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9篇
  免费   620篇
  国内免费   588篇
测绘学   167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118篇
地质学   1989篇
海洋学   264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295篇
自然地理   74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3篇
  194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在中国古代地图绘制中,计里画方和山水形象画法是2个显著特色。然而,由于没有数学基础或没有明确的数学基础,使得地图定位精度大大降低,给古地图的处理和地理配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本文将古地图的定位基准现状,分为完全没有地理参考、有部分地理参考和有较精确地理参考进行分析,从资料选取、预处理、辐射校正和图面信息复原角度探讨古地图的修复方法,并以部分近代地图为例进行地图拼接实验。最后,针对不同定位基准类型的古地图,分别采用特征点校正、分块(网格)匹配和相对位置转移等方法,完成古地图与现代地图的地理匹配,研究了计里画方地图与不同地理参考系、投影之间的数理关系。在古地图数字化、编辑、纠正和配准的基础上,尝试研究和建立校正后的古地图和现代地图的数理关系,探究古代舆图坐标基准和坐标体系与现代地图系统的关系,为建立古今坐标体系对照的数理关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92.
含矿与无矿侵入体的区分是阐明岩浆型矿床成因的基础,也是深部找矿预测的依据。本文选择四川米易青皮村岩体为例,通过岩相学及矿物成分剖面和定量化结构分析,试图阐明无矿岩浆侵入体的固结过程,并与攀枝花含矿岩体对比,进一步揭示含矿与无矿侵入体形成过程的区别。岩相学分析表明,青皮村岩体中粒辉长岩的造岩矿物可以划分为四个世代:①粗粒斜长石→②中粒斜长石+单斜辉石→③黑云母+铁钛氧化物→④伟晶状斜长石,展示了封闭系统的固结过程。加上粗晶辉长岩脉的矿物组合钠长石+单斜辉石+角闪石+磷灰石,可以将青皮村岩体的组成矿物划分为5个世代,进而划分成四个晶体群:通道晶体群、岩浆房晶体群、基质晶体群和流体晶体群。晶体成分剖面分析表明,通道晶和岩浆房晶显示正环带,具有封闭系统降温结晶的特点,其中通道晶的生长伴随着减压作用;基质晶初始为正环带,末期显示反环带,反映了残余流体的聚集与逃逸;而流体晶体群的产出则反映了超临界流体的相分离和排气作用。定量化结构分析揭示了岩浆固结晚期的粗化过程,是封闭岩浆系统固结过程的重要证据,与岩相学和晶体成分剖面分析结果一致。此外,青皮村岩体中Fe Ti氧化物含量甚低,其体积分数仅为4%,暗示它们不可能聚集成矿。与攀枝花岩体相比,青皮村岩体固结过程中缺失先存晶体的溶蚀结构,后者被认为是高温含矿流体输入的结果。据此,本文提出,外来含矿流体(透岩浆流体)输入与否决定了镁铁质岩浆侵入体的产矿能力;进而认为,是流体输入导致了岩浆分异,而不是岩浆分异产生了含矿流体。  相似文献   
993.
烂纸厂铁矿床是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玄武岩建造中查明的首例中型规模铁矿床。矿床的形成与玄武岩建造具有密切的时空及成因联系,矿体主要赋存于峨眉山玄武岩下段致密块状玄武岩与玄武质角砾岩接触带附近,产出特征受矿山梁子破火山口构造控制,多层位产出,矿石发育草莓状结构、韵律结构和纹层状构造、条带状构造、致密块状构造、绳状构造、角砾状构造等矿石组构,发育铁质结核和铁碧玉,同生沉积层控成矿特征明显。岩(矿)石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岩浆演化遵循Fenner分异趋势,成矿作用与热水沉积作用有关。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矿床成因类型为火山喷发(溢)沉积型陆相火山岩型铁矿床。烂纸厂铁矿床是我国在铁矿找矿勘探类型上的新突破和在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找矿实践取得的新进展,它的发现打破了在玄武岩建造中不具备寻找成型矿床的固有勘查模式的思想束缚,为相似地质环境寻找铁矿给予了诸多启迪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94.
