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3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290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86篇
地质学   1047篇
海洋学   153篇
综合类   61篇
自然地理   11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91.
大兴安岭北部森林沼泽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在大兴安岭北部森林沼泽—冻土景观区的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方法技术的研究,发现以水系沉积物中较粗粒级的碎屑(-10~+60目)作为采样介质,可有效地排除有机质的干扰,强化异常;并提出在水系沉积物不甚发育的地区,以水系沉积物为主,辅以网格法土壤测量,则能更有效地提高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992.
广西右江盆地微粒型金矿成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总结右江盆地内部丰富、翔实的区域地质和矿产资料的基础上,从金的物质来源、富集方式、迁移途径和沉淀机理等方面对盆地内部金矿的成因作了初步探讨。认为右江地区的金主要来源于陆源碎屑沉积物和海底基性火山喷溢、喷气作用,生物、炭质、粘土吸附使金元素初始富集,生物所产生的有机质热解、分异从而导致金的络合物形成、金元素活化、运移,在碳酸盐台地顶部超覆面(不整合面)上的细碎屑岩中因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而沉淀。深大断裂的旁侧和碳酸盐台地边缘是金矿成矿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993.
不同变质程度煤的激光拉曼光谱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不同矿区,不同变质程度煤的9个镜煤样品进行了激光拉曼光谱测定,并对其特征光谱进行了参数化。在1000-2000cm^-1的波数范围内有两个明显的拉曼频率振动峰G峰和D峰。当镜质体反射率R0<2.28%时,D峰位置随R0的增大向低波数位置偏移。G峰与D峰峰位差和峰高比随R0的增大而增加。当R0约为2.1%时,拉曼光谱特征趋势发生逆转性变化。在2500-3250cm^-1之间有一个明显的拉曼谱带,并随煤变质程度的增加呈现如下规律,其谱带的变化与有机质的成熟度演化具有一珲的同步性,特别是在有机质进入成熟门限后,由于油相和气相成分的大量生成,出现明显的振动峰,而进入无烟煤(R0>4.4%)后,其振动峰变弱,因此,煤的激光拉曼光谱特征可作为油气盆地判断有机质成熟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994.
大兴安岭北部森林沼泽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马晓阳  崔玉军  李祥佑 《物探与化探》2002,26(6):433-435,449
通过对在大兴安岭北部森林沼泽—冻土景观区的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方法技术的研究,发现以水系沉积物中较粗粒级的碎屑(-10~+60目)作为采样介质,可有效地排除有机质的干扰,强化异常;并提出在水系沉积物不甚发育的地区,以水系沉积物为主,辅以网格法土壤测量,则能更有效地提高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995.
源岩平均活化能影响因素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源岩平均活化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源岩中可溶有机质对源岩平均活化能有较大影响;可溶有机质的存在可以掩盖各种显微组分与平均活化能之间的关系;源岩中的粘土矿物的含量与平均活化能大小也有密切的相关性,另外,源岩中的有机硫含量与平均活化能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6.
我国中亚热带山地土壤有机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研究中亚热带地区湖南连云山、万洋山各垂直地带的A层土壤的有机质某些性质的垂直变化规律.TC、TN、Kos、HA/FA、总酸度、羧基和酚羟基含量均表现为随海拔的增高而增加的趋势,E4/E6的结果则相反.Ca键腐殖质变化不明显,Fe.Al键腐殖质、紧结态腐殖质均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G0%和G1%含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G2%含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G1/G2比值表现为基带土壤>0.5,而山地土壤<0.5.基带土壤中G2组有机碳在复合体有机碳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较小,山地土壤中G2组有机碳占的比例却最大,都超过50%.聚类分析表明海拔高度对低海拔和高海拔地带土壤的有机质性质的影响小于中间过渡地带.  相似文献   
997.
