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65篇
  免费   1812篇
  国内免费   2399篇
测绘学   546篇
大气科学   1019篇
地球物理   1684篇
地质学   6409篇
海洋学   1058篇
天文学   195篇
综合类   689篇
自然地理   1376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398篇
  2022年   488篇
  2021年   468篇
  2020年   417篇
  2019年   468篇
  2018年   305篇
  2017年   334篇
  2016年   367篇
  2015年   421篇
  2014年   696篇
  2013年   530篇
  2012年   633篇
  2011年   643篇
  2010年   525篇
  2009年   500篇
  2008年   495篇
  2007年   474篇
  2006年   468篇
  2005年   441篇
  2004年   308篇
  2003年   325篇
  2002年   303篇
  2001年   299篇
  2000年   242篇
  1999年   241篇
  1998年   268篇
  1997年   233篇
  1996年   271篇
  1995年   231篇
  1994年   192篇
  1993年   171篇
  1992年   180篇
  1991年   114篇
  1990年   111篇
  1989年   115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基于人类干扰评估和生态网络构建,识别粤港澳大湾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区域,划定生态源地修复区、生态廊道修复区和踏脚石修复区,提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策略。结果表明:1)湾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干扰强度高、影响范围广,高干扰和较高干扰区域占湾区总面积的48.65%,集中分布于湾区中部;2)湾区生态网络整体呈现“两横四纵”的特征,包括北部连绵山体生态屏障、南部近岸海域生态防护带、东部和西部陆域廊道以及中部水域廊道;3)湾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区包括生态源地4 687.42 km2,生态廊道1 362.71km,踏脚石833.82 km2,主要分布于肇庆市、惠州市、江门市,从生态网络功能与结构完整的角度,提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策略;4)湾区亟待突破区域本位主义理念,凝聚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协同处置的共识,组建跨域协同治理机构,主导跨区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992.
正在这秋风飒爽的季节,走过新开通的洪江古商城大桥,来到川山新区,不由想起主席当年的壮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好怀念儿时过河时,学着电视里面摆渡的场景,大喊几声"船家,过河咯",拿腔拿调的。嬉闹中,一切都成往事,只剩几许渔船还依稀停靠在岸边,鹭鸶轻摇,捞网半张,新桥上接踵穿梭的车辆早已打破这水乡的宁静。经过整体开发,周遭的农田山坡已  相似文献   
993.
Fine root is critical to restrain soil erosion and its distribution pattern is of great influence on the restraining effects. This study studied the fine root biomass(Br)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aged Leucaena leucocephala(5, 10, 15 years) in debris flow source area in Jiangjia Gully by digging downward to the bottom at different distances to stem in three directions on slope. The results showed the Br increased dramatically by 143% from 5 years to 10 years and then rose slowly by 38% from 10 years to 15 years. The Br of 5 years was significantly asymmetric between uphill and alonghill directions, but there was little difference among directions for other ages, and a concentration trend appeared to exist in downhill and alonghill directions. Moreover, fine root(D≤1 mm) was significantly heavier than that of fine root(1mmD≤2 mm), playing a leading role in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whole fine root, with a logarithmic or an exponential function. The results presented may shed light on fine root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evaluation of its effect on slope stability in debris flow source area.  相似文献   
994.
陕西凤太矿集区丝毛岭金矿床成矿时代的Ar-Ar年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毛岭金矿床位于陕西凤太多金属矿集区的西北部,产于NWW向脆-韧性剪切构造带中,矿体赋存于丝毛岭向斜北翼上泥盆统星红铺组的斑点状铁白云质粉砂质千枚岩。金矿化类型包括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两种,成矿过程可划分为早、中、晚3个阶段。对其早期成矿阶段热液蚀变形成的绢云母开展40 Ar/39 Ar测年研究,获得其坪年龄为(211.9±1.5)Ma,指示其成矿作用始于211.9Ma左右,即晚三叠世。结合前人有关区域地质与多金属成矿作用的研究成果,认为丝毛岭金矿床与凤太矿集区中的八卦庙-柴蚂、双王等金矿床一样,都属于造山型金矿床,它们是中、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时期位于东古特提斯构造域中的南秦岭碰撞造山带大规模构造-岩浆-流体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5.
