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13篇
天文学   110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33.
太阳米波和分米波的射电观测是对太阳爆发过程中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现象研究的重要观测手段。米波和分米波的太阳射电暴以相干等离子体辐射为主导,表现出在时域和频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其中Ⅱ型射电暴是激波在日冕中运动引起电磁波辐射的结果。在Ⅱ型射电暴方面,首先对米波Ⅱ型射电暴的激波起源问题和米波Ⅱ型射电暴与行星际Ⅱ型射电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讨论;其次,结合Lin-Forbes太阳爆发理论模型对Ⅱ型射电暴的开始时间和起始频率进行讨论:最后,对Ⅱ型射电暴信号中包含的两种射电精细结构,Herringbone结构(即鱼骨结构)和与激波相关的Ⅲ型射电暴也分别进行了讨论。Ⅲ型射电暴是高能电子束在日冕中运动产生电磁波辐射的结果。在Ⅲ型射电暴方面,首先介绍了利用Ⅲ型射电暴对日冕磁场位形和等离子体密度进行研究的具体方法;其次,对利用Ⅲ型射电暴测量日冕温度的最新理论进行介绍;最后,对Ⅲ型射电暴和Ⅱ型射电暴的时间关系、Ⅲ型射电暴和粒子加速以及Ⅲ型射电暴信号中包含的射电精细结构(例如斑马纹、纤维爆发及尖峰辐射)等问题进行讨论并介绍有关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4.
Swift时代伽马暴的观测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wift卫星从2004年11月20日升空开始运转到现在已有2年多时间.到目前为止,它-共观测到了200多个伽马暴及其余辉现象.由于Swift观测到了早期X射线余辉、短暴余辉和高红移伽马暴等新的重要现象,伽马暴研究进入了新的时代.该文首先对伽马暴的研究历史做简短回顾,然后简要介绍伽马暴的物理图像和Swift卫星的构成及特点,最后全面评述Swift的观测成就及由此引起的理论挑战.  相似文献   
35.
光变是活动星系统的共同特征,光变规律的研究已成为人类探索活动星系核物理的有力手段,综述了类星体样本光变的研究现状,对样本的光变比例,光变类星体的平均光变幅,光变时间尺度,光变幅与类星体物理参量的相关情况,类星体样本光变和其它活动星系核样本的关系进行了详细评述,并评述了样本光变的星暴模型,微透镜模型,吸积盘模型三种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36.
通过对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地面对比观测原型系统中古丰、寺滩和坪城地电场观测数据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3个台站的地电场观测数据均具有较为明显的正常日变化形态;(2)在磁暴发生期间,地电场各测向均记录到了同步的地电暴变化,其最大变幅均明显高于正常日变;(3)寺滩地电场记录到临震前的数据异常现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与地震事件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7.
1989年3月特强磁暴期间的电离层暴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欧亚大陆地面电离层垂测站资料考察1989年3月12~16日磁暴期间的电离层暴形态及其发展变化. 特强磁暴引发的电离层暴是全球性的,但自磁层沉降的高能粒子对热层低部的加热程度及区域分布不同,因而各经度链区域内电离层暴的特征也有所差异. 本文研究表明,与理论推断对照,欧洲地区内F2层最大电子密度NmaxF2(或f0F2)并不出现正暴现象,而负暴自高纬向低纬的发展则与典型的热层环流结果相符. 此外,此磁暴过程期间在中低纬区存在明显的波动过程. 在亚洲高纬地区,磁暴初期13日有约10 h的正暴,而负暴过程则与欧洲地区类似,但不太清晰;且无波动现象. 磁暴期间,同一经度链的中低纬地区,夜间常发生多站同时的h′F突增. 本文再次证实这是一般磁暴期间常出现的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38.
王发印 《天文学报》2011,52(4):352-354
伽玛射线暴(简称伽玛暴,gamma-ray burst (GRB))是一种来自宇宙空间中的伽玛射线波段流量突然增亮的现象,最早由Vela卫星在1967年发现.1997年人们通过余辉测得了伽玛暴的红移,从而确定了其宇宙学的起源.伽玛暴宇宙学包括用长暴的标准烛光关系限制暗能量和宇宙学参数,用长暴研究高红移的恒星形成率,研究金属丰度的演化、尘埃及量子引力等.  相似文献   
39.
40.
宁夏石嘴山和固原大地电场资料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定军 《内陆地震》2010,24(1):64-72
处理分析了2008年1~11月宁夏石嘴山和固原地震台大地电场资料,对比研究了这两个台大地电场静日变化、干扰变化及它们的频谱特性等。石嘴山和固原地震台大地电场的变化特征:①具有明显的峰谷型静日变化形态,都含有12、24、8 h等3种主周期成份;②地电暴记录清晰可见,主要以变幅增大、时间同步为特征,但两台地电暴时频谱成份存在差异;③干扰变化特征均表现为短时突跳,变幅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