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6篇
  免费   894篇
  国内免费   1468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386篇
地质学   4332篇
海洋学   424篇
天文学   47篇
综合类   160篇
自然地理   198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90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206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70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141篇
  1998年   161篇
  1997年   157篇
  1996年   140篇
  1995年   161篇
  1994年   164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110篇
  1990年   134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2篇
  1947年   3篇
  1946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通过对唐山市复兴路十中旧址钻孔更新统上部和全新统部分的60 m岩芯的沉积物及92件孢粉样品的分析, 建立了4个组合带, 总结了唐山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植被演替和气候变化: (1)孢粉带Ⅰ, 以针阔混交林-草原为主, 气候温暖湿润; (2)孢粉带Ⅱ, 以疏林草原为主, 气候寒冷干旱, 为晚更新世以来环境最为恶劣的时期; (3)孢粉带Ⅲa, 植被为针阔混交林-草原, 气候温暖湿润; (4)孢粉带Ⅲb, 发育暗针叶林-草原, 气候寒冷湿润; (5)孢粉带Ⅲc, 植被为疏林草原, 气候寒冷略干; (6)孢粉带Ⅳ, 发育针阔混交森林, 气候温暖湿润, 为晚更新世以来水热条件最佳的时期。通过与邻区及全球冰芯、深海沉积研究成果的对比分析, 探讨了华北平原晚更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特点: MIS3的温湿条件显著优于MIS2和MIS4, 达到间冰期气候, 与MIS5相似, 局部地区甚至超过MIS1; MIS2不是一个持续干冷的过程, 而是一个由湿冷逐渐转向干冷的过程。此成果对探讨华北平原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和气候演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2.
南海粘土沉积学的以往研究都认为粘土矿物主要是陆源碎屑提供,包括蒙脱石在内的粘土矿物都是在周边流域经风化作用形成后输入到南海,再经不同洋流的搬运作用而发生沉积,忽略粘土矿物在海底的自生成岩作用及海底火山物质原地风化作用的影响.然而.南海表层及晚第四纪沉积物中蒙脱石含量过高(达到30%~40%以上),似乎同周边流域沉积物的...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对热带碳循环"973"项目于2008年暖池区专题航次采集的KX08-97321-2柱状样(01°25.01'S,157°58.91'E;水深1897m)进行X射线荧光光谱(XRF)扫描以及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测定.结果发现,In(Ba/Ti)和In(ca/Ti)指示的赤道西太平洋古生产力在过去的370ka以来具有明显...  相似文献   
994.
从岩相学特征、岩石组合、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大地构造环境等诸多方面分析清迈带洋脊/洋岛玄武岩的东侧分布的晚二叠世—早三叠世(P2—T1)火山岩认为其具有陆缘弧火山岩特征。火山岩组合为玄武安山岩-安山岩-流纹岩;火山岩系列以钙碱性系列为主,拉斑系列次之;火山岩的化学成分以高Al2O3为特征,稀土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右倾斜型;微量元素大阳离子元素富集,普遍富U,Th亏损Ti,Cr和P;岩石化学投点均落在岛弧火山岩区,与中国澜沧江带陆缘弧火山岩投点相一致。该陆缘弧火山岩带与清迈带的洋脊/洋岛型火山岩构成了成对分布的洋脊火山岩-弧岩浆岩带,指示清迈带洋壳向东俯冲。  相似文献   
995.
张行 《甘肃地质》2011,(1):61-61
最近,甘肃省博物馆收到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公函,称该馆一件鱼化石标本——东生甘肃鲨,入选"中国古生物化石大型公益展",这是此次展览中甘肃惟一入选的一件化石标本。"东生甘肃鲨"时代为晚二叠世一早三叠世,该标本为模式标本(即正型),它是我国乃至亚洲首次发现的完整的软骨鱼类化石,同时它也是全球二叠纪弓鲛类的首次报道(见《...  相似文献   
996.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东部早-中侏罗统沉积物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岩心观察、重矿物特征、单井岩性剖面及相关指数的综合研究,认为早-中侏罗世期间,库车坳陷东部主要接受南天山物源区提供的碎屑物,而塔北隆起提供的碎屑物则比较有限。根据下-中侏罗统碎屑岩中重矿物和碎屑组分的差异,进一步将各期物源区在东西方向上划分成4个物源补给亚区。此外,从下侏罗统阿合组、阳霞组到中侏罗统克孜勒努尔组,南天山物源区逐渐向南天山造山带的腹部扩展,反映夷平作用进一步加强,构造活动性相对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997.
