规律符合Logistic方程;8-12月龄雌雄虾的生长规律都符合Logistic方程.  相似文献   
998.
太湖大银鱼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文根据太湖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 Abbott)周年生物学实测资料,并应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进行计算,对大银鱼在太湖的生长规律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1.体全长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W=3.981×10~(-6)L~(2.9359);2.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各项参数值为:L_∞=219.86(mm),W_∞=28.56(g),K=0.1469,t_0=0.33;3。生长拐点年龄为7、8月龄。  相似文献   
999.
我国西部部分连续刚构桥临近地震断层建设,在抗震分析时通常会忽略断层走向与桥梁纵桥向夹角对其地震反应的影响。利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4座墩高不同的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模型,选取10组近断层强震记录进行时程分析,研究断层走向对刚构桥地震反应(位移和弯矩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水平双向近断层地震动输入下,桥梁主墩及主梁纵桥向地震反应在断层走向与纵桥向夹角为75°~135°范围内最大,而横桥向最大地震反应则发生在夹角为0°~30°或120°~180°范围;在三向近断层地震动输入下,与仅考虑水平双向地震动输入下的桥梁地震反应相比,竖向地震动对主梁竖向弯矩响应的影响较大,特别是主墩和主梁的交界处,增大比例可达2倍及以上。就文章选取的4座桥梁算例,不考虑断层走向和桥梁纵桥向的夹角则存在低估桥梁地震反应的可能,低估误差在15%~40%左右。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青海和周边87个地震台站于2022年1月8—13日记录的青海门源M6.9地震主震及680次余震资料,经双差地震定位重新进行震源位置的修定,获得633个地震重新定位后的震源信息。结果显示,此次地震的余震分布明显以昌马—俄博断裂南末梢端为界分为东、西两段,西段呈近EW向沿托勒山断裂东段分布,东段呈NWW向沿冷龙岭断裂西段分布。重新定位前余震初始震源深度集中分布在5~15 km,重新定位后变化为在0~20 km深度范围内偏正态分布。根据重新定位后余震分布特点并参考地表破裂带的展布,依据成丛地震发生在断层附近的原则,选取2个矩形区域,基于这2个区域内重新定位后的震源信息,利用模拟退火与高斯\|牛顿相结合的算法进行断层面拟合计算,完整地获得每一个拟合区域的断层面参数。结果表明托勒山断裂东段断层面与冷龙岭断裂西段断层面分别为长约15 km总体走向为近EW向的高倾角左旋走滑断裂与长约12 km总体走向为NWW向的高倾角大型左旋走滑断裂。此次青海门源地震可能是上述两断层面末端相互挤压共同破裂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