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43篇
  免费   2002篇
  国内免费   3571篇
测绘学   249篇
大气科学   67篇
地球物理   969篇
地质学   10656篇
海洋学   966篇
天文学   487篇
综合类   560篇
自然地理   862篇
  2024年   129篇
  2023年   423篇
  2022年   563篇
  2021年   530篇
  2020年   443篇
  2019年   537篇
  2018年   373篇
  2017年   401篇
  2016年   398篇
  2015年   453篇
  2014年   622篇
  2013年   503篇
  2012年   627篇
  2011年   614篇
  2010年   493篇
  2009年   491篇
  2008年   492篇
  2007年   405篇
  2006年   419篇
  2005年   389篇
  2004年   393篇
  2003年   400篇
  2002年   382篇
  2001年   417篇
  2000年   348篇
  1999年   386篇
  1998年   429篇
  1997年   415篇
  1996年   378篇
  1995年   356篇
  1994年   332篇
  1993年   246篇
  1992年   294篇
  1991年   236篇
  1990年   160篇
  1989年   157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55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4篇
  1950年   6篇
  194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国外海岸沙丘形成与演化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对海岸沙丘的研究已从主要对其地貌形态的研究转向海岸海丘与海岸变迁尤其是全球变化关系的研究上,海岸沙丘形成与演化的研究倍受关注,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这里介绍了国外在海岸沙丘形成与演化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及其成果,并以此探讨了国内今后开展海岸沙丘形成与演化研究的主要方向与问题。  相似文献   
82.
利用历史资料和Landsat TM卫星遥感图像,研究了唐山市沿海地区湿地结构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演变特征,着重对1987~2004年陡河——滦河之间的湿地结构类型进行了识别,绘制了不同时期的湿地面积解译图。利用Mapinfo制图软件计算出两个时期的面积转化矩阵,对该区主要湿地类型浅海水域、滩涂、芦苇沼泽、水稻田、养殖场、盐田等湿地的面积进行了年份比较,从而分析得出唐山市沿海湿地结构从80年代至今以来破碎化加重,应该加强湿地结构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83.
84.
纵贯我国东部的郯庐断裂带,切割穿越不同的构造单元,有着长期复杂的演化历史。对地质构造、地层发育、岩浆活动、矿产及地震活动均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其中山东沂沐断带、渤海郯庐断带和下辽河断带都是郯庐断裂带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郯庐断带的性质及演化历史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关于郯庐断裂的性质众说纷云,  相似文献   
85.
一个与转移作用有关的盆地的演化:Ardea盆地(意大利中部拉齐奥地区)C.Faccenna等地层Ardea盆地是拉齐奥边缘最深的盆地之一。充填了1600m中新-更新统沉积。这套沉积物覆盖在一套中新统以泥灰质-砂泥质为主的复理石异地构造层上,复理石上覆...  相似文献   
86.
基于近年来有关日本海的古海洋古环境研究成果,总结概述了日本海中新世以来的古气候和古海洋环境演化特征。日本海作为西北太平洋一个主要的边缘海,在全球气候变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古气候古环境演化,与全球其他地区一样受控于地球轨道参数的变化,同时也发育一些由气候的不稳定性、海峡的开合与其他一些地球气候系统的非线性活动所驱动的突发性快速气候变化事件。日本海的古海平面、古海水温度、古洋流等因子的变化还受到冰盖扩张和退缩、构造运动、冰川性地壳均衡补偿、东亚季风等因素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区域特点。总体说来,目前对日本海的研究程度还不高,对它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过程、驱动和响应机制的了解还很有限,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7.
双壳类软体动物精子发生及其在系统演化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综述了双壳类软体动物精子发生及精子形态结构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双壳类软体动物精子发生过程中精细胞分化具有种、属特异性,精细胞分化的细节是区别个体外部形态很近的物种的依据;精子的形态结构具有种的特征,精子结构的比较研究将成为双壳类软体动物系统演化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8.
气候转型与早期人类迁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的旧石器考古证据表明,更新世早期可能发生了两次人类迁徙浪潮,时间分别在1.8-1.6MaBP和1.0MaBP左右,第一阶段,古人类演化为直立人并开始走出非洲、迁徙至其它中低纬度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第二阶段,直立人开始占据中高纬度的温带和干旱-半干旱地区。这两个阶段也是第四纪气候发生转型、环境产生重大调整的时期。二者在发生时间上的一致性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推测气候转型时期环境转变是这两次人类迁徙浪潮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89.
塔里木盆地的构造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地震大剖面显示,塔里木盆地发育为手风琴式的演化史。大体上形成有3层“断-坳”结构:①震旦系的“断”,古生界-三叠系的“坳”;②侏罗系的“断”,上白垩系的“坳”;③古近系的“断”,新近系的“坳”。断陷与坳陷分别由拉张与挤压应力场所致,这种应力场的变化是由相邻洋壳板块俯冲倾角由小到大的变化所引起的。由于地壳的多旋回运动,多次发生构造沉积演变,构成了多套生储盖组合,多领域、多种圈闭类型的油气藏,从震旦系-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各断陷-坳陷结构的盆地都有可能形成油气藏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90.
南海北部陆缘地壳结构探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9  
深部地震和重力资料反演揭示了南海北部陆缘地壳结构在总体上由北部的华南沿海(厚约30km)向南部的洋盆(5──8km)逐渐减薄。南海的近SN向拉张不仅造成南北方向地壳结构的巨大变化,也造成东西向的明显变化。在南海北部陆缘的西部,局部拉张产生了一系列裂谷构造。西沙海槽作为一条狭窄的陆内裂谷向西延伸,海槽南北两侧地壳厚度超过25km,海槽中部地壳减薄至不足10km。西端的莺歌海盆地地壳厚仅5km,缺少明显的壳内反射-折射。在珠江口盆地中部,地壳厚度在下陆坡明显减薄,地壳下部存在较薄的(3──4km)高速层(地震波速7.2──7.5km·s-1);在珠江口盆地东部,地壳底部存在约 10km厚、300km宽的高速层。在台湾地区,由于弧陆碰撞,曾经减薄的陆壳在碰撞带增厚,莫霍面深度超过30km。南海北部陆缘在裂谷拉张和海底扩张期间岩浆活动平静,表明南海北部陆缘为非火山型陆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