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1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943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6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0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LIDAR地面点云的简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LIDAR点云数据量庞大,冗余信息多等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点云局部离散度的LIDAR地面点云简化方法,实现了依比例尺精度要求的LIDAR地面点云的快速简化.  相似文献   
992.
一种保护细节的从机载激光点云中提取城区DTM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金花  苏林  李树楷 《遥感学报》2008,12(2):233-238
机载激光测距数据是机载激光扫描测距系统获取的三维地面信息,它由离散、不规则的点云构成,这些点云构成了测区的数字表面模型(DSM).准确地将点云中的地面点和非地面点分离,即从DSM中提取数字地面模型(DTM),目前仍是一项挑战性的工作.数学形态学以集合论为基础,适合信号形态分析和描述.应用形态学灰值开运算可以移除点云中的非地面点,但是逐渐增大的结构元素会导致提取的DTM过于平坦.针对过度过滤导致地形细节丢失问题,提出了一种带有约束条件的过滤方法,该方法根据地形起伏程度设定阈值,通过阈值控制运算结果,并以中国自主研制的机载激光扫描测距系统所产生的数据为例,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3.
针对传统测量耗时耗力且难以获取古城墙精确侧面信息的缺点,该文提出将LiDAR技术应用于古城墙数字存档工作。提出基于城墙断面的"横向探测—纵向探测"城墙顶部和侧面点云提取算法,以及"城墙待选区提取—断面格网构建—顶部侧面点云提取"技术方案,有效地克服城墙特殊的空间形态和复杂的点云结构所带来的点云分割困难,实现大区域机载LiDAR数据城墙点云自动提取,解决了利用机载LiDAR进行古城墙数字存档的关键技术问题。基于南京明城墙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于大区域古城墙提取切实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994.
针对机载LiDAR点云数据在自动化滤波过程中因建筑、植被底点剔除不完全导致DEM成果粗糙、等高线不平滑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精细化滤波方法。先对LiDAR点云数据进行滤波处理生成参照DEM,再利用同区域的正射影像辅助判别,选取需要滤波区域点云进行局部纠正;分别选取平坦区域和山地区域进行实验,并对精度验证和等高线成果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经过精细化滤波后的DEM和等高线成果在保证精度指标的前提下,成果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95.
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水域边界不准确、不完整的问题,提出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结合机载LiDAR点云数据提取水域边界的新方法。首先将配准后的LiDAR点云数据网格化,生成DSM影像,然后运用数学形态学分析获取水体的初始边界信息,最后基于活动轮廓模型的图割算法对构建的边界缓冲区进行优化分割,从而获取精确的水域边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去除部分水域干扰噪声且能够得到比较精确的边界信息,具有较好的视觉效果和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6.
机载LiDAR获取点云数据具有快速、高效和高精度的特点,以此为基础制作的DEM数据具有表达地貌细微、精度高的特性。本文以白城地区基础测绘DEM制作项目为例,探讨了LiDAR数据的获取、处理及以此为基础制作高精度DEM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以及解决方法。为推动"十三五"期间,利用现有的基础测绘现代化高新技术装备——机载激光扫描系统,完成吉林省LiDAR航摄生产1∶10 000 DEM及地貌测绘工作提供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997.
LiDAR技术在电力巡线中逐步发挥着重要作用,设定怎样的点云密度、确定怎样的作业模式是电力巡线前期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文利用同一区域相同环境下获取不同飞行速度的LiDAR点云数据,对比分析不同点云密度作业模式下电力巡线的差异,探索机载LiDAR在电力巡线中科学高效的作业模式。研究表明:杆塔点云密度值在一定范围内时,不仅能提取电力巡线及电力线和杆塔信息,还能够有效提高数据采集效率,降低数据处理及存储成本。  相似文献   
998.
首先介绍了传统形态学算法,并分析了其应用方面的不足;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坡度参数的自适应形态学滤波方法 ;最后利用实际点云数据进行了实验。该方法通过划分格网自动计算当前区域坡度的平均值,从而得到适当的坡度参数用于后续高度阈值的计算。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更有效地识别地面点和地物点,对被建筑物包围的植被点滤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99.
简要介绍了利用机载雷达(SAR)影像进行1∶50 000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的试验生产,通过具体的生产过程,对机载雷达影像生产1∶50 000 DOM的数据特点、生产流程、精度指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为大批量制作机载雷达影像产品提供了相应的生产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000.
机载云降水粒子成像仪所测数据中伪粒子的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敏松  雷恒池  金玲 《大气科学》2017,41(5):1113-1124
机载云粒子成像仪(Cloud Imaging Probe,简称CIP)和降水粒子成像仪(Precipitation Imaging Probe简称PIP)所测数据中伪粒子的存在会直接导致仪器所测数据质量下降。利用山西Y-12探测飞机在太原地区的三次航测资料对飞机采样期间伪粒子图像的特点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和归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综合利用到达时间间隔阈值和图像处理识别技术的伪粒子识别方法。利用所提的方法对航测的粒子图像资料进行处理、统计和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在一次测量过程中伪粒子的出现概率最高可达45.2%,其平均出现概率分别是36.01%(CIP)和8.64%(PIP);在所有伪粒子成分中,破碎形成的伪粒子的出现概率是最高的,它可以占到伪粒子总数的95%以上;其次是条纹状粒子和并存粒子,相对来说,空白粒子和线状粒子出现的概率是比较低的。研究还发现,机载平台的飞行状态对伪粒子各成分的出现概率也会造成影响。利用所提方法对仪器测量的粒子谱、粒子数浓度和冰水含量值进行订正,订正结果表明伪粒子对仪器量程内的粒子谱、粒子数浓度和冰水含量值均有影响,其中在云粒子谱影响上,伪粒子对粒子谱两端的影响较大,其中对小云粒子谱的影响主要是在400 μm以下,对大云粒子端的影响主要是在1000 μm(CIP)和2000 μm(PIP)以上。所提方法和阈值对于以Y-12飞机为机载探测平台,以CIP和PIP为探测仪器所获取的其它航次云微物理图像资料处理也是有一定的参考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