西安市文化娱乐业的空间格局及热点区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矢量数据符号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ESDA)和Kriging空间插值法等3种空间分析方法,分别从规模等级、集聚程度、热点区及模式等方面对2011年西安市文化娱乐业的空间格局特征展开研究。主要结论:①从数量规模上来看,西安市的文化娱乐产业在空间上呈现出"南密北疏,西密东疏,内密外疏"的整体特征,文化娱乐场所主要集聚在以钟楼为圆心,以钟楼至曲江新区的直线距离(约7 km)为半径的圈层内;各类文化娱乐场所的空间分布大致符合文化娱乐业的整体空间特征,但又表现出一定的特异性;②从空间集散上来看,高高集聚区主要连续分布在城市南部的传统人口和城市产业集聚区;低低集聚区主要分散分布在城市开发程度低的边缘区,及城市内部的特殊区域;③通过空间插值分析,可识别出西安市文化娱乐业的4个空间集聚热点区,综合分析各热点区软硬件条件,可将其归纳为基于传统城市中心的商贸旅游型热点区、基于文化产业集聚的文教游憩型热点区、基于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科技商务型热点区和多重资源推动下的城市新区型热点区4种模式。本文的研究结论将有利于从空间的视角来探讨城市新兴产业的区位规律和布局偏好,在实践中将为城市文化娱乐业的合理布局和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丁建军 《地理科学》2014,(12):1418-1427
综合比较11个集中连片特困区的贫困程度对于更好地实施连片特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战略十分重要。基于"发展"与"贫困"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构建涵盖经济、社会和生态3个维度24项指标的综合发展指标体系,测算和比较分析了11个集中连片特困区的贫困程度。结果表明:1在经济、社会和生态3个维度中,11个集中连片特困区的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经济贫困相对更为突出,社会服务有所改善,但仍然十分落后,生态条件较好、生态负荷较小,但生态脆弱性不容忽视;2 11个集中连片特困区的贫困程度在空间上呈"东部-北部-西南部"走向依次递增的特征,西南腹地是中国贫困的"重灾区";3 11个集中连片特困区在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受教育年限、万人科技人员数等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指标上较为相似,但在建制村硬化公路通达率、人口密度、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村卫生室普及率和青壮年文盲率等表征社会公共服务的指标上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97.
正水循环是地理环境四大循环之一,是地表外力作用的主要动力,是地球化学迁移的载体,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水循环"内容也是高中地理学习的核心内容。由于课标表述相对笼统,各版本教材对该教学内容的处理也不尽一致,一些教师在课标把握和对教学内容的认识方面还存有误区。笔者在此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同行交流。一、课标解读与教学建议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  相似文献   
998.
鲁爱华 《地理教学》2014,(13):59-61
说明:试题和答案见本期"试卷交流"(课标乙地理)[第1~3题解读]试题以太阳能光热电站建设为背景,考查太阳能的分布、电站建设影响和正午太阳度的有关知识。第1题,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其次是西北内陆地区。所给选项中,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黄土高原、山东半岛和东南丘陵,地处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多,阴雨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得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少。体现的是太阳辐射在我国分布的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999.
在勘查区内通过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发现多处异常,结合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及矿种属性可将异常划分为3个异常区带,即西部HT1、东部HT2、南部HT3。经地表探槽工程揭露部分异常与已知矿体较为吻合,并且在勘查区东部HT2-3异常带内新发现4条蚀变岩型Zn矿体。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该区地质找矿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000.
泥石流源区典型草本植物根系抗拉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被对于泥石流源区的生态修复和物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植物根系的抗拉力学特性是影响植物护坡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探究泥石流源区植物根系的抗拉特性,以都江堰市锅圈岩泥石流源区为研究区,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重要值计算确定了源区典型草本植物并进行抗拉强度试验。研究表明,锅圈岩泥石流源区主要分布有寒芒、节节草等对恶劣环境适应性强的乡土植物,它们的根系平均分布深度在30 cm以内;根系抗拉力与根径呈幂函数正相关关系,抗拉力随根径的增大而增大。当根径0.50 mm时,抗拉强度与根径也表现出幂函数关系;当根径0.50 mm时,部分植物根系的抗拉强度值波动较大。不同植物根系的平均抗拉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铁杆蒿(106.24 MPa)、节节草(非节点处,30.79 MPa)、草地早熟禾(28.69 MPa)、小飞蓬(20.20 MPa)、多头苦荬(18.77 MPa)、寒芒(老根,14.87 MPa)、节节草(节点处,12.67 MPa)、寒芒(新根,8.29 MPa)。泥石流源区草本植物的根系抗拉力学特性良好,对稳固浅层土体和泥石流物源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