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3篇
  免费   268篇
  国内免费   592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136篇
地质学   1626篇
海洋学   51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27篇
自然地理   200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61.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are the rypes,salinities,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and organic components of fluid inclusions formed at the four stages of diagenetic authigenesis in the Eogene of the Biyang Depression.The results of cooling experiments on fluid inclusion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fluid system and composition of saline aqueous solution in each of the stages .The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of saline aqueous solution inclusions and hydrocarbon organic inclu-sions have been corrected by two approaches ,and the trapping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 of fluid inclusions at each of the stages have been obtained.This strdy has shed light on the physicochemistry and evolution of diagenetic fluids.The diagentic fluid system is a system which was transformed from a chloride-bearing to a carbonate-bearing system along with the diagenic evolu-tion.The decrease of diagenetic temperature at Stage III of diagenetic authigenesis suggests that the depression would have experiences uplifting at that time.The fluorescent characteristics of fluid inclusions indicate the varieties of organic components in fluid inclusions both in time and in space.  相似文献   
162.
163.
耿安松 《地球化学》1995,24(3):308-309
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进展──在第四纪古气候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耿安松(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从沉积(无机)地球化学的角度研究第四纪古气候、古环境的变迁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许多成果。与之相比,从有机地球化学的角度研究第四纪古气...  相似文献   
164.
根据沉积学和地层学分析,晚三叠新都桥组黑色页岩是金矿的源层。黑色岩系属于深海相沉积。矿石的地球化学、有机磷分析及水中藻类吸附金的实验表明,金的富集与海洋浮游生物有关。即海洋浮游生物或其变体-有机碳,从古大洋中富集金,后期又经热液改造成矿作用,形成含金矿石。  相似文献   
165.
本文研究了原状膨胀土经化学改性后,其土体力学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H24系列化合物水溶液浸润过的膨胀土其Fa由75%变为25-30%呈非膨胀,a1-2由0.4MPa^-1降低为0.17MPa-0.11MPa^-1,接近低压综性,c由19.9kPa提高到44.9KPA-68.5KPA,具有与原始土体相近的孔隙度和透水性。  相似文献   
166.
华南东部地层铀钍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择了赣、浙和下扬子地区的代表性剖面,分析了前侏罗纪地层样品中铀和钍的含量。研究了该区陆壳的铀钍丰度特征,有机质、粘土矿物和其他微量元素与铀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放射生成热对于形成高铀含量质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7.
秦岭泥盆系西部地区层控铅锌矿带有机成矿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秦岭泥盆系西部地区层控铅锌矿带主要矿区含矿岩层中,有机碱分布与成矿元素 Pb、Zn 的集散有密切关系。矿区岩石的有机质组成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岩石的有机质演化程度较高。本文成功地进行了四组有机成矿模拟实验,揭示出某些重要的有机成矿机制。最后,对该区有机成矿过程和机制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8.
169.
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以往研究主要针对现代土壤碳库,而古土壤的碳库特征研究相对薄弱。本文以河北坝上高原小滦河流域古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光释光(OSL)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团聚体分析方法,研究了风成沙地稀疏草地单元和河湖残积灌草混合单元内古土壤碳库特征。结果表明:古土壤形成时代为5. 7~3. 3 ka的全新世温暖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足,发育以松和蒿属为主要建群种的针叶林-草原植被。碳库以有机碳(SOC)为主,平均有机碳密度为3. 85 kg/m2,有机碳库储量为153. 1×107 kg。河湖相沉积物微团聚体的含量较高,对古土壤层碳库的物理保护作用较强,碳库稳定性较高;风积相沉积物微团聚体含量相对较低,加速有机碳的分解,碳库稳定性较差。提出不同沉积单元的土地利用保护方式,减少土壤有机碳的分解流失,支撑当地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进。  相似文献   
170.
民和黄土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交接部位,对气候反应较敏感,对该黄土1.87-0.70Ma BP段进行了CaCO3和有机碳总量(TOC)的采样分析。民和黄土CoCO3含量在5.89%-18.63%之间变化,平均11.41%;有机碳含量较低,在0.007%-0.452%之间,平均0.088%。民和黄土中的CaCO3含量明显高于兰州、洛川和西安等地,而有机碳含量则远低于上述地区。黄土中CaCO3和有机碳含量变化反映了该区1.87Ma BP以来气候变干冷的趋向。分别受复杂的CaCO3来源与类型、困难的采样、地区上的差异对比等和有机碳保存条件、沉积速率以及“埋藏效应”的影响,黄土中的CaCO3和有机碳的波动变化作为气候变化的替代性指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文章最后指出,在实际应用中,黄土(特别是黄土高原西北部)中CaCO3和有机碳气候指标应结合其他环境指标共同使用,才能从中提取正确的古气候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