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7篇
  免费   497篇
  国内免费   444篇
测绘学   447篇
大气科学   662篇
地球物理   499篇
地质学   635篇
海洋学   412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167篇
自然地理   33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基于阿克苏市1956—2020年的逐分钟降雨数据,采用年最大值法样本选样,分别选取近65年中逐5、10、15、20、30、45、60、90、120、150、180 min等11个降水历时的逐年最大值作为样本数据。采用一元线性拟合方法分析各历时降水年际变化特征,并使用耿贝尔分布、皮尔逊-Ⅲ型分布、指数分布曲线对各历时降水资料进行拟合,对比三种分布曲线拟合结果的理论频率和经验频率后,采用最小二乘法和高斯牛顿法计算暴雨强度公式参数,并进行暴雨强度公式精度检验。结果表明:阿克苏市近年来短历时的城市暴雨特征愈加明显;阿克苏市降水数据使用指数分布拟合、高斯牛顿方法推算所得的暴雨强度公式精度最高。  相似文献   
992.
非监督波段选择方法是高光谱图像降维的主要方法,但现有方法应用到实际高光谱图像分类时,分类精度并不理想。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聚类的高光谱图像非监督波段选择方法,主要通过对传统的K-means聚类算法进行两方面改进:一方面是相似性度量函数;另一方面是聚类中心的选取。然后,通过实验数据用支持向量机法(SVM)对所提算法及现有的三种非监督波段选择方法进行分类。最后,用总体精度(OA)和Kappa系数评价分类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在分类精度方面优于其他现有方法。  相似文献   
993.
利用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 FNL 1°×1°网格点逐6 h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6月20日浙江省一次暴雨过程的主要环流系统、等熵位涡、垂直螺旋度等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850 hPa低涡切变、对流层中层冷空气、200 hPa南亚高压、副热带高压是此次暴雨过程发生的主要影响系统;700 hPa上的正垂直螺旋度中心对暴雨的发生有良好的指示意义;等熵位涡的演变和形态对冷空气活动有较好的视踪作用,等熵位涡中心两侧气流辐合,有利于低压系统发展,高层等熵位涡与冷空气活动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等熵位涡大值区偏南侧的移动与强降水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94.
利用2007—2017年乌鲁木齐市L波段探空雷达和地面常规观测数据,以Holzworth干绝热曲线原理,估算该地逐日最大边界层高度,并计算对应的边界层平均风速和通风量等数据。同时,应用2015—2017年空气污染指数(AQI),探讨空气质量与大气边界层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日最大边界层年均高度为1415 m,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平均降幅为5. 9 m·a-1。时间序列上,日最大边界层高度分布呈明显周期性。逐月数据呈"抛物线"状,1月平均高度最低(336 m),6月平均高度最高(2400 m)。冬季边界层平均风速最小,为2. 6 m·s-1,春季和夏季最大,均为5. 6 m·s-1。一年中,1月平均通风量最小,为977. 0 m^2·s-1,5月平均通风量最大,为14835. 9 m^2·s-1,4—9月为平均通风量大值期,平均通风量为13282. 3 m^2·s-1。大气污染物在风速弱、边界层高度低和通风量小条件下的累积,易造成中度以上污染。冬季,乌鲁木齐常处于蒙古高压后部或底部,为造成冬季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5.
探明强降雨下泥沙输移突增的关键特征因子及其临界条件对预防泥沙灾害及减少水土流失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选取典型的四川紫色土试验区鹤鸣观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分类统计对比分析方法,对试验站近10年降雨径流输沙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强降雨情况下次降雨量、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等对泥沙输移突增的影响,找出导致泥沙输移突增的关键特征因子及其临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紫色土区强降雨情况下泥沙输移突增的关键特征因子为次降雨量、降雨强度以及最大径流模数;同时各关键因子的临界值分别为降雨强度5.3 mm/h,次降雨量130 mm,以耕作方式为主的坡地最大径流模数临界值为6 000 dm3/(km2·s),以种植林草为主的坡地最大径流模数临界值为3 000 dm3/(km2·s)。  相似文献   
996.
