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8篇
  免费   426篇
  国内免费   915篇
测绘学   201篇
大气科学   146篇
地球物理   334篇
地质学   2347篇
海洋学   623篇
天文学   100篇
综合类   216篇
自然地理   272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255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243篇
  2011年   228篇
  2010年   191篇
  2009年   225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有机污染对中国对虾体内外环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4,自引:2,他引:84  
于1994-1995年分二批人工配合饵料作为有机污染源,进行有机污染对中国对虾体内外环境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经10d,试验池水中的DO含量明显降低,而CODNH3-N,NO2-N等迅速增加,分别是对照的2.5,2.1,11.3倍,H2S含量轻28d后为对照组2.1倍,同时,试验组各菌群的密度也分别比对照组增加2-3个数量级,2.试验且虾的超氧化物歧化酶,酚氧化酶及溶菌酶的活性比对照组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942.
台湾海峡真光层有机碳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4年8月和1995年2月在台湾地DOC作定点连续观测,发现DOC日变化很大(2-4mg/dm^3),且变化的幅度有季节差异和空间差异;DOC昼夜变化的 规律是白天比晚上高,夜晚始终和于低值;依据DOC的昼夜变化可将DOC分为DOCnew和DOCold两部分;DOCnew在真光层中快速地产生、消耗、再循环;DOCold则相对稳定,可从真光层底部输出;DOC的快速变化表明DOC的产生和被细菌消耗  相似文献   
943.
湖光岩玛珥湖HUG-B孔岩心记录了62kaBP以来的古气候、古环境变化信息。全岩有机碳同位素组成(δ^13CTOC)分析表明,62kaBP以来δ^3CTOC值变化比较明显,其变化范围为-28.5‰~-15.5%0。结合孢粉和有机地球化学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湖光岩玛珥湖δ^13CTOC变化曲线可划分为6个演化阶段:62~58和48~40.5kaBP两个时段的δ^13CTOC值偏负,沉积物中有机质主要来源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陆生C13森林植被,反映了温暖潮湿的气候环境;58~48和40.5~17.2kaBP期间δ^13CTOC值明显偏正,沉积物中有机质主要源自C4草本植物,反映了湖光岩地区有效降水量减少、干旱程度增加导致湖光岩玛珥湖湖面下降,大量C4草本植物生长在暴露的湖滨岸;17.2~4kaBP时段内δ^13CTOC值尽管存在更加频繁的波动,但总体呈现逐渐偏负的趋势,反映了暖湿和冷干气候多次交替但总体上逐渐变暖、变湿的气候环境;4kaBP以来δ^13CTOC值存在逐渐偏正的趋势,虽然不排除人类活动的影响,但很可能反映了干旱程度的再次增加。综合分析表明,有效降水量(降水量-蒸发量)是控制湖光岩玛珥湖地区C3/C4植物相对生物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湖光岩玛珥湖有机碳同位素的研究结果支持区域气候环境而不是大气CO2浓度变化是末期冰期以来热带低纬度地区C3/C4植被相对生物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44.
长江每年有上千万吨有机物质注入河口邻近海域,影响着这一海域独特的生态环境。 本文根据1985年8月至1986年5月专业调查资料,论述了长江口邻近海域溶解有机碳(DOC)和颗粒有机碳(POC)的分布及变化,并从有机物质的变化推测三峡工程对河口海生态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5.
The shielding effect of the front pile-row on the ice force acting on the hack pile-row is studied by ice force model tests. In the tests, the front pile-row is designed to model jacket legs and the hack pile-row to model the water resisting pipe-phalanx within the jacket. The shielding factor for ice force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conditions are given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re are many factors, including the longitudinal and lateral spacing between the front and hack pile-row, ice attacking angle and the ratio of pile diameter to ice thickness, that influence the shielding effect on ice force.  相似文献   
946.
东海颗粒有机碳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于1994年春季(4月)和秋季(10-11月)对东海颗粒有机碳(POC),颗粒氮,ATP(三磷酸腺苷)进行测定,通过ATP定量区分POC中的生命与非生命部分,结果表明,春秋两季POC的平均值为417μg/L其中春季为280μg/L,生命部分占10%;秋季为541μg/L,生命部分占4%,春季表层POC以东海陆架中部为高值区同周围递减,与ATP的分布相似,而且颗粒有机物中的C:N比值较低(7.63)  相似文献   
947.
海底沉积物的声学声速特性是沉积物声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正确提取声学原位测量的声速对海底沉积物声学反演至关重要。分析了海底声学原位测试系统的输出子波特性,提出了基于子波提取的互相关双向极值声速提取法。在声速提取过程中,发现某些通道实测声波到达时会出现超出正常范围的异常。分析后认为异常通道的到达波相位出现180°反至现象。通过互相关数值的负极小值提取的声波到达时对互相关正极大值所获得的到达时曲线进行校正后提取声速,得到了正确的结果,说明了本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48.
以贵州松河煤矿晚二叠世煤层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详细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利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煤岩组分和测定镜质体反射率,利用气相色谱(GC)和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别对煤样中饱和烃和芳香烃进行测定,并计算相关的有机地球化学参数。结果显示,松河煤样镜质组含量最高,镜质体平均反射率(Ro)为1.21%。正烷烃碳数分布范围为C12-C29,主峰碳为C14或C15,∑C21-/∑C22+值较高,奇偶优势指数OEP值接近于1,姥植比(Pr/Ph)在1.40~2.65之间;检测到的芳烃种类较多,以来源于树脂类有机质的萘系和菲系化合物为主,甲基取代同系物中热力学稳定异构体的含量相对较高。分析表明,松河煤的成煤母质主要为陆相高等植物,但也伴随海相低等生物的贡献;煤样成熟度较高,较高的芴系化合物和苯并萘并噻吩含量反映煤层主要形成于还原环境之中。   相似文献   
949.
IODP 345航次将是第二次在快速扩张的东太平洋海隆(EPR)的赫斯深断裂处实施钻探(图1),以期进一步研究地壳的增生过程。此次钻探将充分利用第一次井位调查的资料,钻取包括最底层洋壳的年轻的原始火成岩岩心,主要目的是测试在快速扩张洋中脊中岩浆增生的热液过程学说。  相似文献   
950.
冉灵杰  祝强  苏兴涛  宋殿兰 《地质论评》2022,68(4):2022072006-2022072006
泥炭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宝贵自然资源,泥炭中的有机碳储量是研究全球碳库变化及碳循环过程的重要参数。由于泥炭多分布于沼泽中,且泥炭松软含水量大的特性,对于泥炭深度的调查、获取用于测试泥炭原状样品的质量不高,导致泥炭碳储量评价仍存在不确定性和偏差。笔者等在典型泥炭形成地若尔盖沼泽湿地地区,开展了浅钻泥炭调查取样工作,通过在泥炭斑块边缘及中心两种不同沼泽湿地地层开展的试验,验证了轻便钻机在难进入的沼泽湿地的适应性,配套的振动冲击工艺可高质量的获得无扰动的泥炭样品,同时查明了泥炭层的厚度。通过试验初步探索了采用轻便钻机配套振动冲击钻进工艺进行泥炭调查取样的有效性。浅层取样钻探作为泥炭调查取样的一种直接有效的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泥炭调查效率和精度,为准确评价泥炭储量数据提供可靠的钻探技术服务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