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13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420篇
海洋学   30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2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3篇
  1946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半坡磁铁矿位于澜沧江深断裂成矿带,于辉长岩冷凝晚期因重力分异作用而结晶析出,且硅酸盐矿物比磁铁矿晶出更早。  相似文献   
92.
赣南鹅婆岩体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赣南鹅婆岩体位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岩浆带与武夷山北北东向构造带结合部位,地处于都—青塘古生代盆地西缘,出露面积达200 km2。岩体主体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其构造位置特殊,周边成矿条件有利,西侧银坑矿田内部和外围分别发育金银铅锌贵多金属矿和钨多金属矿。本文在岩体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应用激光剥蚀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MC-ICP-MS)技术对鹅婆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结合元素地球化学数据讨论了其岩浆系列和岩石成因;并与区内成矿岩浆岩进行对比,探讨其成矿潜力。鹅婆花岗岩体的侵入年龄为(412.5±1.7)Ma,花岗岩中含富铝矿物,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显示其属于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为强过铝质的S型花岗岩,是新元古代壳层沉积变质泥岩在加里东晚期重熔侵入的产物。与加里东期和燕山期成钨锡花岗岩的对比研究表明,鹅婆岩体在形成过程中发生了W、Sn等成矿元素的富集。本文研究结果一方面证明前人获得的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307 Ma)代表的是成岩期后所经历的一次地质事件;同时表明加里东期花岗岩也有钨锡矿成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93.
湖南太阳山隆起区断层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太阳山地区是洞庭湖西缘一个晚新生代时期隆起的低山丘陵区,山体走向为北北东方向,自南向北斜列展布了太阳山低山区和凤凰山低山区,二者之间为北北东向大龙站谷地.通过对该地区现有6条断层活动性的地质调查,获得了位于大龙站谷地东侧的肖伍铺断层断错中更新世晚期,距今12.3±1.O万年地层的地质证据,为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有活动的断层,表现为逆冲活动的性质.根据岗市-河袱断层带发育的断层泥及其测年结果可知,该断层可能在中更新世中期有过活动.其余4条断层没有第四纪以来活动的地质地貌表现,属于前第四纪断层.上述研究结果对认识1631年太阳山63/4级地震的发震构造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4.
盆地流体及其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盆地流体指在大陆性地壳基底上的沉积盆地演化过程中活动于沉积柱内的有机,无机复杂流体相,包括来自盆地内部由有机,无机沉积物压实和相变所释放出的自生流体和外来流体(盆地边缘隆起区补给的大气水和基底补给的流体)。盆地演化早期的沉积水地质阶段很可能以压实驱动流为主的自生流体占优势,而在晚期的渗入水地质阶段则以重力驱动流为主的外来流体。典型的低温热液地球化学特性和丰富有机组分的广泛参与,乃是盆地流体的两大突出特征。盆地流体广泛参与了沉积物的成岩一后生和成烃成矿过程。它既可以上升到达海底以沉积喷流的方式成矿,也可在海底以下的沉积柱中运移时遇到合适的地球化学障而发生沉淀卸载。献中报道的典型矿床类型主要包括沉积喷流型矿床,密西西比式铅锌矿床和大陆砂页岩型矿床。但在我国却发现了一批具有复杂成矿元素组合的重要矿床类型,包括沉积岩容矿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等。  相似文献   
95.
浙江洪公铝质A型花岗岩类的岩石地球化学及其构造环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初步研究表明,以往被认为是典型的I型花岗岩质岩石的浙江洪公岩体应为铝质A型花岗岩质岩石。该岩体以高钾为特征,K2O 达5%以上,K2O/ Na2O>1.2,准铝-过铝质(A/NKC=0.80 ~1.14);FeO*/MgO比值大(平均14.20),高于M型、S型和I型花岗岩;富含稀土元素(ΣREE=313.09×10-6~523.73×10-6),具有较高的Ga/Al(′104)值(2.92~4.29)和(Zr+Nb+Ce+Y)元素组合值(551.5′10-6~987.4′10-6),而亏损Ba、Sr、P、Ti等;Nd同位素模式年龄为1.3—1.6Ga,反映洪公岩体主要起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区域背景、构造被动定位特点和地球化学综合分析表明,洪公岩体形成于拉张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6.
辽东地区玄武岩的K-Ar定年结果表明,曲家屯玄武岩形成于晚白垩世,K-Ar年龄为81.58±2.46Ma;乱石山子玄武岩形成于古近纪,K-Ar年龄为58.36±1.64Ma。本区玄武岩含有丰富的橄榄石、单斜辉石和角闪石捕虏晶。乱石山子玄武岩中橄榄石捕虏晶的Mg^#值(79.5-88.5之间,平均值为84)较曲家屯玄武岩中橄榄石捕虏晶Mg^#值(77.0~79.8之间,平均值为78.4)偏高;单斜辉石捕虏晶为透辉石,其从核部到边部的Mg^#等变化趋势与橄榄石类似;斜方辉石捕虏晶为占铜辉石,其Mg^#值介于85.2-87.6之间,平均值为86.4。捕虏晶发育的环状裂隙、扭折带、矿物成分环带以及捕虏晶与主岩Mg^#值之间的不平衡均暗示它们为玄武质岩浆上升捕获的早期岩浆晶出矿物的堆晶体。玄武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1)它们属于碱性系列,为碱性玄武岩,曲家屯玄武岩较乱石山子玄武岩贫硅、镁,富钙、铝,它们均具有原始岩浆的特征;(2)二者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但曲家屯玄武岩轻稀土元素总量更高,且轻重稀土元素分离程度高;(3)二者具有相似的Sr-Nd同位素组成,Isr和εNd(t)值分别介于0.7039~0.7045和+1.60~+3.69,反映了亏损的岩石圈地幔特征。  相似文献   
97.
中国北方晚更新世人类的适应变迁与辐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胜前 《第四纪研究》2006,26(4):522-533
晚更新世是现代人在全球建立全面的生态优势的时期。中国北方有比较丰富的发现,但现有的材料和研究没有能够回答人类此时的生计状态、适应模式和环境联系。文章从行为重建和生态学的角度考察,将中国北方晚更新世的人类适应置于欧亚大陆整体人类演化框架中来考虑,重新审查已有的发现,提出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以骨角工具、装饰品和更精制的石器组合为代表的早段(EUP)和以细石叶工艺为代表的晚段(LUP);并确定中国北方晚更新世人类适应至少经历两次革命性的变化,同时存在至少4种适应模式;而且其地域化的特征是从早到晚加强。人类的适应辐射则主要表现于人口的扩张,特别是向极端环境的殖民,技术模式的迅速转换和地域化特征的加强。  相似文献   
98.
99.
目的:观察扶正祛邪方联合含铂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单用含铂药物化疗,治疗组同时予以扶正祛邪方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个周期共8周。结果:治疗组实体瘤疗效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氏生活质量评分2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祛邪方联合含铂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0.
白龙  石远华  石磊  谯文浪 《贵州地质》2007,24(2):134-137,141
在新疆伊吾煤矿一带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中,首次在原定石炭系上统妖魔梁组中发现大量透镜状钙质结核,并具明显的陆相冲积扇沉积特征;通过该地层的大量孢粉鉴定属为二叠世晚期,故将原石炭系上统妖魔梁组更名改为库莱组。其时代定为晚二叠世。并初步探讨了它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