锆石U-Pb年代学作为地学研究中一种有效的定年方法,通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实验方法。随着其测试效率和精度不断提高,成本逐渐降低,其研究也朝更广的邻域延伸,近年来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在地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重点介绍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在最大沉积年龄分析、物源分析、构造演化分析三方面的应用和扩展,以及碎屑锆石研究中需要注意的再循环锆石、锆石Pb丢失、锆石的滞后时间、锆石生产力差异以及分析结果存在误差导致的年龄偏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7.
页岩孔隙结构的表征是页岩气储层评价的基础性工作。钻取岩芯,采集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系延长组页岩。使用纳米CT观测10 μm3、20 μm3、30 μm3、39 μm3空间内页岩的孔隙结构,获取孔隙、喉道数量,以及连通性数据,重构孔隙结构三维模型。将孔隙结构抽象为球-棍物理模型,采用复杂网络理论建立关于孔隙结构连通性的结点-边数学模型。依据无标度网络的数学特性,使用Matlab软件生成10 μm3空间内孔隙连通性网络。引入网络连通熵的概念,用于计算不同空间范围内孔隙连通性网络的网络连通熵,评价孔隙结构的异质性。结果表明:10 μm3、20 μm3、39 μm3空间内孔隙连通性网络度分布符合幂律分布;30 μm3空间内孔隙连通性网络度分布符合指数分布;网络连通熵增加,孔隙和喉道网络的连通性减小。该方法可用于评价页岩孔隙的连通性,进而评价页岩气储层的孔渗特性。  相似文献   
998.
在实际沉降监测中,由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导致基于实测沉降数据的工后沉降预测误差较大。采用递归图和递归定量分析方法对沉降时间序列的可预测性进行分析,选择出预测效果好的沉降时间序列,进行准确的工后沉降预测。通过对无砟轨道整体道床的沉降时间序列进行可预测性分析得出:(1)沉降时间序列具有混沌特性;(2)沉降时间序列的递归图颜色分布越规律、色彩深浅变化越均匀,沿着主对角线出现的白色区域越小,沉降时间序列的可预测性越强;(3)通过提取递归定量指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以直接确定预测时间起点;(4)利用递归图求取二阶任意熵作为沉降时间序列的可预测步长因子,可推算出预测效果最佳的沉降时间序列。  相似文献   
999.
工业测量全站仪坐标测量精度检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站仪坐标测量在航空航天、大型设备制造业、特种异形工程和计量检测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其坐标测量误差是最受关注的精度指标。与激光跟踪仪、关节臂等坐标测量技术不同,全站仪的标称精度指标并未直接给出点位坐标误差,而是分别给定测角和测距误差。由于国内外目前还缺乏将测角和测距精度对应到坐标精度的相应规范,这就导致不能直观反映全站仪的实际坐标测量精度,给具体测量工作的坐标精度估算带来一定难度。基于以上现状,提出了基于点对点长度测量和三维坐标测量误差的检定模型;并利用3种不同类型的工业测量全站仪进行了实验测试,验证了该检定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生态资源环境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区域城镇化研究已成为我国现阶段地理学研究中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应用熵思想对2010—2012年云南16个市州的支持型输入熵、压力型输出熵、还原代谢型熵和消费代谢型熵、熵流、熵产生及总熵变情况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各市州城市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还处于发展阶段,主要以有序度下降为主;云南省各市州的支持型输入、压力型输出、还原代谢型和消费代谢型4种类型熵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性与单一熵主导性并存现象;云南省各市州城市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的熵流、熵产生、总熵变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性;云南省各市州城市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的综合发展得分总体上呈现出东部优于西部、南部优于北部的空间分异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