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72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正内容简介本书是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稳定性评价新方法研究,全书共分两篇十四章,系统阐述了边坡(滑坡)稳定性评价极限分析法和不稳定岩体(崩塌)稳定性评价计算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极限分析上限法原理、土质和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极限分析上限解;崩塌地质力学分类、崩塌灾害机理及稳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62.
勘查地球化学新方法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及其地质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勘查地球化学方法作为一种重要的矿产勘查方法和找矿信息的获取手段,已经在矿产勘查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对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构造叠加晕法、热释汞法、电地球化学法、酶提取法、地气法以及金属活动态测量等找矿新方法的应用现状及其地质效果进行评析。强调任何一种化探方法都具有其适用条件,在实际应用时应注意与地质、物探、遥感等方法的配合使用,同时还必须结合具体的地质背景,以使勘查地球化学方法在矿产勘查工作中发挥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3.
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及其在矿山深部找矿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是在发展了原生晕找盲矿理论基础上,根据热液矿床成矿成晕严格受构造控制,热液矿床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成晕特点,提出原生晕叠加理论,解决了困惑化探专家几十年在研究原生晕轴向分带中出现的"反常"现象难题,独创了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新方法,并介绍了构造叠加晕方法特点、主要成果、金矿床4种叠加结构的理想模式和盲矿预测的5条准则,应用效果和找矿实例。  相似文献   
64.
65.
《气象科学》2011,31(5)
1《气象科学》主要刊登下列各种稿件:1.1气象科学领域具有创新性的论文;1.2综述国内外气象科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具有作者的新观点(一般为特约稿);1.3气象科学领域的新技  相似文献   
66.
《气象科学》2011,31(6)
1《气象科学》主要刊登下列各种稿件:1.1气象科学领域具有创新性的论文;1.2综述国内外气象科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具有作者的新观点(一般为特约稿);1.3气象科学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等方面的短论和技术报告。2来稿约定2.1本刊严格执行双向匿  相似文献   
67.
采用PVC管代替模型板一次成形的方法,建立各级GPS点和各等级水准点标石,其安全性和稳定性、美观性良好,既省工又省时,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8.
1本刊主要译载世界上地震学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要求来稿具有针对性(可引进)、及时性、先进性和权威性,并能用明白畅达的译文,忠实地传达原作的内容。2向本刊投稿,请寄激光样和原文复印件并将以Word文档录载的译文通过本刊电子信箱发送。选题一般可选最近一二年的研究成果。选题可由译者提供,也可由本刊编辑部推荐。欢迎投稿或来函联系。3外国人名一般都用原文,不必译出。外  相似文献   
69.
以最新卫星影像结合专业部门资料为基础,对1∶1万基础地理信息DLG进行及时更新。以具体实践探讨技术路线,对生产过程提出作业要求,为"十二五"期间一年一次山东省1∶1万基础地理信息DLG及时更新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0.
利用镜质体反射率恢复地层剥蚀厚度的新方法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Dow在1977年提出的利用上下构造层镜质体反射率 (Ro) 差值来估算不整合面地层剥蚀厚度的方法,在国内仍有广泛的应用。但国内有些学者已认识到了该方法的不合理性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其中最高古地温法因其思想合理而具有代表性。为了能更合理和更简便地利用Ro数据来估算不整合面地层剥蚀厚度,对最高古地温法作了改进,得到了一种利用Ro数据恢复剥蚀厚度的新方法新方法不仅继承了最高古地温法的合理思想,而且大大简化了具体操作过程。对某一构造层恢复其顶面剥蚀厚度时,在使用Ro数据恢复剥蚀厚度的前提条件得到满足的情况下,直接将该构造层的ln (Ro)-H线性回归关系外推至ln (0.2) 处而得到近似的古地表位置,古地表位置和不整合面位置的差值即为剥蚀厚度。用最高古地温法和新方法对Dow (1977) 的实例数据进行了重新计算,分别得到2 735 m和2 537 m的剥蚀厚度,相近的结果说明了新方法的实际可行性,并且相比之下新方法操作起来更加简便。但与Dow (1977) 得出的500m剥蚀厚度相差甚远。从多个方面讨论了Dow (1977) 结果和原理的不合理性。新方法将广泛应用于多个地质分支学科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