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6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209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68篇
地质学   864篇
海洋学   105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6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2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3篇
  1946年   2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31.
渤海海域古潜山油气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渤海的辽东湾、渤西,渤南,渤中4个区块的5个潜山构造带均发现了古潜山油气藏,其含油层系有中生界,古生界和太古界,储层为火成岩,碳酸盐岩和混合花岗岩系,油气藏型有不整合残丘油气藏和潜山内幕油气藏等。通过对该区构造格局及古潜山油气藏的形成条件研究表明,下第三系覆盖的低潜山带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单元,长期活动的大断裂控制了油气的分布,而储集条件影响了油气的富集。  相似文献   
32.
张珂 《热带地理》1996,16(4):297-303
珠江下游较大河道总是绕开中生代晚期花岗岩的现象无论用岩性,断裂或现代地形都难以解释,而运用花岗岩原地重熔说的观点却迎刃而解。这些河道际上是遗传河,其形成于中晚期花岗岩背斜之间的相对低洼地带,渐新世才开始通,形成外流型河流,此格局没有发生大的改变而保留至今。  相似文献   
33.
板内造陆变形以平行不整合为标志,它是一个容易失稳的界面,后期构造变动中常常转化成拆离面。中浅构造层次形成脆性拆离断层(拆离带);中深构造层次则形成韧性剪切断层(韧性剪切带)。板内造陆变形及其后期演化改善了储集岩性能,影响了油气运移和聚集。后期转化还可以使油气重新运移,也可形成新的油气圈闭,同时深刻影响油气演化,有利于再次生油气。  相似文献   
34.
罗小平  朱剑如 《地球科学》1996,21(2):158-162
岗巴-定日盆地是在稳定的大陆边缘发展起来的,其中古生界为一套稳定的深海,浅海相碳酸盐岩及碎屑沉积,老第三纪则接受了一套残留海盆相的碳酸盐岩沉积,由于海水的频繁进退,构成了多套生储盖组合,侏罗纪,白垩纪及老第三纪生储盖条件较好。具有较理想的成油地质条件,后期改造不强烈,保存有较好的局部构造,且多为背斜,断鼻,断块,保存条件各异,东部比西部好,研究表明,该盆地具有一个具有一定前景的含油气盆地。  相似文献   
35.
Terrigenous clastic reservoir rocks are widespread in China,and nearly all the industrial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s in eastern China occur in the clastic rocks.The study shows that organic inclusions are mostly distributed in the secondary fissures and pores which were ormed in the process of oil-rock interaction,rather than in the cements or secondary enlargements. The organic inclusions are dominantly organic gas-rich or are composed of pure hydrocarbons.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range mainly from 120℃ to 130℃,which shows a relatively high maturity of organic matter.Vertical and horizontal temperature changes provide the grounds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basin evolution and thermal fluid-kinetics-model.Fluorescence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 the organic inclusions indicate that oils and gases in the area studied probably have experienced two-stage or two-time migration.Micro-fluorescence rescearch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approaches to oil/source correlation and oil migration-stage determination.The abundance and occurrence of organic inclusions is one of the indicators of oil and gas abundance and accumulation in rock layers.With the help of other informatio,organic inclusions can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prospective assessment of oil and gas in clastic reservoir rocks.  相似文献   
36.
There are two grades of network-type texture in metamorphic peridotite from the Kuda ophiolite,Xinjiang,China,The first graduation consists of coarse-grained olivine with plastic deformation fabrics,orthopyroxene and minor clinopyroxene and Cr-spinel.The second graduation consists of small minerals filling among the mineral grains of the first graduation.Four kinds of assemblages containing tremolite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the second graduation,which were formed during mantle partial melting and mantle metasomatism of a highly depleted peridotite.  相似文献   
37.
深部碳酸盐岩油气生成和保存的特征及其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范善发  周中毅 《沉积学报》1997,15(2):114-117
塔里木盆地具有地温梯度低和油气藏埋藏深度大的特点,深埋引起的高压利于油藏保存,7000m的地层温度<165℃,低于通常认为石油形成温度上限,油藏保存的深可以达到7000m。铁岭灰岩高温高压模拟实验表明,高压抑制油向气转化。塔里木盆地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晚期二次生烃使生油窗延伸至Ro1.5%。  相似文献   
38.
本文从构造作用、热演化及流体压力孕育与油气运聚等成藏动力作用,探讨了温吉桑—丘东地区的成藏演化,并将其划分为两个油气成藏体系。第一成藏体系从早中侏罗世到老第三纪,尤以侏罗纪末至早白垩世为成藏活跃期;第二成藏体系从新第三纪到第四纪,其中上新世末至今为成藏活跃期。油气聚集以第一成藏体系为主。根据流体动力势场分析了该区油气成藏体系与聚集的关系,提出了油气成藏模式,指出温西、温吉桑油田主要形成于以油为主的第一成藏体系,米登油田为一个油、气并重的油气藏,丘东气田主要形成于第二成藏体系  相似文献   
39.
塔中地区主要受塔中Ⅰ号、Ⅱ号及Ⅲ号三条大断层控制 ,形成巨型复式背斜 ,隆起高部位地层遭受了强烈的风化剥蚀。背斜之上 ,断裂和局部构造发育。可划分出两个主要成藏期 :第Ⅰ成藏期为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成熟生烃运移期 ,生排烃高峰为志留纪 ;第Ⅱ成藏期为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在燕山期—喜马拉雅期成熟生烃运聚。第Ⅰ成藏期形成的油藏有两个特征 :在塔中Ⅰ号断裂带、北部斜坡带油气注入奥陶系及志留系圈闭中 ,形成原生油气藏 ;构造高部位 (如中央断垒带 )的油气藏在后期构造运动中遭受破坏。第Ⅱ成藏期形成的油藏可分为两类 :对早期油藏的再次充注 ;聚集形成新油藏。塔中地区的油气运移通道主要有断裂和不整合面 ,油气的分布也主要受断裂和不整合面所控制。塔中Ⅰ号构造带和北部斜坡带是较为有利的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40.
《沉积学报》2004,22(3):524-524
2004年7月26~28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塔里木油田召开了塔里木及周边地区盆地(山)动力学与油气聚集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专业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岩石圈计划中国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共同主办,由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承办孙枢、贾承造、刘宝王孚、钟大赉院士以及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技术局范蔚茗局长应邀参加了会议一与会正式代表60余人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兰州地质研究所、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西南石油学院、石油大学(北京)及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