基于MCMC法的非饱和土渗流参数随机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自波  张璐璐  程演  王建华  何晔 《岩土力学》2013,34(8):2393-2400
基于贝叶斯理论,以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方法(Markov chain Monte Carlo Simulation, MCMC法)的自适应差分演化Metropolis算法为参数后验分布抽样计算方法,建立利用时变测试数据的参数随机反分析及模型预测方法。以香港东涌某天然坡地降雨入渗测试为算例,采用自适应差分演化Metropolis算法对时变降雨条件下非饱和土一维渗流模型参数进行随机反分析,研究参数后验分布的统计特性,并分别对校准期和验证期内模型预测孔压和实测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DREAM算法得到的各随机变量后验分布标准差较先验分布均显著减小;经过实测孔压数据的校准,模型计算精度很高,校准期内95%总置信区间的覆盖率达到0.964;验证期第2~4个阶段95%总置信区间的覆盖率分别为0.52、0.79和0.79,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值吻合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995.
矽卡岩成因模式研究进展:兼论新疆雅满苏铁矿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矽卡岩在地壳中分布广泛,其研究历史超过一百年。然而,矽卡岩的定义却相对模糊。直到近年来,具有特征性矽 卡岩矿物组合被认为是确认矽卡岩的关键。对于矽卡岩的成因亦长期缺乏统一认识。从花岗岩与灰岩的接触交代成因拓展 到基性- 超基性岩与碳酸盐岩接触成因,再到其岩浆成因,反映出矽卡岩所包含的地质过程和意义在不断扩大。近年来对 矽卡岩矿物中的熔体包裹体和岩浆混染实验等为矽卡岩的成因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铁矿床是与矽卡岩相关度最大的一类 矿床,单个矿床储量可达5000 Mt(平均品位约45%)。与矽卡岩有关的铁矿床通常与基性- 超基性岩有关,流体盐度高, 且碱交代发育,相对IOCG 具很低的金含量。本文结合作者实际研究资料,阐明新疆哈密地区雅满苏矽卡岩型铁矿的矽卡岩 化过程。  相似文献   
996.
“宣龙式”铁矿地质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宣龙式”铁矿是我国北方一个最具代表性的外生铁矿,其分布于河北省张家口市的宣化—赤城龙关一带,即通称的宣龙地区,故被命名为“宣龙式”铁矿,该矿带矿床规模大,含铁量稳定,品位由中等至富,为典型的海相化学和生物化学沉积矿床,被学术界定为该类铁矿床的典型范例.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及其成因特征进行分析,可为日后对同类型矿床性质、特征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同时也可在实际找矿工作中起到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对河北省迁安市小杨庄铁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条件等的综合分析及研究,认为该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属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问题为主的复合型的矿床(Ⅱ-4),为该矿及附近其他同类型铁矿开采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8.
汶上-东平地区沉积变质型铁矿床磁性铁品位与可溶铁品位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65,经筛选,选取了2 030组样品建立了汶上-东平带沉积变质型磁铁矿品位与可溶铁的一元回归方程,经过与样品测试的分析结果对比,证明一元回归方程具有代表性、客观性。  相似文献   
999.
《国土资源》2013,(12):14-16
坐落于辽宁省凤城市的辽宁首钢硼铁有限责任公司于2004年成立,为注册资金2亿元的国有控股企业,是由北京首钢矿业投资有限公司、辽宁东方测控集团有限公司、中核集团金原铀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辽宁凤城市黄金(集团)公司四方共同出资组建的大型采、选、硼化工、铀水冶联合企业。公司现有职工1038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0人,中高级职称40人。公司下设硼铁矿、选矿厂、硼化工厂、水冶厂四个厂矿和一个研发中心、十个专业部室。  相似文献   
1000.
安徽泥河铁(硫)矿床是近年发现的大深度隐伏矿床,它的发现再次引发了庐枞地区深部找矿的热潮.建立矿区的三维精细地质模型,对寻找深、边部隐伏矿体,深入认识深部成矿、控矿规律意义重大.本文以泥河矿区为实例,开展先验地质信息约束的三维重磁建模研究,获得了矿区面积5.6 km2(2.8 km×2.0 km)、深度1.2 km内的三维地质模型.在三维可视化平台上对该模型进行了地质解释,全面分析了矿体、地层与次火山岩之间的空间分布及对应关系,发现铁矿主要赋存于闪长玢岩与砖桥组火山岩之间,且在玢岩穹窿地段矿体厚大,这对认识"玢岩型"铁矿的成矿模式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三维模型的重磁正演响应基本拟合了实际重磁异常,说明在建模区域内已没有新的矿体;本文提出的三维地质建模流程可为其它地区开展类似工作提供借鉴,同时研究表明地质信息约束下的三维重磁建模研究在深、边部找矿和重磁异常的精细解剖等方面具有潜在的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