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18篇
  免费   3432篇
  国内免费   3362篇
测绘学   4594篇
大气科学   4841篇
地球物理   3860篇
地质学   9217篇
海洋学   2117篇
天文学   376篇
综合类   3143篇
自然地理   1464篇
  2024年   127篇
  2023年   563篇
  2022年   621篇
  2021年   735篇
  2020年   596篇
  2019年   778篇
  2018年   511篇
  2017年   586篇
  2016年   597篇
  2015年   769篇
  2014年   1478篇
  2013年   1097篇
  2012年   1517篇
  2011年   1537篇
  2010年   1516篇
  2009年   1498篇
  2008年   1490篇
  2007年   1261篇
  2006年   1281篇
  2005年   1277篇
  2004年   1019篇
  2003年   921篇
  2002年   921篇
  2001年   794篇
  2000年   817篇
  1999年   644篇
  1998年   702篇
  1997年   582篇
  1996年   543篇
  1995年   498篇
  1994年   456篇
  1993年   358篇
  1992年   388篇
  1991年   335篇
  1990年   297篇
  1989年   263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船舶抛锚撞击水下管汇会影响到管汇的正常作业,基于ANSYS/LS-DYNA动力学分析软件,建立锚-水下管汇-海床土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抛锚碰撞水下管汇的过程进行数值仿真。通过求解水下管汇受碰撞后的等效应力、应变的时间历程及受撞击部位的凹陷损伤深度,发现最大等效应力点出现在管汇与锚接触位置处,管汇的碰撞部位最终发生凹痕变形。同时讨论锚与管汇接触面的形状以及海床土体对水下管汇损伤程度的影响,当冲击能量相同时,锚与水下管汇的碰撞接触面积越小,水下管汇的损伤深度就越大;当锚与管汇接触的接触面积相同时,冲击能量越大,水下管汇的损伤变形越大。海床土体的剪切弹性模量对管汇的凹陷损伤深度以及最大等效应力影响与冲击能量有关,海床土体的内摩擦角对管汇的碰撞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92.
丁松  韩端锋 《海洋工程》2016,34(4):107-117
垂荡式波浪能装置在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中被广泛应用,通过浮子与摇杆在垂荡方向的相对运动吸收波浪能。在以往相关的运动预报数值分析中,通常基于微幅波假设,仅考虑浮子与摇杆在垂荡方向的运动,忽略摇杆其他自由度运动。建立并求解了垂荡式波浪能装置的非线性联合运动方程组,分析垂荡式波浪能装置的波浪载荷、浮子与平台连接处的受力情况。数值计算系统的运动响应,并将计算结果与已有的试验数据进行比较验证,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的垂荡式波能装置的运动响应与试验结果相符合。最后,应用本计算方法分析PTO(power take-off)参数对波能装置发电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3.
继在南极中山站建成我国南极首个永久性验潮站后,2012年1月在南极长城站又建成了我国南极第二个永久性验潮站。通过对长城站验潮站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了验潮基准系统的水准网平差结果和验潮仪零点标定结果,以及长城站附近海域海洋潮汐170个分潮的调和常数,并据此进行了潮汐预报,同时分析了长城站潮汐余水位的变化特征,探讨了利用附近的Antarctic Base Prat验潮站的余水位改正长城站潮汐预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使用Antarctic Base Prat验潮站余水位改正长城站潮汐预报,可以显著提高长城站验潮站潮汐预报的精度,余水位改正后2014时段的潮汐预报中误差为±3.42 cm,明显好于改正前的预报中误差±10.43 cm。  相似文献   
994.
正"十二五"期间,广西进一步加大地质公园建设力度,极大改善了地质公园环境,提升了公园品位,提高地质科学普及率,地质公园旅游综合收入大幅增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二五"期间,广西按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导则》建设指导要求,秉承在"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建设地质博物馆、地质公园主碑、副碑、引导牌以及信息化监测系统等。这进一步提高了地质公园的品牌形象,提高了地质科学普及率和公众的环保意识,保证  相似文献   
995.
