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195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76篇
地质学   547篇
海洋学   130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50年   3篇
  1946年   2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4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南京直立人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汉奎 《江苏地质》2001,25(2):82-86
简单地介绍了“南京直立人(猿人)综合研究专家组”近二年来的部份研究成果,如南京汤山葫芦洞内的地层可以分为4段;洞内的哺乳动物群可以分为时代不同的大洞动物群和小洞动物群;南京直立人的一号头骨与二号头骨层位不同,特征也不一;铀系测年也证明小洞的地层其年代在距今60万年-50万年间,大洞的地层年代在距今24万年-10万年间,大洞被堆石堆砾石层封闭的时间应在13万年-10万年间。从而补充和纠正了前人研究中的不足和错误。  相似文献   
62.
张广才岭燕山早期白石山岩体成因与壳幔相互作用   总被引:34,自引:19,他引:34  
出露于东北地区张广才岭的白石山岩体,其全岩-矿物Rb-Sr等时线年龄为196士4 Ma,表明形成于中生代的燕山早期,而非传统认识上的印支期.岩体主岩和闪长质包体均具有低ISr(≈0.705)和正εNd(t)(+1.7~+2.2)值的特点,反映岩体成因与地幔具有密切的联系.地质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详细研究表明该岩体具有壳幔混合成因,闪长质包体是较基性的地幔岩浆进入主岩浆中淬火结晶而成,花岗质岩浆的源区主要为新生的地壳物质.动力学分析表明,本区在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碰撞拼合后,由于东侧大洋板块的俯冲及后续的岩石圈拆沉效应,导致软流圈地幔上隆及幔源岩浆的板底垫托,并进而造成先存和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和不同源区岩浆的混合作用.底垫的新生地壳是兴蒙造山带造山后晚期形成的.因此,古生代-中生代是本区地壳生长的重要时期,且这种地壳生长是在垂向构造机制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63.
鲁西铜石中生代复式岩体岩石谱系单位划分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铜石岩体就位于燕山早期,有五次脉动侵入活动,相应地可建立五个单元,归并为铜石超单元;岩浆末期形成细晶岩,霏细岩,热膨胀形成隐爆角砾岩,侵入角砾岩及沉陷角砾岩等。铜石岩体具有花岗岩类高位深成复式岩体特征。  相似文献   
64.
近年来在区域调查基础上,于甘蒙北山中南带首次发现了六条由南向北推覆的构造带,在每个推覆陶造带边缘发育大小不一的飞来峰。推覆体走向近东西,推覆在震旦系至中、下侏罗统之上,最大直观推覆距达55km,累积推覆距大于150km,并被上侏罗统不整合覆盖,形成时代为燕山早期。  相似文献   
65.
66.
67.
我国早期生命进化研究的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中国在晚前寒武纪——寒武纪生物化石群研究多方面(尤其是大化石)的主要成就。其中,近年发现的震旦纪陡山沱期化石生物(包括庙河生物群和蓝田植物群),对植物界的进化说来是个重要阶段;早寒武世澄江生物群(包括软躯体生物和软部保存的带骨骼生物)早于国外著名的布吉斯页岩生物群,逼近了带骨骼动物最初的爆发式辐射期。这些珍稀化石的研究将促进对早期生物进化历程的重新认识。这个研究领域有无可限量的前景。  相似文献   
68.
69.
现代沼泽沉积物中五环三萜类的组成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段毅  罗斌杰 《沉积学报》1993,11(3):82-87
本文所研究样品采自甘南寒冷潮湿区沼泽。对其烷烃馏分进行GC-MS分析后,检测出五个新的脱A-羽扇烯和二烯,通过质谱分析,初步确定了它们的烯键位置,并探讨了脱A-羽扇烯形成的可能途径。检测出的类化合物包括C27、C30和C31烯以及C27、C29-C32烷。 根据类化合物的分布,提出了C29烷可能主要来自陆源物。高碳数的类化合物可能主要来自细菌和水生生物。烷构型组成以ββ型为主;烯占较高的比例,这些都反映了早期成岩阶段的特征。有意义的是样品中均含D环芳构化8,14-断烷。  相似文献   
70.
在泥河湾盆地可望找到二百万年前的人类遗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20年来,在泥河湾盆地陆续发现了一系列早更新世的旧石器遗址,由于没有发现人类化石,出土的石制品成为泥河湾盆地早期人类活动的唯一证据,在帮助了解当时人类技术发展水平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长梁遗址出土石制品的某些技术的"超前"与年代的古老,曾给我国老一辈考古学家裴文中和贾兰坡先生留下深刻印象。贾老还考虑人类起源的时间比目前习惯所说的二三百万年还要早得多,并推论在泥河湾会发现更加古老的人类活动遗迹。1997年夏在东谷防遗址的新一轮发掘门中出土了一系列具有固定打片程序的预制石核,为上述推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类型和技术两方面的初步观察还表明,这套石核与东北亚、北美传统的细石叶石核关系十分密切,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