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0篇
  免费   813篇
  国内免费   497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1337篇
地质学   1810篇
海洋学   98篇
综合类   231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晋获断裂带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量的节理测量资料,恢复了研究区中生代以来的三期构造应力场,对晋获断裂带的展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位于太行山块隆和沁水块坳的晋获断裂带,经历了中生代逆冲推覆和新生代反转伸展的构造演化进程。研究结论对沁水煤田东部煤矿区的矿并构造预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2.
本文对海峡25年来地震资料作了系统总结,发现海峡地震具有北弱南强,北稀南密,地震密集区沿两侧滨海断裂带及横向开启褶皱二个方向有规则展布等特征。提出地震受纵向断裂带及横向开启褶皱等控制,海峡中南部的地震主要是南海地块北推作用产生的。  相似文献   
993.
994.
GPS测量所揭示的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现今活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延兴  康来迅 《中国地震》1999,15(4):295-303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是甘肃省东南部重点地震监视区内一条主要活动断裂带。为了研究该断裂的现今活动特征,在断裂两侧布设了GPS监测网,从1996~1998年完成了3期观测。测量结果表明,断裂北、南两侧存在明显的差异运动,南侧向东运动的速率比北侧大3.8mm/a。在GPS网中,缩短的这基本上为东西方向,伸长的边基本上为北西-南东方向。本区的主压应力方向为近东西向。断裂带的东部(武山附近)左旋特征明显。测量结  相似文献   
995.
苏乃秦 《内陆地震》1999,13(4):299-305
结合吐鲁番地区的历史中强地震、古地震及其地震构造,分析了吐鲁番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和地震形势,尤其针对1970年以来发生的11次Ms≥4.7地震,总结了震前5年的小震活动空间图像前兆特征,对吐鲁番地区未来的地震趋势和地震危险区提出了分析意见。  相似文献   
996.
吐鲁番地区地震活动空间图像和地震形势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吐鲁番地区的历史中强地震、古地震及其地震构造,分析了吐鲁番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和地震形势,尤其针对1970 年以来发生的11 次MS≥4.7 地震,总结了震前5 年的小震活动空间图像前兆特征,对吐鲁番地区未来的地震趋势和地震危险区提出了分析意见。  相似文献   
997.
赣杭构造带区域大地构造背景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华南前寒武纪构造格架的确立,是在长期研究中不断取得进展并完善的。通过前寒武纪建造、构造综合分析表明:华夏古陆是一个被肢解了的早前寒武纪古大陆;中元古代晚期浙西—赣东北为华夏古陆的活动陆缘;武陵运动是华南最重要的造山运动,华夏古陆与扬子地块在赣东北断裂带碰撞,形成了统一的“华南古大陆”;晚元古代由于区域地质条件不同,各地碰撞后的构造演化有明显的差异。赣杭断裂带是一条晚元古代早期“A”型俯冲带  相似文献   
998.
王建锋 《中国岩溶》1995,14(4):305-313
本文基于龙门石窟区域岩溶水文系统的构成,论述了与石窟区地热异常带内优质热矿泉开发利用有关的地温场特征和成因、温泉岩溶水动力学特征,以及地温异常与岩溶发育关系等问题。其中根据热平衡理论建立的温泉水循环深度、温泉水上升过程中与地下浅部冷水混合比例两个理论预测模型,有其理论意义和广泛适用性。   相似文献   
999.
研究了井田已知断层两盘煤的物理、化学性质,试图为预测断层和突水与瓦斯突出地质条件提供定量化途径。文末并列举了实例。   相似文献   
1000.
煤田推覆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化学元素的迁移和富集可以指示断裂运动的性质。根据断裂带内的元素和地球化学作用变化规律的研究,就可能测定断裂运动的特征。对安徽淮南和淮北地区推覆构造断裂带的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说明离子半径小、比重较大的元素(如Si、Mg、Al、Ca等)富集于压性或压-剪性断裂带内,而离子半径较大、比重较小的元素(如K、Na、Fe等)则由该帶逸散。同时还研究了断裂带运动过程中地球化学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