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5篇
  免费   507篇
  国内免费   566篇
测绘学   349篇
大气科学   1047篇
地球物理   426篇
地质学   1266篇
海洋学   338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496篇
自然地理   43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249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235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212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58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6 毫秒
991.
锗(Ge)是我国的一种优势战略性关键矿产,闪锌矿是其主要载体和重要工业来源之一。尽管前人对闪锌矿富锗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但是对其中锗的替代方式和超常富集机制仍缺乏深入理解。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的川滇黔铅锌矿集区是我国最重要的锗和铅锌资源基地之一,区内的乌斯河大型铅锌矿床(5.4Mt@8.6%Zn,2.0%Pb)显著超常富锗(铅锌矿石中Ge平均品位为72.3×10~(-6),闪锌矿中Ge含量高达1934×10~(-6))。何种因素制约该矿床中锗的超常富集亟待解密。乌斯河矿床发育两期闪锌矿,早期闪锌矿(Sp1)单偏光下呈白色-棕黑色,发育半自形细粒结构,浸染状构造;晚期闪锌矿(Sp2)单偏光下呈白色-红色或灰色-棕黑色,发育自形-半自形细-粗粒结构,块状或脉状构造。激光剥蚀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闪锌矿原位微量元素含量分析结果显示,闪锌矿中Ge含量为3.17×10~(-6)~1934×10~(-6),平均563×10~(-6),相对Ge的地壳丰度(1.5×10~(-6))具有显著超常富集特征(高达1000倍)。闪锌矿中Ge与Fe、Cu、Ag、Pb具有正相关关系,而与Cd呈负相关性。元素面扫描(Mapping)结果显示,闪锌矿中Ge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且Ge与Fe、Cu、Ag、Pb、Cd等元素相关关系与含量分析结果一致。结构相似度计算结果进一步显示,Sp1中Ge与Ag相关程度最高,而Sp2中Ge与Cu相关系数最大,暗示结构相似度计算在比较元素相关关系中有较大的应用潜力。然而,乌斯河矿床闪锌矿中Cu、Ag含量常低于Ge含量,且(Ge/Cu) mol和(Ge/Ag) mol比值变化范围大,所以单一的元素相关程度分析并不能完全解决Ge替代方式问题。综合研究认为,该矿床闪锌矿中Ge替代方式与Cu、Ag等元素关系不大,而是直接替代Zn(Ge(4+)■2Zn~(2+)或Ge~(2+)■Zn~(2+))。另外,乌斯河矿床同一闪锌矿颗粒不同部位(如扇形分区和振荡环带) Ge含量变化显著,暗示Ge的超常富集很可能受闪锌矿的沉淀速率和结晶过程控制,而Sp1与Sp2中Ge含量的明显差异,则很可能与成矿流体演化过程流体成分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改变有关。因此,乌斯河大型锗铅锌矿床锗的超常富集是流体成分、物化条件、沉淀速率和结晶过程等多要素耦合作用特殊地球化学过程的结果,并受到矿物和矿床等不同尺度苛刻成矿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2.
软土预压工程中,初始和诱发各向异性对软土力学性质的影响十分显著,而现有研究缺乏对初始和诱发各向异性的统一研究方法。采用离散单元法,以颗粒长宽比作为定量评价指标,构建真实形态的颗粒模型,生成5组不同沉积角的初始各向异性试样,并进行竖直和水平两方向加载的双轴模拟实验,研究了初始各向异性和诱发各向异性对软土力学特性影响;在细观层面,以颗粒为对象研究了颗粒接触形式和转动角度的变化规律,以接触为对象研究了配位数和接触法向各向异性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探究抗剪强度指标与各向异性关系。结果表明:初始和诱发各向异性共同影响试样力学性质,当加载方向和软土沉积方向垂直时,土体有最大的峰值强度。颗粒接触形式中面面接触的比例随加载的进行逐渐增大,并影响着试样初始模量和抗剪强度,配位数和接触法向各向异性受颗粒接触形式的影响有不同的演化规律,并在加载后期趋于稳定;同时,初始各向异性试样相较各向同性试样有更大的黏聚力,诱发各向异性主要影响试样内摩擦角,进而影响试样抗剪强度。  相似文献   
993.
掌握岩体的渗透性是精细化描述一个地区水文地质特征的重要工作。渗透系数是表征岩体渗透性的重要指标,研究渗透系数估算模型对于实际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在现有的渗透系数估算模型中,单因子模型忽略了其他因素对该地区渗透系数的综合影响,复合因子模型存在参数选取不够灵活、部分参数较难获取等问题。基于公开数据,分类整理和对比分析了影响裂隙岩体渗透性的正、负相关参数,提出一种拟合效果好、参数选取灵活的渗透系数估算模型——PNC(Positive and Negative Correlation)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区一,PNC模型的拟合效果(可决系数R2=0.964和R2=0.801)优于HC模型的拟合效果(R2=0.905和R2=0.563);在研究区二,PNC模型的拟合效果(R2=0.959)优于RMP模型的拟合效果(R2=0.927);在研究区三,PNC模型的拟合效果(R2=0.94~0.99)优于ZRF模型的拟合效果(R2=0.92~0.99)。利用纳什效率系数(Nash-Sutcliffe Coefficient,NSE)进行模型误差分析,7组数据中有5组数据的误差系数在0.95以上。这说明PNC模型具有便利性和可靠性,可以为实际工程估算和验证渗透系数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4.
