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0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53篇
测绘学   16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620篇
海洋学   3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56篇
自然地理   8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冯军 《甘肃地质》2010,19(2):80-84,90
甘肃省西和县大坪测区、礼县马家沟测区、肃南县黑沟西测区应用高精度磁法测量划分弱磁性地层界线的效果良好,岩性磁化率差值在10~20×10-5SI以上,磁异常差值在10~20nT以上的弱磁性地层界线可以明显区分。在实际生产中对地质填图起到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2.
余光模  梁斌  钟长洪 《地质通报》2010,29(6):901-906
对上震旦统灯影组麦地坪段的C、O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并根据δ13C值在剖面上的变化特征,讨论了该地区震旦系/寒武系的界线。结果表明,麦地坪段白云岩δ13C值在-3.19‰~2.86‰之间,平均值为0.10‰;δ18O值在-10.75‰~-5.17‰之间,平均值为-7.82‰。在剖面上δ13C值出现了有规律的变化,剖面下部2~21层,δ13C值均为正值,在0.04‰~1.68‰之间,平均值为0.92‰;上部23~32层,δ13C值均为负值,在-3.19‰~-1.42‰之间,平均值为-2.13‰,δ13C值存在一个显著的负漂移,变化高达4‰。麦地坪段白云岩δ13C值的变化特征与国内外同期地层非常相似,具有全球可对比性,可作为震旦系/寒武系划分的地球化学标志。  相似文献   
93.
测量标志是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基础设施,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对测量标志用地进行确权登记发证,是依法保护测量标志的重要基础工作。以郯城县测量标志用地权属登记发证工作为例,通过对测量标志用地权属的分析研究,制定不同的确权登记流程和方法,对测量标志用地确权登记发证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4.
辽宁省抚顺市西露天矿历经百余年开采,形成东西长6.6km、南北宽2.2km、面积约11km2的矿坑。2009年,在矿坑南帮的上部开采境界线外围,发现地表裂缝;2013年3月份以来,南帮边坡出现了整体变形;2013年8月份以来,速率持续加大,滑坡险情加剧。封面照片为该滑坡后缘的地表破裂带(拍摄于2014年1月16日,  相似文献   
95.
文中简要介绍了华北北部土城子组区域分布、沉积特征和垂向充填序列。针对目前土城子组时代不定的现状,结合近些年来已发表的土城子组的同位素年代学数据,将土城子组年龄限定在154~137Ma。以往对土城子组进行的相关生物地层研究成果与土城子组时代一致。国际地层委员会(ICS)2013年提出将145Ma定为侏罗-白垩系界线年龄,这得到了特提斯喜马拉雅和安第斯地区最新侏罗-白垩系界线研究成果的支持,虽然最终确定这一界线还需更多高精度年代学的研究。再结合土城子组同位素年龄,提出土城子组时代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国陆相侏罗-白垩系界线存在于土城子组内部。国际地层界线及对比,特别是国际J/K界线应通过研究海相生物地层来完成,中国陆相J/K界线的确立应优先服从海相地层及其生物演化所划分的标志与结果。  相似文献   
96.
案例 1965年,某乡政府经与某村民委员会协商,由乡良种场占用该村100余亩集体土地育种。上世纪80年代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该乡良种场被撤销,除1000平方米办公场地由乡政府对外租赁外,其余土地均还给了该村。  相似文献   
97.
论本溪群     
本溪群的原始定义属岩石地层单位,70年来的研究表明;其界线层型及岩百地层单位性质没有改变过;本溪群可以延展到东北南部及华北,并具有二分、三分的概分性。华北本溪群曾被划分为湖田组(铁铝岩组)和畔沟组,业已证实二分的可行性;张守信(1988,1992)欲以太原组(新涵义)替代本溪群(剔除下部铁铝岩组合)是不可行的。  相似文献   
98.
童金南  殷鸿福 《地球科学》2015,40(2):189-197
国际地层委员会三叠系分会(SubcommissiononTriassicStratigraphy,简称STS)成立后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建立全球统 一的三叠纪年代地层划分方案.以国际地质对比规划项目IGCP-4(特提斯地区的三叠系)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经过STS 专家的深入研讨,采用投票表决的方式于1991年确定了将三叠系划分为3统7阶的国际年代地层格架.随后的焦点集中于各 阶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lobalStratotypeSectionandPoint,简称GSSP)的选定工作.但时至今日只确定了3个阶的GSSP,而 且只有三叠系底界,即印度阶底界的GSSP获得的研究最多,且应用广泛;另外2个阶(拉丁阶和卡尼阶)底界的GSSP仍以传 统的菊石作为首选定义标志,其推广可应用性还待实践检验.其他4个阶的界线层型选定工作正在推进中,但都存在一些困 难,其中尤以奥伦尼克阶界线层型的选定工作面临重大挑战.鉴于国际年代地层研究工作所面临的困境,全国地层委员会组织 专家于2000年提出了中国的年代地层划分和建阶方案,并在全国范围开展研究和推广应用.由于三叠纪时期中国处于从海向 陆的重要转折时期,海、陆相地层在中国都有广泛发育,因此提出了海、陆相两套中国三叠纪年代地层划分和建阶方案.经过十 多年的建阶研究和应用实践,中国三叠纪年代地层建阶方案逐步得以改进和完善,促进了中国三叠纪地层规范化研究,为相 关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奠定了基础,也推动了国际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99.
鲁宁  谢小平  王永栋  李丽琴 《沉积学报》2015,33(6):1149-1158
中-晚三叠世之交是四川盆地海陆转换的关键时期,区内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和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是研究该时期古生物多样性变化与古气候环境演化的重要地层单元。四川宣汉七里峡剖面出露完整连续且层序清晰的中三叠世与晚三叠世海陆过渡相地层,是进行四川盆地中-晚三叠世海陆转换研究的理想剖面。基于沉积学理论与研究方法,根据七里峡剖面的沉积岩类型、颜色、构造并结合包裹体、有机碳同位素以及古生物和聚煤特征,将宣汉七里峡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与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界线地层沉积相划分为蒸发台地-澙湖潮坪-滨岸沼泽-河口砂坝等类型,揭示了一个完整的海侵-海退旋回。结合古植物和孢粉等化石资料,对宣汉地区晚三叠世初期的古气候特征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0.
焦学文  巩磊  王超勇  孙旭  亓乐 《沉积学报》2015,33(5):865-877
根据川南先锋地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的沉积特征,结合钻孔岩相及其组合特征,识别出等斜碳酸盐缓坡和局限台地2种沉积相,包括高能生屑浅滩、内缓坡、潮间带等7种亚相。同时采用微相分析的方法,对碳酸盐岩的生物组合、颗粒成分以及支撑类型等微相特征进行了研究,将界线地层沉积归纳为14种微相类型,并由此建立了该时期的沉积相序及其演化。研究区产出一层微生物岩,显微镜观察显示:微生物岩主要是叠层石;在它们内部发现了大量的蓝藻球粒、钙化鞘和微亮晶包覆层等微生物成因的显微组构。对ZK1501孔所采集的0.58 m K9灰岩岩芯连续磨片后进行生物组合分析,在距底6 cm地层中发现了丰富的三叶虫、腹足类和叶枝藻化石,其上出现小型化的介形虫(小于200 μm),表明二叠纪末期生物主灭绝界线应位于飞仙关组底面之上6 cm处,而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应位于小型化介形虫层的中下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