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3篇
  免费   322篇
  国内免费   484篇
测绘学   181篇
大气科学   384篇
地球物理   228篇
地质学   857篇
海洋学   293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336篇
自然地理   23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4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本文报道了台湾实时地震监测的最新进展,尤其是台湾中心气象局遥测地震台网(CWBSN)的实时强震监测。该项工作旨在大震发生后迅即速报。如果速报能在强振动到来之前完成,那么地震早期警报将成为可能。CWBSN已能在大震发生后一分钟内给出强度图、震中和震级。速报和早期警报主要适用于大震(M>>5);不限幅波形记录的需要促使CWBSN在1995年将强震探测仪(如力平衡加速度计)并入其遥测地震监测系统中。将时间域递归处理应用于多道输入地震信号,通过一组联网微机生成强度图。通过等值线,能迅速识别出位于强度图最大等值线(通常为100gal)中央的有效震中。有效震级也能迅速由最大等值线(通常为100gal)覆盖的表面积确定。对于具有有限破裂面的大震,如此得出的震中和震级是更适当的震源位置和破坏强度的估算值。有效震中给出了破坏区域的中心,与传统的震中定位比较,后者仅给出了破裂形成的初始位置。有效震级所反映的更接近地震破坏的潜能,而不是强调总能量释放的传统震级。CWBSN已能在一分钟内获取上述震源的关键信息。这一时间将会进一步缩短至30s以内,如本文中举例描述的那样,地震早期警报的确是一个可能达到的目标。速报和早期警报信息将电传给用户,以采取人为或无人干予的快速反应行动。  相似文献   
992.
积云参数化方案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对现有的广泛使用的11种积云参数化方案进行综述,侧重于它们的热力学特点和它们的优缺点,并对目前积云参数化的研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93.
干旱是我区的主要气象灾害。许多人曾对干旱的天气成因及形成过程,进行过深入地研究。本文不打算对此做更多的讨论,仅准备针对我区的旱作农业介绍几种实用坑旱技术。1增加有效水量的有关技术我区雷雨多,降雨时雨势急,径流量大,下渗到土壤中供作物吸收利用的水量小,...  相似文献   
994.
结合实际强夯工程资料,分析总结了强夯施工参数与强夯处理效果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一些有益的规律性认识和可供生产应用的经验数据。  相似文献   
995.
用岩石层—地幔力学、热学耦合模型,以俯冲带为例,研究大陆岩石层不同的有效弹性厚度对岩石层形变和大地水准面起伏的动力影响。数值结果显示大陆岩石层有效弹性厚度的作用象一低通滤波器,它抑制岩石层形变和大地水准面起伏的高频分量。随着有效弹性厚度的增加,岩石层的形变和大地水准面起伏不仅幅度减小,其形状变化也被平滑。模拟结果表明,在进行大陆岩石层动力学过程的研究中,只有充分考虑大陆弹性岩石层有效弹性厚度的动力影响,才能更客观地描述研究客体。  相似文献   
996.
RQD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时贵  王思敬 《现代地质》1998,12(2):253-261
岩石质量指标RQD是岩体工程分类和稳定性评价中最常用的定量描述参数。30多年来,RQD的概念和理论研究有了重大进展。本文对源于工程应用的几个RQD理论问题进行了评述,同时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97.
应用流体平面流动理论推导独头巷道抽出式通风有效吸程计算式,并根据试验观测结果分析了影响有效吸程的因素。  相似文献   
998.
运用双层地基模型的线弹性有限元程序对不同类型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沉降进行计算,分析了水泥土搅拌桩的桩长、置换率、桩身刚度对地基沉降的影响,同此确定了搅拌桩的有效桩长、最优置换率、最优桩身刚度。  相似文献   
999.
区域日序、时序光合有效辐射的准确估算是揭示区域农林产量、品质形成机理不可或缺的数据源.基于广西武鸣2018年10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地表太阳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等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日序及其各时次地表太阳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曝辐量与其对应的日照的变化关系.结果 表明,日序及其各时次的晴空指数与其对应的日照百分率呈现二阶函数变化,而日序及其各时次的光合有效系数与其对应的晴空指数的自然对数呈现良好的线性变化关系,尤以农作物、林果等主要生长季的4-11月期间效果最佳.由此而构建的基于日照时数的日序及其时次光合有效辐射估算模型,对弥补农林产量、品质构成的光合作用影响机理研究等所需的基础数据源有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袁招洪 《气象学报》2021,79(6):977-1001
利用CM1数值模式,以2017年8月7日发生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一次夜间飑线过程为例,开展弱切变背景下中层相对湿度、低层风切变和对流有效位能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中层相对湿度升高,有利于夜间飑线雷达回波面积、回波强度和地面降温幅度增大。湿度降低,虽导致夜间飑线的雷达回波宽度变窄,但有利于夜间飑线结构和强度的维持。中层相对湿度的改变对夜间飑线成熟阶段的地面最大风速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但是中层相对湿度的降低会增大地面最大风速的波动;低层风切变的增大使夜间飑线雷达回波强度增强、面积增大、移速变慢,也使飑线冷池强度增强,而对成熟飑线的冷池厚度和地面最大风速影响不大,但是更弱的环境风垂直切变更容易出现脉冲风暴地面强风。低层风切变的减小不利于夜间飑线的发展以及成熟夜间飑线结构和强度的维持;对流有效位能越大,越有利于夜间飑线雷达回波强度和回波面积以及冷池强度和厚度的增大,也有利于夜间飑线地面降温幅度和地面最大风速的增大。中等大小的对流有效位能更有利于成熟夜间飑线强度和结构的维持。低对流有效位能不利于夜间飑线发展,但在中层湿环境条件下依然能发展成为成熟的夜间飑线。该研究揭示了中层相对湿度、低层风切变和对流有效位能等大气环境条件对夜间飑线发生、发展的影响机制,为夜间飑线的预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