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9篇
  免费   751篇
  国内免费   1195篇
测绘学   508篇
大气科学   382篇
地球物理   498篇
地质学   2458篇
海洋学   559篇
天文学   37篇
综合类   161篇
自然地理   152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66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62篇
  2019年   191篇
  2018年   142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191篇
  2011年   227篇
  2010年   191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58年   2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4篇
  1942年   5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黑龙江省东部残留盆地群构造演化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由牡丹江断裂、敦-密断裂、依-舒断裂和大和镇断裂所控制的中新生代盆地群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合煤、含油气盆地。该盆地群的中新生代成盆过程以脆性伸展为主,发育断陷或裂陷层序,而坳陷层序(热沉降层序)不发育。古构造发育史、盆地沉降史和伸展史研究表明,研究区盆地群普遍经历了早期快速沉降(断陷期)-盆地衰减、抬升剥蚀-后期快速沉降-稳定衰减(或抬升剥蚀)。区内的成盆与构造演化过程分为涉及全区的中生代陆缘断陷期(J3-K1)、第一构造反转期(K2-E1)、新生代陆内裂陷期(E2-E3)和第二构造反转期(N)4个阶段,反映了两大盆地构造演化旋回。构造演化特征一方面为油气的多期成藏提供了盆地动力学条件,另一方面改造或破坏动、静态地质要素的时空分布及其匹配关系。  相似文献   
72.
根据康马地区三叠系吕村组和涅如组新发现的化石及区域地质背景 ,把该区的地层时代分别厘定为中三叠世中晚期至晚三叠世早期和晚三叠世中晚期 ,并认为缺失早三叠世至中三叠世早期的沉积。研究表明康马地区三叠系与二叠系之间为微角度不整合接触 ,是“藏南运动”和“印支伸展运动”共同影响形成的。晚二叠世末至中三叠世早期 ,康马地区露出海面 ,接受剥蚀并形成喀斯特化风化壳。中三叠世末至晚三叠世 ,这一地区发生强烈伸展—裂陷 ,地壳迅速沉降 ,形成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盆地 ,发育巨厚的半深海—深海复理石沉积 ,并伴随大量基性岩浆贯入。涅如组下部有两期基性岩侵入 ,早期基性岩床形成于印支晚期 ,晚期穿层侵入形成于燕山早期。  相似文献   
73.
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定结地区拆离断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定结地区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发育大量的低角度伸展拆离断层,这些拆离断层中部分构成了藏南拆离系的主体。它们基本上垂直于造山带走向伸展,各拆离断层特征显著,普遍发育糜棱岩,糜棱岩类型复杂,主要有硅质糜棱岩、长英质糜棱岩、花岗质糜棱岩。在研究区的北部,拆离断层呈环状产出,构成变质核杂岩三层结构中的中间层,规模一般较大;同时拆离断层使变质核杂岩体盖层中的部分地层拆离减薄;在研究区南部拆离断层呈线状延伸很远,总体上平行造山带延伸,构成了藏南拆离系重要组成部分。部分拆离断层同韧性剪切带平行产出,形成拆离剪切的脆韧性体系。  相似文献   
74.
给定内插高程异常值的精度时对GPS水准网格间距的考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俊勇 《测绘学报》2003,32(2):130-133
在已布设GPS水准网的地区,若需内插其中任意一点的高程异常值时,应该了解该内插值的精度。导出了该内插点高程异常值的精度评定方法,并具体给出在我国C级GPS水准网中,该内插点高程异常推估值精度和该地区的地形和栅格重力异常分辨率的数学关系式和实例。在给定内插点高程异常值精度的局域大地水准面时,按不同地形和栅格重力异常分辨率的密度,根据这些数学关系式,可以设计间距合理的B级或C级GPS水准网。  相似文献   
75.
无拓扑关系下GIS图形编辑联动的解决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一种解决层内联动以及层间联动的方法,对于实际处理无拓扑关系下编辑联动的问题有较好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6.
利用二次曲面移动拟合法进行DEM内插的精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外业实测断面作为真值,通过对外业实测断面与二次曲面移动拟合法内插出的断面做比较,结合编程实际,分析了出现内插粗差点的原因,提出了避免和剔除粗差点的方法,总结了影响该内插算法精度所涉及的各个因素。  相似文献   
77.
岩体工程质量分级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体质量评价采用的测试技术包括地质勘察、弹性波检测和室内岩石力学试验。结合水布垭水利枢纽大坝建基岩体工程质量评价实例,对岩体工程质量分级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8.
湖南煌斑岩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而亏损高强场元素(Nb-Ta-Ti)为特征,同位素以高^87Sr/^86Sr、低^143Nd/^144Nd为特征。源区可能为早期俯冲交代的古老岩石圈富集地幔。煌斑岩的侵入是软流圈上涌的结果,表明湖南地区于晚三叠世已从岩石圈的挤压阶段开始向岩石圈伸展-减薄阶段转换。  相似文献   
79.
沉积盆地的发展演化过程往往表现为旋回性和周期性.根据部分典型大陆裂陷盆地的伸展沉降史分析结果,认为10±Ma应该是一个重要的旋回周期,这一周期的控制因素更可能与深部软流圈的脉动性隆升有关.通过理想情况下的盆地非稳态古地温场的模拟计算,发现软流圈上涌作用10±Ma之后,岩石圈温度场便基本达到稳定,造成了岩石圈减薄、盆地沉降以及岩浆作用达到相对平衡,从而使软流圈发生热回沉或进一步上涌.因此软流圈的脉动式上涌造成了裂陷盆地的幕式沉降过程,这一周期可能在10±Ma左右,并因具体的动力学参数的差异而略有不同.而伸展裂陷幕的次数也与软流圈的上涌次数以及板块的边界应力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0.
在摄影测量中,相机是获取影像的关键设备,相机内方位元素值的微小变化将影响到目标点的定位精度。本文通过理论推导,对航天相机的内方位元素中的焦距进行动态检测提出了两种可行性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