黄土丘陵区林区开垦地土壤退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林地及其开垦地土壤颗粒组成、有机质含量、>0 .2 5mm水稳性团粒含量、土壤容及土壤抗强度等性质为基础 ,分析比较了林地及林地开垦后侵蚀 10年内土壤退化问题。研究结果表明 ,林地一旦开垦后随侵蚀年限的增长 ,土壤性质逐年退化 :侵蚀 10年土壤粘粒和物理性粘粒比林地分别减少 2 .74 %和 3.0 1% ,粗粉粒增加 ,土壤颗粒组成粗化 ;有机质含量从林地的 4 5 .2 g/kg下降到侵蚀 10年开垦地的 9.8g/kg ,>0 .2 5mm水稳性团粒含量从林地的 6 0 .19%下降到侵蚀第 10年开垦地的 2 8.6 0 % ,土壤容重增大 ,土壤的抗剪强度从 0 .12 3kg/cm3 下降到0 .0 74kg/cm3 ;并将林地和开垦地土壤性质与土壤侵蚀强度进行相关分析发现 ,>0 .2 5mm水稳性团粒含量对土壤侵蚀强度影响最大 ,偏相关系数为 0 .972 8,其次为土壤粗粉粒和抗剪强度 ,偏相关系数为 0 .8879和 0 .6 0 2 0 ,说明了林地开垦后侵蚀土壤的退化 ,恶化了土壤侵蚀环境 ,造成土壤侵蚀更易发生 ,加剧着土壤侵蚀强度 ,表明恢复和重建森林植被在防治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8.
宋粤华 《盐湖研究》2001,9(3):69-69
该论文为硕士学位论文 ,于 2 0 0 0年 6月在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完成。分布在不同气候带和生态环境中的各类湖泊是人类观察和了解过去全球变化 ,预测未来生态环境发展趋势的重要窗口。近年来 ,湖泊沉积有机质稳定碳同位素 ( δ13Corg)用于获取区域气候与环境变化信息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发展迅速 ,成果令人瞩目。保存在各类湖泊岩芯中的 δ13Corg记录揭示了晚更新世以来大气 CO2 浓度的变化 ,湖泊水位波动 ,湖区生态与植被的变迁 ,以及地区温度变化等环境信息。湖泊沉积能提供时间分辨率达百年至十年的气候变化信息 ,如果研究对象是位…  相似文献   
999.
我国非传统矿产资源的实例及其所涉及的科学问题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传统矿产资源随着开采年限的增长而日益减少,寻求新的、非传统的按替资源,是解决人类矿产资源短缺的根本出路,是地球科学家长期肩负的战略性、前瞻性历史使命,我国有许多已经显示出巨大的资源潜力、但传统的矿床学、资源学、矿业技术的理论和方法难以实现其资源价值的地球物质堆积体,可视为典型的非传统矿产资源,包括:1)华南巨量堆积的天然纳米非金属矿物;2)华南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原生矿石中的微粒金;3)西藏冈底斯中段北麓热泉泉华蛋白石中的微粒铯;4)白云鄂博等超大型矿床开采尾矿和选矿尾矿(所谓的“人工堆积矿床”);5)部分原油和油田水中富集的金和其它金属元素;6)我国南方黑色岩系中特殊赋存状态的贵金属-重金属元素;7)我国西部陆相盆地中的可地浸砂岩型铀矿;8)我国南海和东海海域的天然气水合物;9)我国西南的分散元素矿床,由于非传统矿产资源是受目前理论、技术、经济以及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尚未被认识或未能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或潜在矿产资源,其所涉及的科学问题往往都具有显著的创新性和前沿性,对我国上述重要的非传统矿产资源而言,其所涉及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天然纳-微米矿物及其特殊性能的成因机制,有机质与金属元素的耦合作用及其对金属富集的宏观与微观控制,等。  相似文献   
1000.
从可溶有机质角度探讨了本区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的地球化学性质。研究表明:(1)主峰碳数高(nC_(22)~nC_(30)),规则甾烷的分布以 C_(29)占绝对优势(33%~57%),C_(29)-甾烷的来源具多重性,反映了参与生烃的生物源为海洋菌藻类,有机质类型好。(2)饱和烃及芳烃色-质谱资料显示烃源岩中γ-蜡烷含量较高,三芴系列中硫芴含量占绝对优势(44%~89%),反映了烃源岩的沉积环境偏强还原性。(3)烃源岩芳烃色谱成熟度参数甲基菲指数(MPI_1)反映了研究区有机质热演化处于成熟期。(4)庆祖集地区的烃源岩(R_o>1.35%)正烷烃分布具明显奇偶优势,其奇偶优势(OEP)为0.343~2.416,碳优势指数(CPI)为0.850~1.747,且αααC_(29)20S/(20S+20R)值大都小于0.40;毛岗地区的烃源岩(R_o>0.8%)的 OEP 和 CPI 均接近1.0,而αααC_(29)20S/(20S+20R)值多数大于0.40。认为高—过成熟期碳酸盐岩烃源岩成熟度参数 OEP,CPI 以及αααC_(29)20S/(20S+20R)在应用上基本失去了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