巨大华夏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喜进  王克柏  李敦景 《地质通报》2011,30(11):1671-1688
巨大华夏龙(Huaxiaosaurus aigahtens Zhao, gen. & sp., nov.)是一种性情温和的素食性恐龙,产于山东 诸城,生活在距今100Ma前的中生代晚期。巨大华夏龙是从许多同种个体中选择后组装成的一具骨架,其体高11.3m, 体长18.7m,是目前世界上最高大的鸟脚类个体。巨大华夏龙前肢短,后肢粗长,是继巨型山东龙和巨大诸城龙之后 又一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998.
中蒙边境查夫—甲乌拉地区中生代银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蒙边境东段查夫、甲乌拉和查干布拉根银-铅-锌矿床以及额仁陶勒盖银矿床的产出环境、地质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讨论,初步确定了银多金属矿床的成因类型和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银多金属矿化大多数在侏罗系火山-沉积岩地层中呈脉状和条带状产出,并且与燕山晚期高钾钙-碱性侵入岩脉群和张裂构造具有密切的时空分布关系。华北—蒙古块体与西伯利亚板块对接碰撞期后大规模伸展构造作用所诱发的岩浆及相关流体活动是导致银多金属矿床形成的主导控制因素。尽管上述4处矿床在容矿围岩、几何形态和矿物组分上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其产出环境和形成机理大体相似,均属中硫化型浅成热液银多金属矿床。充填有高钾钙-碱性侵入岩脉的北西向和近南北向张裂构造带是寻找银多金属矿床(点)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999.
纪占胜  姚建新  武桂春 《地质通报》2011,30(203):418-438
西藏改则物玛地区发现了约33属47种及未定种的晚侏罗世珊瑚化石。珊瑚化石指示其所在的地层并非是原来认为的早二叠世下拉组,而是晚侏罗世牛津期—基末里期的吐卡日组。基于对改则物玛北剖面的研究,在吐卡日组之下新建了晚侏罗世萨波直不勒组。进而将班公湖-怒江地层区西段的上侏罗统自下而上划分为萨波直不勒组、吐卡日组和沙木罗组。改则县物玛乡北部吐卡日组的发现证明吐卡日组在班公湖-怒江地层区西部有着更广泛的分布。将“下拉组”修订为吐卡日组也表明班公湖-怒江地层区改则地区物玛段并不存在二叠系灰岩与侏罗系木嘎岗日岩群碎屑岩的构造混杂现象。吐卡日组以浅海碳酸盐台地相的生物礁亚相、鲕粒滩亚相为特征,厚度也十分可观,指示其具有良好的生油和储油潜力,班公湖-怒江地层区西段及南北两侧的碳酸盐岩相上侏罗统的油气前景评价工作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00.
东北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演化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东北地区在古生代期间有3次重要的构造-岩浆事件,峰期年龄分别约为500Ma、320Ma和250Ma。500Ma的花岗质岩石与同期形成的高级区域变质岩伴生,东北各构造单元内均有记录,反映该区在加里东期经历了一次重要的造山事件;320Ma的花岗岩主要发育在大兴安岭地区,呈北东向展布,具有由俯冲到碰撞后成因的地球化学特点,是松嫩地块和额尔古纳-兴安地块碰撞拼合,形成统一佳蒙地块的重要事件;250Ma的花岗岩主要发育在东北南部和吉黑东部地区,是华北板块与佳蒙地块碰撞后伸展作用的产物。佳蒙地块形成后,主体隆升为陆,南部处于与古亚洲洋相连的大陆边缘。晚石炭世晚期—早二叠世,佳蒙地块处于伸展构造背景,发育了一系列北东向展布,被火山岩和正常沉积岩充填的断陷盆地,沉积环境具有北陆南海的格局。中二叠世,断陷盆地演化为巨大的海相沉积盆地。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华北板块与佳蒙地块发生陆-陆碰撞,残余洋盆消失,形成陆相沉积盆地。中二叠世海相盆地和晚二叠世陆相盆地内碳酸盐岩和暗色泥岩发育,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