基于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和构造几何学,研究南堡凹陷3号构造中—深层两期断裂的油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南堡凹陷3号构造中—深层具有构造体系转换界面和构造反转界面,沙河街组顶部是构造体系转换的关键界面,早期以北东向伸展为主,晚期以南北向伸展兼右旋走滑为主;南堡凹陷3号构造主断层具有长期发育、旋回式活动特征,东西向断层具有活动时间晚、强度稳定特征,存在3类区域构造样式和12类局部构造样式;沙河街组一期断裂影响程度较小,造成深部断层具有较好的断层封闭性,而东营组二期断裂向下断入沙河街组一段内且与砂体连通,在伸展期极易开启并造成油气沿着浅部断层向上运移,深部油气聚集成藏非常有利,也为油藏聚集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996.
研究非适宜的p H、温度和盐度条件,以及抗生素胁迫和添加外源H2S条件下溶藻弧菌胱硫醚-β-合成酶(cystathionine-β-synthase,CBS)、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的活力及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的变化,分析CBS与抗氧化系统的相关性,探讨不良环境对CBS活性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非适宜温度、盐度及抗生素胁迫下,溶藻弧菌的CBS活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适宜温度下,其SOD和POD的活力及GSH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在非适宜盐度下,GSH含量上调(P0.05)。在红霉素和壮观霉素胁迫下,SOD和POD活力均上调(P0.05),而庆大霉素和四环素胁迫则分别提高SOD、POD活力(P0.05)。在非适宜p H条件下,低p H上调CBS、SOD和POD的活力及GSH含量(P0.05);高p H条件下CBS活力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D活力较对照组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在不同温度、盐度条件下及抗生素胁迫下CBS活力与SOD、POD活力及GSH含量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P0.05),而在不同p H条件以及抗生素+Na HS处理后,CBS活力与SOD、POD活力及GSH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藻弧菌可通过提高CBS活力以调节其抗氧化系统,从而抵御不良环境,而外源H2S则提高溶藻弧菌SOD活力和GSH水平以维持溶藻弧菌正常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997.
采用DNA条形码技术辅以传统形态分类方法,对雷州半岛马尾藻属(Sargassum)6常见种进行物种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测得6种马尾藻线粒体COI基因序列,该序列与Gen Bank和BOLD数据库中马尾藻序列同源性均大于或等于99%,该结果与形态分类学鉴定结果一致。COI基因序列特征分析表明,6种马尾藻保守位点421个,变异位点58个,简约信息位点21个,单一突变位点37个,变异率7.7%,T、C、A、G平均含量分别为39.1%、18.9%、19.1%、22.9%,A+T含量(58.2%)高于C+G含量(41.8%),UUU所编码的苯丙氨酸(F)使用频率最高,达12.5%,最大似然法估算的转换颠换比值为2.42,种间遗传距离多在0.030±0.013~0.100±0.016之间。聚类分析结果与形态学鉴定、同源性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98.
走滑断裂古地震探槽选址范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槽选址直接决定了古地震研究的质量,且理想探槽位置具有稀缺性。在收集82篇国内外走滑断裂古地震研究论文的基础上,分析了长序列古地震探槽选址和同震位移探槽选址的构造地貌共性特征。长序列古地震探槽一般布设在断塞塘、拉分盆地、小型湖盆、闸门脊汇水一侧及比较平缓的冲洪积扇或大型冲洪积扇末端等地貌位置。这些地貌位置的共同特征是位于连续的、较高沉积速率的沉积环境,且通常富集14C测年物质。在探槽选址的过程中,不仅要对现今沉积环境,也要对其古地理环境进行评价。然而以发掘古地震同震位移为目的的探槽选址则不同,成功的研究点往往较频繁发生侵蚀和下切事件,其中冲沟是最常见的地貌标志。探槽布设以垂直和平行探槽为主,采取逐次掘进或相间平行排列的方式开挖。由于理想探槽位置的稀缺性,所以在这些优质的探槽点一定要开展长期详细地深入研究,最大限度获得古地震事件的长序列,同时也要注意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9.
多波束测深数据处理关键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多波束测深系统的基本组成及测深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重点论述了多波束测深数据处理涉及的几项关键技术,详细分析评述了近期国内外在该研究领域取得的主要突破和进展,展望了多波束测深技术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针对国内应用需求,提出了一些具有前瞻性的研究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近年来,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以及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GALILEO)正在快速建设与发展,同时,GPS和GLONASS卫星导航系统的现代化也在逐步推进,卫星导航定位领域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系统介绍了各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和发展状况,探讨了多系统组合定位带来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以及当前对这些问题的研究现状,最后对多系统组合定位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