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3篇
  免费   846篇
  国内免费   1488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379篇
地质学   4433篇
海洋学   399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160篇
自然地理   185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60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167篇
  1998年   169篇
  1997年   170篇
  1996年   155篇
  1995年   184篇
  1994年   177篇
  1993年   117篇
  1992年   126篇
  1991年   127篇
  1990年   156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50年   3篇
  1948年   6篇
  1943年   3篇
  194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前言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南"三江"特提斯构造域是中国大陆地质复杂演化的典型缩影,是全球特提斯构造在中国的重要发育区。它经历了晚古生代—中生代特提斯构造演化和新生代大陆碰撞造山的叠加转换,发生了多幕式的大规模成矿作用和巨量规模的金属聚积,形成了若干大型-超大型矿床,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有色金属矿产富集区之一。  相似文献   
992.
在江苏省江都市ZKA4钻孔孔深4.0~42.6 m岩心段中发现有孔虫化石,鉴定识别出有孔虫38属56种,其中9个未定种,根据有孔虫动物群在钻孔剖面上的分布规律,建立了 3个有孔虫化石组合,自上而下为:Ammonia beccarii Linne)vars.-Orbulina universa组合,Ammonia bec...  相似文献   
993.
晚二叠世长兴期-早三叠世印度期,在扬子地块的西北缘发育了一系列北西向展布的深水盆地区。根据成因分析证实,它们为伸展背景下形成的裂谷系统或者裂谷盆地群。平面上各裂谷盆地彼此近于平行,与北侧的南秦岭造山带在走向上呈正交和大角度斜交的排列,自西向东依次为开江-梁平裂谷、城口-鄂西裂谷和荆门-当阳裂谷。其中的开江-梁平裂谷东西两侧发现了巨大的天然气田而引起石油勘探家和地质学家的关注。本文对于这些控制油气资源储备的裂谷体系的分布和形成机制进行研究后,认为它们形成于南秦岭洋闭合时的碰撞作用,是南秦岭造山带和扬子地块拼合时同生的巨型"碰撞裂谷系统"。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对唐山市复兴路十中旧址钻孔更新统上部和全新统部分的60 m岩芯的沉积物及92件孢粉样品的分析, 建立了4个组合带, 总结了唐山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植被演替和气候变化: (1)孢粉带Ⅰ, 以针阔混交林-草原为主, 气候温暖湿润; (2)孢粉带Ⅱ, 以疏林草原为主, 气候寒冷干旱, 为晚更新世以来环境最为恶劣的时期; (3)孢粉带Ⅲa, 植被为针阔混交林-草原, 气候温暖湿润; (4)孢粉带Ⅲb, 发育暗针叶林-草原, 气候寒冷湿润; (5)孢粉带Ⅲc, 植被为疏林草原, 气候寒冷略干; (6)孢粉带Ⅳ, 发育针阔混交森林, 气候温暖湿润, 为晚更新世以来水热条件最佳的时期。通过与邻区及全球冰芯、深海沉积研究成果的对比分析, 探讨了华北平原晚更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特点: MIS3的温湿条件显著优于MIS2和MIS4, 达到间冰期气候, 与MIS5相似, 局部地区甚至超过MIS1; MIS2不是一个持续干冷的过程, 而是一个由湿冷逐渐转向干冷的过程。此成果对探讨华北平原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和气候演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5.
南海粘土沉积学的以往研究都认为粘土矿物主要是陆源碎屑提供,包括蒙脱石在内的粘土矿物都是在周边流域经风化作用形成后输入到南海,再经不同洋流的搬运作用而发生沉积,忽略粘土矿物在海底的自生成岩作用及海底火山物质原地风化作用的影响.然而.南海表层及晚第四纪沉积物中蒙脱石含量过高(达到30%~40%以上),似乎同周边流域沉积物的...  相似文献   
996.
通过对热带碳循环"973"项目于2008年暖池区专题航次采集的KX08-97321-2柱状样(01°25.01'S,157°58.91'E;水深1897m)进行X射线荧光光谱(XRF)扫描以及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测定.结果发现,In(Ba/Ti)和In(ca/Ti)指示的赤道西太平洋古生产力在过去的370ka以来具有明显...  相似文献   
997.
从岩相学特征、岩石组合、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大地构造环境等诸多方面分析清迈带洋脊/洋岛玄武岩的东侧分布的晚二叠世—早三叠世(P2—T1)火山岩认为其具有陆缘弧火山岩特征。火山岩组合为玄武安山岩-安山岩-流纹岩;火山岩系列以钙碱性系列为主,拉斑系列次之;火山岩的化学成分以高Al2O3为特征,稀土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右倾斜型;微量元素大阳离子元素富集,普遍富U,Th亏损Ti,Cr和P;岩石化学投点均落在岛弧火山岩区,与中国澜沧江带陆缘弧火山岩投点相一致。该陆缘弧火山岩带与清迈带的洋脊/洋岛型火山岩构成了成对分布的洋脊火山岩-弧岩浆岩带,指示清迈带洋壳向东俯冲。  相似文献   
998.
张行 《甘肃地质》2011,(1):61-61
最近,甘肃省博物馆收到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公函,称该馆一件鱼化石标本——东生甘肃鲨,入选"中国古生物化石大型公益展",这是此次展览中甘肃惟一入选的一件化石标本。"东生甘肃鲨"时代为晚二叠世一早三叠世,该标本为模式标本(即正型),它是我国乃至亚洲首次发现的完整的软骨鱼类化石,同时它也是全球二叠纪弓鲛类的首次报道(见《...  相似文献   
999.
巨大华夏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喜进  王克柏  李敦景 《地质通报》2011,30(11):1671-1688
巨大华夏龙(Huaxiaosaurus aigahtens Zhao, gen. & sp., nov.)是一种性情温和的素食性恐龙,产于山东 诸城,生活在距今100Ma前的中生代晚期。巨大华夏龙是从许多同种个体中选择后组装成的一具骨架,其体高11.3m, 体长18.7m,是目前世界上最高大的鸟脚类个体。巨大华夏龙前肢短,后肢粗长,是继巨型山东龙和巨大诸城龙之后 又一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000.
纪占胜  姚建新  武桂春 《地质通报》2011,30(203):418-438
西藏改则物玛地区发现了约33属47种及未定种的晚侏罗世珊瑚化石。珊瑚化石指示其所在的地层并非是原来认为的早二叠世下拉组,而是晚侏罗世牛津期—基末里期的吐卡日组。基于对改则物玛北剖面的研究,在吐卡日组之下新建了晚侏罗世萨波直不勒组。进而将班公湖-怒江地层区西段的上侏罗统自下而上划分为萨波直不勒组、吐卡日组和沙木罗组。改则县物玛乡北部吐卡日组的发现证明吐卡日组在班公湖-怒江地层区西部有着更广泛的分布。将“下拉组”修订为吐卡日组也表明班公湖-怒江地层区改则地区物玛段并不存在二叠系灰岩与侏罗系木嘎岗日岩群碎屑岩的构造混杂现象。吐卡日组以浅海碳酸盐台地相的生物礁亚相、鲕粒滩亚相为特征,厚度也十分可观,指示其具有良好的生油和储油潜力,班公湖-怒江地层区西段及南北两侧的碳酸盐岩相上侏罗统的油气前景评价工作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