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6篇
  免费   591篇
  国内免费   1717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185篇
地质学   4771篇
海洋学   12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23篇
自然地理   82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67篇
  2018年   174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190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268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298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125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4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91.
裂隙网络模拟与REV尺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贵科  徐卫亚 《岩土力学》2008,29(6):1675-1680
研究了利用平面四边形模拟节理岩体三维裂隙网络的方法。在生成裂隙网络时,同时考虑结构面几何参数和力学参数的随机性。利用裂隙网络研究了确定岩体REV尺度的指标。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岩体裂隙网络模拟程序、裂隙网络图形输出程序和岩体REV尺度指标分析程序。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研究成果及程序的合理性,并得出了岩体REV尺度约为各组裂隙中最大迹长期望值3~4倍的结论。研究成果为后续计算岩体等效力学参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2.
黄达  黄润秋  裴向军  刘卫华 《岩土力学》2008,29(5):1425-1429
在现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溪洛渡水电站某危岩体的两种可能失稳模式(剪切坠落或拉裂倾倒失稳),进而建立了相应的稳定性计算极限平衡力学模型,而且对危岩体的变形和破坏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危岩体抗拉裂倾倒稳定性较差,剪切坠落失稳的稳定性系数较高。在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计算出危岩体倾倒失稳时,安全系数为1.5时的锚固力,进而提出了危岩体加固方案:充填凹岩腔+填充裂隙+预应力锚索+锚杆联合加固,数值模拟表明此加固方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93.
陆付民  王尚庆 《岩土力学》2008,29(6):1716-1718
以指数趋势模型为基础,建立卡尔曼滤波模型对链子崖危岩体GA监测点的位移量进行预测。首先,把非线性的指数趋势模型经线性化处理后转化成线性模型,用线性最小二乘法求出线性化后的模型参数,再将线性化后的模型参数看作带有动态噪声的状态向量,建立卡尔曼滤波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对危岩体的位移量进行预测。实例计算表明,用卡尔曼滤波模型对危岩体的位移量进行预测,其预测误差较小,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994.
考虑岩体开挖卸荷边坡岩体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评价开挖后岩体质量并对其进行分类,对研究岩石边坡开挖卸荷后的稳定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某水电站坝肩高边坡开挖工程为背景,运用卸荷岩体力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坝肩边坡开挖岩体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根据边坡岩体开挖后应力应变场的动态变化情况,确定岩体开挖卸荷后质量损伤劣化程度,并根据岩体开挖卸荷后的力学参数,采用RMR法对开挖后的边坡岩体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边坡岩体RMR值随开挖后卸荷量的增大基本呈线性递减趋势,进而考虑开挖卸荷影响因素,修正了RMR法中的评价参数,为以后用该法评价开挖后的岩体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随机连续模型分析裂隙岩体耦合行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伟  阮怀宁 《岩土力学》2008,29(10):2708-2712
利用能够反映岩体水力性质空间变异特性的随机连续模型对隧洞开挖过程中的裂隙岩体渗流-应力耦合过程进行了数值分析。随机渗透系数场通过顺序指示模拟方法生成。顺序指示法是一种非参数地质统计学技术,他允许输入任何形式的渗透系数概率分布而不需要对分布做任何假设。由随机模拟生成的渗透系数场被投影到有限元计算网格中进行耦合分析。力学响应使用基于连续介质的节理本构模型来反映岩体中软弱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机连续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裂隙岩体的稳定入渗率,水力性质的空间变异性对裂隙介质的耦合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在不排水条件下,隧洞每次开挖开始时,由于岩石应力重分布,孔隙水受到扰动,短时间内不能流动平衡,因此孔压会迅速上升,这对于围岩稳定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996.
周太全  华渊 《岩土力学》2008,29(Z1):417-420
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和极限分析相结合形成强度参数折减有限元法,可以灵活地分析强度不均匀顺层路堑边坡支护结构稳定性问题。将岩体力学理论、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技术和强度折减系数法相结合,对顺层岩体路堑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在对密集假设节理有限元模拟中,假设节理在岩体内连续分布,采用连续介质力学方法建立密集分布节理岩体材料模型。采用强度折减系数法计算岩体结构安全系数,建议采用给定的岩体强度参数计算节理岩质边坡开挖、支护完毕后的内力,再逐渐降低岩体强度参数进行岩体边坡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直至岩体边坡达到极限状态,从而求出岩质边坡安全系数。采用该方法对渝怀铁路梅江河右岸DK409+989.4~DK410+020段顺层路堑边坡土钉墙支护结构稳定性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土钉墙支护后的节理边坡塑安全系数为2.3,支护后的岩质边坡处于稳定状态;土钉墙潜在破裂面为岩体弹性区和塑性区的交界面,与测试得到的各排土钉拉力最大值位置一致。  相似文献   
997.
边坡岩体软弱夹层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宝田  阎长虹  陈汉永  周伟胜 《岩土力学》2008,29(11):3077-3081
采用自制试验装置,进行边坡岩体中的软弱夹层的力学特性试验。分析实测的剪应力-变形曲线发现,该曲线有明显的比例极限、屈服点和峰值点,表明在试件受力变形初期,剪切力-变形近似呈线性关系,剪切刚度为常量;随法向应力的增大,峰值剪应力呈线性增长,达到峰值强度之后,随剪切变形增大,抗剪强度变化不大,残余强度近似等于峰值强度,表明试样发生剪切破坏,其破坏类型呈“塑性”破坏型。软弱夹层的剪切变形可分为3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强度参数不同,对边坡工程来说,为保证其有足够的安全系数,建议软弱夹层强度参数取低值。根据试验结果得到的法向应力-压缩位移关系曲线近似呈双曲线型,当法向相对位移小于3.4 mm时与理论结果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998.
目前开展的1:5万矿产调查工作中,广泛使用了地面高精度磁测方法.应充分利用磁测资料提供找矿信息.岩浆活动及构造作用是矿产形成、定位的重要因素,而隐伏岩体和隐伏构造是磁测资料研究的主要对象,对其细致研究对找矿工作有重要指导作用.通过分析对比磁场及异常特征,密切结合地质资料识别异常起因,初步定性解译圈定与合理选择磁性参数建模反演计算相结合,并利用其他方法进行相互验证,能够有效地推断出隐伏岩体的存在及其深部空间形态,在各项条件选择合理情况下,磁性推测也能获得较好效果.隐伏岩体的推测对侵入岩特征研究、总结构造控矿作用、寻找与岩浆热液有关的隐伏矿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9.
阳江抽水蓄能电站岩体水压致裂综合测试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阳江抽水蓄能电站的输水隧洞围岩承受最大静内水压力高达7.83MPa, 因此原地应力状态、围岩自身承载能力及高压透水性状等对工程的科学设计不可或缺。测量结果表明, 工程区现今地壳应力场的总体特征为:水平主应力为最大主应力, 最大水平主应力的优势方向为NW-NWW向; 厂房和高压岔管区围岩的最大主应力值一般为14.5±0.5MPa, 最小主应力值一般为9±0.5MPa; 围岩自身的抗载强度一般为10~14MPa; 在8~10MPa高压力作用下围岩基本不透水。洞室围岩物理力学参数的这些测试成果, 为工程的科学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1概述威海市新建垃圾处理场位于威海市城西南17公里艾山透山脉一带,场区总面积32.0万m2。东南北三面低山环绕呈簸箕状,最高海拔141.60m,最低为98.00m,中间呈"U"形山谷,西面为狭窄开口,形成天然开阔谷地。地势由山口向内逐渐升高,垃圾场就坐落在山谷中(见示意图)。场区南北两岸地形比较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