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2篇
  免费   299篇
  国内免费   768篇
测绘学   166篇
大气科学   404篇
地球物理   629篇
地质学   1386篇
海洋学   583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177篇
自然地理   39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239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288篇
  2008年   262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8篇
  1980年   3篇
  1954年   3篇
  1950年   4篇
  1943年   2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2篇
  1940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1篇
  1933年   2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吕克解  周小刚 《地球科学进展》2006,21(10):1097-1100
地球系统科学是研究组成地球系统的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地球整体结构、特征、功能和行为,研究地球系统变化的规律和控制这些变化机理的科学。对地观测、探测与分析技术的发展是地球科学创新思维来源的技术保障,同时对地球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21世纪地球科学的发展将更加重视发展地球系统科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体系。“地球系统观测、探测新原理与新技术”被列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十五”优先资助领域。回顾“十五”期间的资助情况,探讨该领域和地球系统科学的关系,将有利于“十一五”对该领域资助工作的调整与完善。  相似文献   
992.
试图评估在可能前震发生后主震立即发生的概率,并根据沿日本和千岛海沟的可能前震,提出一种最优预测算法,同时还研究了该区域前活动的区域性变化,除了小余震外,每一个特定的地震或地震丛都被当作一次可能前震。确定可能前震的参数为:震级Mt,分区面积大小D°(纬度)*D°(经度),时间间隔Tf以及在该时空范围内所发生的地震次数Nt。但在本项研究中固定Tf为10d。将期望发生主震的空间限定在已经发生所提前震的地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对日本兵库县南部7.2级地震和关东地区强震前的正、负地震演变过程的研究发现:大部分强震震源及附近地区内,震前某一时段、某一震级以上地震主要为正地震,形成正地震集中时段,主震一般位于正地震分布区内或边缘;在主震前数个月内一般发生负地震(不排除正地震),同时响应比值在震前存在降低的过程,这可能是孕震过程进入短期阶段的一种表现.这些特征对未来地震的发生区域和发生时间预测可提供一些参考,并对日本关东地区1996年9月11日6.6级地震的发生区域和发生时间的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4.
人为因素在西藏中部沙漠化过程中作用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玉祥 《第四纪研究》1998,18(2):187-187
科学分析人为因素在沙漠化过程中的作用是沙漠化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研究普遍认为,人为因素是当前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滥垦、滥牧、滥樵是其主导因素,其中尤以滥垦的作用为主。现以西藏中部雅鲁藏布江流域为研究区域,探讨人为因素在沙漠化过程中的作用。回土地沙漠化现状区内有沙漠化土地314.IX104m2,占区域面积13.l%,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沙漠化土地分别为133.9X104m2,164.4X104m2和15.8x104m2。区内沙漠化土地分布广泛且又相对集中,并造成了多方面危害,计有2.88X104m2耕地、331.28X10‘hln‘草地、462个村庄、292.3kin公路、186.0k  相似文献   
995.
冲绳海槽北部全新世温跃层深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吉良 《第四纪研究》1998,18(3):281-281
近些年来,温跃层作为研究海水三维空间变化的一项重要指标,逐渐成为古海洋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最近,Andreason和Ravelo利用太平洋中的189个表层样品,根据其中的浮游有孔虫组合,结合现代的温跃层深度的分布情况进行数学分析,建立了计算温跃层深度的转换函数,据此可以定量地计算出古温跃层的深度n‘。我们采用此种新建立起来的转换函数法对古温跃层深度的变化作一初步的探讨。本次工作选取了冲绳海槽北部陆坡B—3GC站上的柱状样(31”29.37’N,128”31.14E/),水深555m,柱长218cm。按2.5cm的取样间距在8~218cm的层位上共取得84块样品,进行微体化石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996.
应日本建筑省的邀请,建设部组织了六人考察团,于1997年9月28日—10月7日赴日本专题考察了建筑师、工程师注册制度。考察团由建设部勘察设计司王素卿副司长任团长,成员由建设部勘察设计司、体改法规司、安徽省建设厅、广东省建委、湖北省建设厅有关同志组成。 中、日双方都十分重视这次考察,分别做了认真准备和周密安排,考察团所到之处都受到了日本有关方面和人士的热情接待。在日本的十天中,主要拜会了日本建设省国际课、建筑指导课、监督课、技术调查室,向日方介绍了考察意图,听取了日本建筑士、建筑  相似文献   
997.
赣西北中部逆冲推覆构造的形成时间和形成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西九岭地体南缘武功山地体北侧以及其间的萍乐盆地内,有大量的逆冲推覆构造分布。逆冲推覆构造的类型有两种--逆冲推覆型和重力滑覆型。逆冲推覆构造具有横向上对冲挤压,纵向上多层滑动的特征,据此笔者建立了一个可能的多层滑动--对冲挤压模式,并根据地质和同位素年龄资料了逆冲推覆构造的演化历史,指出区内大规模逆冲推覆构造的形成时间为中生代晚期(119.6Ma)。  相似文献   
998.
山东海阳土堆金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山东海阳县土堆金矿床位于郭城继裂带以东,赋存在荆山群野头组大理岩与燕山期闪长岩接触带内侧。金矿体受NE向次级构造裂隙控制,多呈脉状、似层状产出。  相似文献   
999.
塔中地良奥陶系地层格架与沉积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中部地区奥陶系大致以Ⅰ号断裂为界分东北和西南两个地层分区,自下而上分白云岩段、灰岩段、泥质灰岩段、泥岩夹灰岩段、泥岩夹砂岩段、砂砾岩段、泥岩夹砂岩段、泥岩灰岩互层段和砂岩段等9个岩性段。早奥陶世,塔中地区以碳酸盐岩台地相为主,自西向东为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台地边缘相和深水斜坡相。中——晚奥陶世,塔中地区西部以混积陆架相为主,东部以深水斜坡相为主。中—晚奥陶世,塔中东部及塔东地区在构造上具弧后前陆盆地性质。中—上奥陶统地层完整地记录了该盆地从形成发展到消亡的过程,即早期为深水斜坡相复理石活动沉积,晚期演化为浅海陆架相稳定沉积。  相似文献   
1000.
在那丹哈达地区采集了中三叠世红色硅质岩样品,古地磁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该岩样的磁性特征与日本西南美浓地区同时代硅质岩具有相似性,反映了二者是同源同构造环境下的产物。依据沉积地层组合和古地磁数据,那丹哈达和日本美浓地区原为同一地体,而且三叠纪以来均存在大规模北向位移。同时,古地磁数据还表明了日本海是约在80Ma,相当于晚白垩世开始扩张的,致使那丹哈达与日本美浓两地体相互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