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88篇
地质学   48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了合理计算山区桥梁支座刚度,针对桥墩高度不相同的特点,考虑上部结构对桥墩顶部的转动约束作用,提出在横桥向可将墩顶视为自由约束,而在纵桥向将墩顶视为定向约束。分别按照地震作用下各墩底剪力和弯矩相等的原则,推导桥梁支座纵、横桥向的刚度设计公式,并给出各桥墩支座的设计方法。为验证方法的正确性,以墩底剪力相等的原则为例,利用OpenSees建立一座墩高不等的5跨连续梁桥模型,并依支座刚度取值不同分三种工况:工况一各桥墩支座刚度相同;工况二按墩顶自由计算各支座的纵、横桥向刚度;工况三按墩顶定向约束计算各支座的纵、横桥向刚度。分别对三种工况下的桥梁结构输入三条地震动记录进行时程分析,考察各桥墩的底部剪力。分析结果表明:工况一各桥墩纵、横桥向的底部剪力均不相同;工况二各桥墩横桥向的底部剪力相同而纵桥向的底部剪力不同;工况三各桥墩纵桥向的底部剪力相同而横桥向的底部剪力不同。上述结果表明在桥梁支座设计时,横桥向桥墩的抗推刚度应按墩顶自由计算,而纵桥向桥墩的抗推刚度应按墩顶为定向约束计算。  相似文献   
102.
合理的地震动强度指标是预测和评价结构抗震响应的重要基础。选取24个周期点的单自由度体系和一个高层框架核心筒长周期结构,基于不同震源机制的100条地震动记录时程分析结果,研究16种地震动强度指标与结构地震响应的相关性,并提出考虑高阶振型影响的改进反应谱相关型地震动强度指标。研究表明:(1)不同地震动强度指标与结构地震响应的相关性差别较大,随着单自由度体系自振周期的增大,地震动强度指标与单自由度体系地震响应的相关性大致呈减小的趋势;(2)对于高层长周期结构,综合对比分析各地震动强度指标分别与顶点最大位移、最大基底剪力、最大层间位移的相关性,从工程实用角度出发,推荐地面运动峰值速度为最佳地震动强度指标;(3)由于高层长周期结构受高阶振型影响显著,采用含有高阶振型因素的反应谱强度指标可提高与结构地震响应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3.
本文通过成层状地基地震动输入计算方法得到覆盖层边界自由场运动,采用粘弹性边界,考虑地基辐射阻尼效应及坝体和地基的接触非线性,针对强震区深厚覆盖层场地重力坝开展线性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研究,结合需求能力比DCR评估其抗震性能。由线弹性动力时程分析可知,在运行基准地震OBE作用下,重力坝坝体应力均在允许范围内,其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不能满足要求;由非线性动力分析可知,在OBE和最大设计地震MDE作用下,重力坝发生较大滑动位移。通过在重力坝坝体下游坝后回填土加强重力坝抗震稳定性,结果表明,下游坝后回填土可有效减小坝体滑动位移,加强其抗震稳定性。本文针对深厚覆盖层场地重力坝开展的抗震安全研究为抗震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强震区深厚覆盖层场地重力坝的抗震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4.
"设定地震"概念的提出已有一段时间,但鲜见在我国地震安全性评价中应用。同时,概率方法在地震危险性评价中,由于时程包线函数的确定源于震级-距离组合的不确定性而带有较大的任意性。本文建议在考虑潜源概率贡献的基础上,引入设定地震的期望震级和期望距离组合,用以控制包线函数。通过修改危险性分析椭圆模型的软件,可以进行计算并给出了算例。  相似文献   
105.
桥染结构MTMD被动控制的理论研究和实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频域分析法考虑TMD在多自由度结构中的位置,推导了具有MTMD的多自由度结构受控振型广义坐标的频率响应方程,据此进行了MTMD的参数优化和设计。算例表明,只要MTMD设计正确,它就可以有产地减小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  相似文献   
106.
本文对上海市《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108-9-92)》中反应谱的研究区作了介绍,就该反应谱的动力放大系数,特征周期,大于6秒周期反应谱的取值以及时程的合理性问题谈了个人看法,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07.
对于近断层处高烈度区高层剪力墙结构,传统设计难以解决墙体太厚、配筋太大等难题。为研究在考虑近断层影响下高烈度区剪力墙住宅采用隔震设计的技术可行性,采用隔震设计对某剪力墙结构工程进行全面分析。对比分析常规剪力墙结构方案及增设橡胶隔震支座的隔震方案,分析结果表明,隔震方案较常规方案前3阶结构自振周期延长约3倍,从而有效减小了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在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结构水平向减震系数为0.281,上部结构所受水平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可按降低一度进行设计;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支座性能稳定,上部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工作状态。研究结论可为隔震支座设计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为了应对中国在新时期提出的“经济,适用,绿色,美观”的建筑政策,装配式结构逐渐成为近年来关注的焦点.对比传统现浇结构,装配式结构更符合节能、节材、环保等要求.因此,进一步研究装配式结构的抗震性能是非常重要的.考虑现有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节点连接部位存在湿作业、施工难度大,常常出现强构件弱节点,抗震性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等情况.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的结构形式———预应力约束下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该结构通过预应力筋连接结构的墙、板,使结构形成一个整体,减少施工现场湿作业,施工质量得以提高.当地震发生时结构通过改变自身的刚度,使其自震周期增大,达到减小地震应力的目的,同时很多提高延性因素的条件也无需考虑,避免钢材的浪费.通过对现浇剪力墙结构模型和预应力约束下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模型进行时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与现浇剪力墙结构相比,预应力约束下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可减小90%的地震作用,减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9.
利用MR阻尼器进行结构振动控制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在时程分析中证明了其良好的减振效果。但不同频率地震波输入将对建筑物减振效果产生怎样的影响,减振效果和结构物本身自振频率是怎样的关系,这些是以往的时程分析所不能解决的。从这些问题出发,通过对一在底层安装了一个磁流变阻尼器的十二层结构在不同的地震波滤波工况下减振效果进行分析,得出不同频率输入和减振效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0.
地震荷载下饱和砂土孔压增长时程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逐波累计方法,依据适于不同固结条件的孔压增量模型,计算每一应力循环的孔压变化,可给出非均等固结复杂情况下孔压实时增长过程。采用不同固结比两种砂进行若干典型地震荷载动三轴液化试验,试验结果与所提方法的计算结果有良好对应关系,表明本文方法可有效地描述地震荷载作用下非均等固结饱和砂土孔压增长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