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5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111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76篇
地球物理   129篇
地质学   306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78篇
自然地理   25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利用东北地区1°×1°深至400km的三维Vp(km/s)值数据,选择互相垂直的2条有代表性的剖面,初步建立研究区构造圈、均匀层基本结构模型;利用8套沿不同经纬线的剖面Vp值分布,勾绘出研究区深至过渡层的结构模型谱;进一步综合得到研究区三维岩石圈结构模型。东北地区的B″层可能由3部分组成,即下部的低速带,中上部的中速、低速相间互层带和上部的增速带,B″层底界面是区分B″与B'″层的稳定的标志,上部的增速带速度与B'下部速度值接近,按照传统认识,那里是岩石圈底界面的位置,东北地区B″层顶界面形态可能存在不连续或剧烈变化的部位。B″层上中部的宽广的分布边界形态及其变化,可能反映软流圈对周围地球物质的同化熔蚀作用;软流圈物质上涌为固体矿产提供物源,也对油气矿产形成起加速作用。岩石圈结构是壳幔物质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结果,它包含软流圈层对上覆地球物质的影响,并对油气、固体矿产存在一种动力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2.
东北地区降水与大气环流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Lamb-Jenkinson大气环流分型方法, 将1951—2004年逐日的海平面气压场分型, 得到27种不同的环流型, 研究了大气环流型与我国东北地区降水的关系。给出了8种出现频率最高的主要环流型出现的规律及它们平均的环流形势, 分析了8种主要环流型下东北地区降水异常分布状况, 并选出东北地区资料齐全、有代表性的9个站点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 成功地建立了降水与环流型出现频率的统计关系, 并用此重建了9个代表站54年的降水序列。结果表明:Lamb-Jenkinson大气环流分型方法可以很好地应用于我国东北地区, 由此划分的环流型符合实际情况; 8种主要环流型与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所建立的9个代表站降水距平回归方程能够解释近54年各站的大部分降水变化, 进一步证明了东北地区降水与大气环流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3.
东北地区汛期降水异常的大气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贾小龙  王谦谦 《高原气象》2006,25(2):309-318
针对东北地区汛期(7~8月)的情况,分析了造成汛期降水异常的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汛期多(少)雨年,低层850 hPa蒙古东南的气旋(反气旋)式距平环流、我国大陆东部的西南风(东北风)距平气流及日本南面的反气旋(气旋)式距平环流的共同作用加强(减弱)了低层西南暖湿气流在东北地区的辐合;多(少)雨年,中层500 hPa中高纬西风带经向运动加强(减弱),从贝加尔湖以北的高纬地区到日本附近的高度场呈 - (- -)的波列分布。8月的环流形势比7月更容易造成严重旱涝,下游鄂霍茨克海和日本海阻塞高压的发展和减弱是造成8月降水异常的重要因子。考虑7月旱涝流型演变时,应着重关注南北向 - 的“波列”;而考虑8月旱涝流型演变时,则更应着重关注东西向- - -的“波列”配置。多、少雨年,高、低层的散度场、垂直速度场及水汽条件等物理量场都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44.
2003年8月16日内蒙古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之间发生了Ms5.9级地震,震前该区测震学指标和河北省北部距该地区较近台站的前兆测项中都出现了一些异常。本文对这些异常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讨论了这些异常和这次地震的关系。这次地震打破了华北、东北地区的5级地震平静,可能预示新一轮地震活跃的开始。  相似文献   
45.
编者按     
《东北地震研究》2007,23(1):1-1
上世纪90年代初,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省地震局共同商定,联合举办学术交流会,冀此来提升学术氛围,加快人才培养,推动地震科技进步。现在看来,这样的目的达到了,而且收获得比预期的还要丰富些!据统计,先后有400余人次在研讨会上作学术报告,许多论文被全国各地的科技期刊刊载,其中不乏创新之作!这次,我们将东北三省第六届地震科学研讨会的论文选登成专辑,希望有助于人们对东北地震科学研讨会的了解,有助于这些科研成果的传播和应用成果的推广。因期刊篇幅及时间所限,本专辑仅选登了12篇文章,但却可以从一个方面反映出近两年东北地区的广大地震工作者在防震减灾事业中所做的不懈努力和艰辛探索。  相似文献   
46.
《东北地震研究》2007,23(1):84-84
《东北地震研究》创刊于1985年,是由辽宁省地震局、吉林省地震局和黑龙江省地震局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地震科学学术刊物,国内外发行。  相似文献   
47.
东北地区以泥炭为信息载体的全新世气候变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炭作为一种地质信息载体,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东北地区地处全球变化的敏感区,泥炭地研究的意义更为显著。笔者针对近年来东北地区泥炭地研究的多种成果,对该区全新世以来泥炭沉积和区域气候变迁历史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①东北地区泥炭有三次沉积高峰,分别始于早全新世、中全新世与晚全新世初期;②该区10000a以来大体上经历了冷湿-温暖适宜-凉湿-温暖偏干-冷干-寒冷略湿-变暖这样一个气候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48.
中国北方地区石炭纪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中国北方地区包括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该地区石炭系划分为上、下统,在西北地区、东北地区石炭系发育完整,华北地区普遍缺失下石炭统。87个标准剖面和529个辅助剖面的岩相古地理研究表明:早石炭世中国北方地区主要存在佳木斯古陆、额尔古纳古陆、中朝古陆、东塔里木─敦煌─中祁连─阿拉善古陆、陇西古陆、准噶尔─吐哈古陆、阿勒泰古陆等;从东至西主要发育松辽海盆、辽东海湾、北山海盆、祁连海、柴达木台地、宗务隆山海槽、塔里木台地、西昆仑海盆、南天山海盆、北天山─准噶尔海盆等海相沉积。晚石炭世海侵范围扩大,佳木斯古陆、额尔古纳古陆仍然存在,中朝古陆已明显缩小至其北部地区,东塔里木-敦煌-阿拉善古陆范围缩小,陇西古陆向西延伸扩大,北准噶尔─阿勒泰连为一体形成古陆;发育松辽海盆、华北海、祁连海、柴达木台地、宗务隆山海槽、塔里木海盆、南准噶尔-博格达山海盆等海相沉积。  相似文献   
49.
孔期 《气象》2007,33(9):118-123
6月,全国平均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略偏少,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异常偏高。华南、江南局部地区发生暴雨洪涝灾害;宁夏、青海、内蒙古中部降水异常偏多;辽宁、吉林等地温高雨少,出现严重初夏旱;月内东北地区西部、华北、黄淮、江南、华南及内蒙古大部、新疆等地都出现了高温酷热天气;6月下旬,江淮梅雨出现;局地强对流天气较频繁,江西、浙江发生重大雷击事件;月内无热带气旋生成。  相似文献   
50.
中国东北地区二叠纪生物混生机制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混生现象是指不同生物古地理区系的生物出现于同一地区的同时代地层中,表明它们曾同时或略为先后地生活或埋藏在一起。中国东北地区旱二叠世时期出现明显的北方冷水动物群(归属北方大区准噶尔-兴安生物省)与特提斯暖水动物群(归属特提斯大区内蒙-吉林生物省)的混生现象;晚二叠世出现安加拉植物群(Angara flora)与华夏植物群(Cathaysian flora)的混生。对于这些生物混生的机制及阻隔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