在地质钻探废弃冲洗液无害化处理过程中,经固液分离后的废弃固相主要由大量磨细的岩粉和细砂构成,但含水率较高,还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针对地质岩心钻探废弃固相的固化问题,首先从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粉煤灰和石灰3种固化主剂中优选了水泥作为主剂,而后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固化剂基础配方为:25% 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2% PF-3型促凝剂+3% RES-1型复合早强剂,并通过极差分析进行了验证,然后进行了支撑剂加量的确定,7%支撑剂加量既能有效增加固化强度,又不会增加搅拌难度。最后将固化剂配方应用于YK11-2井废弃冲洗液处理野外试验中,固化后的固化体抗压强度达1.41 MPa,各项污染指标和重金属离子符合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995.
基于矢耳石形态的平鲉属鱼类鉴别及研究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青岛胶州湾铠平鲉(Sebastes hubbsi)、花斑平鲉(Sebastes nigricans)和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 3种平鲉属鱼类的矢耳石形态特征,探究基于矢耳石形态鉴别3种鱼类的可行性.以8个耳石形状指标和37个椭圆傅里叶系数进行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显示铠平鲉与许氏平鲉的耳石形态差异最大,铠平鲉与花斑平鲉间差异最小.利用耳石形状指标、椭圆傅里叶系数、耳石形状指标与椭圆傅里叶系数相结合的方法,对3种鱼类的综合判别率均可达95%以上,判别分析散点图可明显将3种鱼类区分开.耳石长介于4~7 mm的3种鱼类小规格组与2龄及以上成鱼组耳石样本的判别结果一致,表明针对不同发育阶段平鲉属鱼类,基于耳石形态的种类鉴别均是可行的;仅使用椭圆傅里叶系数鉴别3种鱼类时综合判别率虽高达100%,但难以快速定位3种鱼类耳石形态间,在统计上差异显著而实际上微小的形状差异所在;而使用耳石形状指标和椭圆傅里叶系数联合判别,综合判别率亦高达99%,且能快速找出3种鱼类耳石在矩形趋近率、形态因子、面密度等的形态差异.研究表明,耳石形状指标和椭圆傅里叶分析联合判别是平鲉属鱼类种类鉴别及耳石形态差异分析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96.
根据表层沉积物长链不饱和烯酮的不饱和度(Uk37指数)以及现代海洋0~30 m层平均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探讨在低温和高温海区利用Uk37指数重建上层古温度的合理性.同时,结合文献报道的南海上层水体中颗石藻(E.huxleyi,G.oceanica和G.ericsonii)细胞丰度的季节特征,探讨了沉积记录中Uk37指数与季节的对应性.结果表明:(1)在极端低温和高温海区(-0.6℃和28℃)Uk37指数仍是重建上层水体古温度的良好替代指标;(2)由于南海长链烯酮源生物——颗石藻的主要生长季节为冬季,因此,尽管南海表层沉积物中的Uk37指数与4个季节的SST均显著相关,但沉积记录中的Uk37指数反演的SST可能仅代表冬季上层水体的温度.  相似文献   
997.
为了提高铜仁市的抗旱能力和人工增雨作业效率,该文通过统计、对比分析2013年铜仁市夏季人工增雨作业78次记录(样本)和多普勒天气雷达常用产品作业前后其特征变化,得出适合铜仁市人工增雨条件的雷达回波特征:反射率因子(0.5°仰角)≥25 d Bz,回波顶高≥6 km,垂直液态水含量≥10 kg/m2,径向速度场有辐合特征,回波移动缓慢或者稳定少动时,人工作业增雨作业效果较好,同时综合应用各种雷达产品建立人工增雨作业判别指标。  相似文献   
998.
文章选取2013年9月1日—11月31日呼和浩特市污染物浓度与气象要素资料,分析了PM2.5的浓度特征,并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别计算了PM2.5与其他污染物、各气象要素的综合关联度,取与PM2.5关联度较高的气象要素,根据PM2.5在其不同区间内的超标频率,得出4种易造成PM2.5污染的气象条件:1最大风速的风向为偏东方向;2最大风速〈6m·s^-1;3气温日较差小于6℃,相对湿度大于60%,日平均风速在2m·s^-1时以下;4气温日较差在12~15℃之间,日平均气温在0~10℃之间,日平均风速在5m·s^-1以下。  相似文献   
999.
高温胁迫对河套灌区玉米生理指标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设置不同梯度的温度环境,分析高温处理后玉米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对处理过的植株进行跟踪观测,分析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确定玉米高温热害的关键温度。研究结果表明:(1)≥32℃的高温环境,对玉米各项生理指标和产量构成产生一定影响;(2)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和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与SOD活性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波动变化趋势,百粒重、茎秆重呈现波动下降趋势,秃尖比呈波动上升趋势;(3)38℃是多数生理指标变化的转折点,可视为玉米耐受高温的重要转折温度。  相似文献   
1000.
象山港地处浙江东北部沿海,具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拥有发展海水增养殖良好的自然环境。文章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以及象山港实际情况确定渔业养殖的适宜性指标,然后利用岩石工程系统(RES)方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ArcGIS软件将象山港划为4个区域,即极适宜养殖区域、适宜养殖区域、较适宜养殖区和不适宜养殖区域。最后对所得结果进行评价,并对未来研究提供一个初步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