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3篇
  免费   206篇
  国内免费   305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271篇
地球物理   78篇
地质学   1089篇
海洋学   10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3篇
  1958年   2篇
  1946年   1篇
  1944年   3篇
  1943年   3篇
  1941年   2篇
  1938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4篇
  193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21.
本文概述了中国南方碳酸盐岩地区的油气勘探经历和认识过程.在刘光鼎院士提出的"油气资源二次创业"理论方法指导下,我国在海相碳酸盐岩地区开展的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海相碳酸盐岩地区具有更复杂的地质构造和演化过程,该类地区寻找油气是世界性难题,传统勘探手段已不适用.本文给出了该类地区进行地球物理勘探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并以举世瞻目的普光大气田的发现说明了新方法的合理性和优势.文章最后给出在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地区进行油气地球物理勘探的发展远景.  相似文献   
122.
首先回顾了基于孔压静力触探(CPTU)测试确定前期固结压力的方法,通过连云港海相粘土场地进行的CPTU试验资料,以室内固结试验得到的前期固结压力作为参考值评估了经验方法预测前期固结压力的有效性。最简单的方法是直接建立前期固结压力和净锥尖阻力的关系,同时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3.
124.
鄂西宁乡式铁矿分布层位岩相特征与成因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鄂西宁乡式铁矿分布广、规模大,尤以普遍发育赤铁矿鲕粒而独具特色。并且它一般赋存于加里东运动后第一个海浸沉积序列中由碎屑岩向碳酸盐岩过渡的层位,岩相古地理环境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本文铁矿层中赤铁矿鲕粒类型之繁多,结构之复杂,安全可与碳酸盐鲕粒相提并论,其成因亦非常相似,均为强烈搅动环境中机械沉积的产物。经波浪和潮汐水流的再次搬运富集。最后定们于中等一弱动荡环境或相地低凹摈滨相上部。  相似文献   
125.
本文对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地球化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工作,并在烃源岩抽提筘检测到种类丰富的生物标志物,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意义,这一工作不仅为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丰富了碳酸盐夺有机地球理论  相似文献   
126.
本文总结了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二次生烃作用的四大特征;对不同演化阶段的烃源岩发生二次生烃作用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以此确定了华北地区下古生界二闪生烃作用的范围;通过模拟实验,对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二次生烃作用潜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7.
北阿尔卑斯中部前陆盆地中,布尔迪加尔期上部海相磨拉石群地震和钻孔资料的沉积学解释可以对浅海体系结构进行细致的重建。根据地震相可以分为滨前/前滨、近滨和远滨沉积体系。地震测线上的地震相填图显示有两套进积层序(卢塞恩组和圣加伦组),其间为不整合界线。沉降分析表明,上部海相磨拉石群的演化主要由构造沉降和沉积物供给来控制。卢塞恩组和圣加伦组远端超覆以及浅海环境的建立是由远端沉降速率加大并伴有沉积物供给速率加大引起的。可见,卢塞恩组和圣加伦组层序界线的形成和圣加伦组末期海退是由盆地远端的抬升而控制的。上部海相磨拉石群的沉降和沉积物通量分析对认识阿尔卑斯北部构造和侵蚀历史有重要作用,由阿勒地块的底侵作用和瑞士推覆体的逆冲作用引起的阿尔卑斯北部末端外序列层序加厚可解释为受盆地远端抬升和层序边界形成所控制。下部陆相磨拉石群逆冲席状体俯冲到磨拉石沉积之下,并伴随着阿尔卑斯北部侵蚀的加强,引起了造山带楔状体前端内序列地壳加厚,从而导致主要造山带负载位置向北迁移,引起磨拉石盆地沉积物供给增加。这些作用受盆地沉积中心向远端迁移以及卢塞恩组和圣加伦组远端超覆所控制。  相似文献   
128.
最近,李晋超、马永生等及金之钧、庞雄奇等分别在他刊撰文阐述了中国海相地层油气勘探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采用的技术措施,现摘编归纳如下,以飨读者。地质条件本身的特殊性与国外富油气海相盆地相比,我国的海相盆地在以下五个方面存在特殊性。时代老国外海相盆地的发育时代以中、新生代为主,我国则以古生界(特别是下古生界)和上元古界为主。  相似文献   
129.
藏南地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青藏特提斯构造城南部,包括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微板块、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和喜马拉雅微板块三个大地构造单元。经历了三个构造演化阶段:晚三叠世-侏罗纪为扩张洋盆地阶段;白垩纪为消减洋盆地阶段;早第三纪为碰撞敛合后残余海盆地阶段。该区是我国中-新生代海相地层发育最全、厚度最大的地区,三叠系-第三系总厚逾万米。不同时期不同性质的盆地叠加构成复合盆地,组成四个复合盆地带,并在其上发育了  相似文献   
130.
中国近45年来气候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44,自引:7,他引:337  
利用1951~1995年约400站的月平均气温、降水和1961~1995年200余站的最高和最低气温、相对湿度、总云量和低云量、日照时数、蒸发、风速和积雪日数和深度以及0~3.2m共8层土壤温度等资料,对近45a来中国气候变化特征作了一个较全面的分析研究。本文作为第一部分,分析了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降水、相对湿度和日照的气候变化规律。其余要素的变化规律以及中国气候变化的可能机制将在第二部分中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