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6篇
  免费   353篇
  国内免费   448篇
测绘学   192篇
大气科学   97篇
地球物理   90篇
地质学   1413篇
海洋学   52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82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提出了一种利用一类支持向量机(OC-SVM)进行特定目标地物提取的改进最佳波段组合方法(MOIF)。以Landsat8卫星影像作为数据源,对江苏省沿海滩涂光伏电站进行了提取试验,并利用人工解译的结果进行了精度评定。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波段组合方法能够有效提取特定的目标地物。  相似文献   
942.
直立式填方支护在建筑、机场、公路、铁路、矿山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的作用不可或缺,但黄土地区边坡支护结构易出现桩基沉降、桩体弯曲、桩板墙开裂的现象。为进一步定量分析其变形特征,采用地形微变监测仪(IBIS-L)进行全天候不间断监测,通过对采集的点面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支护结构变形总体上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近15 d的最大变形量为26.6 mm;2)对象监测点位移呈间隔24 h"波浪形"增长规律,且无收敛趋势,极可能导致边坡整体失稳;3)结合温度监测,以监测点Pix8为例,理论计算结果与监测数据相吻合,揭示了s-t曲线呈"波浪形"增长的原因,得出大体积混凝土在大气温度场条件下的变形具有"滞后效应"的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943.
药剂与粉煤灰联合处理再生造纸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混凝实验探讨了用PAC处理再生造纸废水的最佳混凝条件.在此基础上,选用PAM为助凝剂,通过正交实验,获得了较佳的水平条件:先加PAM,质量浓度为3 mg/L,后加PAC,质量浓度为0.2 g/L,反应9 min;处理后的出水经粉煤灰过滤,ρ(COD)可降至37.383 mg/L,ρ(BOD)为20.7 mg/L,浊度为0,pH为11.12,在空气中放置24 h后pH变为8.02.  相似文献   
944.
法惟刚  邢文战 《测绘工程》2004,13(4):12-15,34
推导出方向后交点住精度的显函数公式;用解析法导出对称交会时最佳交会角和最佳点精度;用无约束最优化共轭梯度法,求出一般情况下方向后交最佳交会角和点位精度;求出同一三角形三个内角分别作顶角进行后交定位的最佳点位,得出三角形内只有一个最佳点位的结论,给出一种选择近似最佳点位的方法.  相似文献   
945.
以济南黄金国际广场项目深基坑工程为例,针对土岩组合地层的特点,采用“吊脚桩”桩锚支护及两桩一锚布设方式的设计方案。对基坑设计、锚索试验、基坑监测等内容进行介绍,现场进行了锚索验收试验,试验结果符合设计要求。监测结果表明,基坑支护结构变形、周边建筑物沉降等均处于安全状态,远小于报警值,说明“吊脚桩”桩锚支护在土岩组合地层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效果非常好,同时大大节省了造价,短缩了工期。本文的相关设计方法、试验、监测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46.
超前支护下隧道掌子面稳定性极限上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峥  何平  颜杜民  高红杰  聂奥祥 《岩土力学》2019,40(6):2154-2162
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中,常采用超前支护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为了评价超前支护下隧道稳定性,建立了超前支护作用下截锥体、对数螺旋线共同破坏模型,基于极限分析上限法和综合强度折减法并考虑初期支护未支护段的影响,推导出了隧道稳定安全系数的目标函数,并利用Matlab编制程序求解该函数以此判断隧道稳定性。与模型试验结果和已有理论研究成果对比分析,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同时分析了影响隧道稳定安全系数的各个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围岩黏聚力、内摩擦角的增加,掌子面锚杆、拱部超前支护的施作对提高围岩稳定性有显著的作用,而初期支护未支护段长度、开挖高度的增加不利于围岩的稳定;在围岩内摩擦角较小时,分台阶开挖降低开挖高度提高隧道稳定性的效果更好;在围岩内摩擦角较大时,掌子面锚杆加固强度的增加对隧道稳定性提高的作用更显著。最后给出了超前支护的施工设计建议图,可为工程中初步确定超前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7.
在利用实际地震数据中的面波反演近地表横波速度的过程中,若道间距较大、空间采样率不足,则会产生空间假频现象,从而降低频率速度谱的信噪比,影响频散曲线提取的精度以及反演效果,因此需要针对面波进行插值处理。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佳小波基的地震面波插值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误差对比在地震数据处理常用的众多小波基中选出适用于插值处理的最佳小波基bior6.8,提高了插值精度。针对面波同向轴为线性且斜率较大的特点,文中首先采用线性动校正的方法对面波进行拉平处理,再进行小波变换插值,最后进行反线性动校正恢复面波。通过对理论模型与实际资料进行插值处理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插值后的面波记录波形恢复较好,显著提高了频率速度谱的信噪比,有效解决了面波数据空间采样率不足引起的假频问题。  相似文献   
948.
可回收式锚索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城市建筑基坑支护中.常规锚索由于不回收而侵犯到临近地下空间的产权.其应用将会逐步得到限制,可回收式锚索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在其使用功能完成后可以将锚索体顺利地从钻孔内全部回收,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将会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发出压力分散型回收式锚索和压力型回收式锚杆,并通过现场试验对其结构型式的合理性、承载力以及回收性能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49.
9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