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1篇
  免费   340篇
  国内免费   443篇
测绘学   67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513篇
地质学   1350篇
海洋学   162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92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61.
162.
163.
据188个古地磁样品和样品产地的地理坐标、余纬度、平均磁偏角和磁倾角,求得样品产地的古纬度.本区古纬度比现今纬度低:7.6°-8.2°,6.6°-6.8°,6.0°-6.5°,2.3°-3.4°,0.2°-0.6°.变化由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洋壳北推合力所致.  相似文献   
164.
东特提斯板块会聚边缘与岛弧造山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重点简述了特提斯构造域内古,中,新三个演化阶段的蛇绿混杂岩与岛弧带的时空展布及其沟-弧-盆体系,所识别出的蛇绿混杂岩,洋中脊拉斑玄武岩,大洋沉积物的岛弧带等地质记录,提供了东特提斯早期大洋岩石圈板块运动的有力证据。同时,与岛弧有关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各种弧前盆地,弧间盆地和弧后贫地成为造山带板块会聚边缘特征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5.
中生代期间,中国东部的构造演变具有从西向东不断发展,从南向北不断扩展的特点。正是这种从南向北的构造演变与潮湿气侯带由南向北的不断迁移相结合,决定了中生代聚煤作用不断地从南向北迁移。  相似文献   
166.
地震迁移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沿构造带迁移,另一种是短时间、长距离、直线式的震中迁移,其迁移路线能跨越不同的构造单元。这后一种迁移类型,其迁移方向与构造压力方向呈45°夹角。按照立交模式的观点,它反映了下岩石圈中剪切蠕滑断层的运动。本文利用上述观点和地震迁移资料对与中国大陆相邻板块运动方向进行了确定,得到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分别向西、向北和向南南西方向运动。研究结果还表明,我国最近一次大震高潮期和低潮期板块运动方向是稳定的。此外,本文还讨论了由地球自转引起的纬向和经向地震迁移。  相似文献   
167.
一、概况我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傅承义教授曾将地球科学的主要任务深刻而形象地概括为:资源、灾害、环境及认识地球.地幔对流的研究不仅在“认识地球”方面占有一席重要之地,而且在本质上与前三项有密切联系.例如,它为了解若干灾害(火山爆发,地震成因等)提供物理背景与理论基础.因而可望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然而在目前阶段,就地幔对流  相似文献   
168.
分析了大华北浅源地震与日本海西部及我国东北深震的关系,认为本世纪来日本海西部—我国东北深震经历了5个相对活跃期,大华北各地震区相应经历这5个活跃期的影响期。根据大华北M≧6级浅源地震与深震活动的相关性,建立了太平洋板块楔形俯冲带端部重大深震事件导致大华北浅源M≧6级地震发生的板块俯冲模型,应变波传播速度约94km/年,地表视速度约100km/年。重大深震事件突出、模型稳定性强,预测实验表明模型公式可做大华北地震监测参考。用本模型可以解释浅源地震迁移、各地震区地震与深震活动相关等现象。  相似文献   
169.
板块构造理论问世已近30年了,近30年的实践充分显示了板块构造理论的生命力和平远影响。但是板块构造理论的基础资料来自大洋,而现在所知,大洋只不过两亿年的历史,大陆却保存有40亿年以来地壳和岩石圈演化的丰富和完整的资料,况且目前人类生活、生存和发展的领域主要在大陆。所以板块构造如果不与大陆构造紧密结合,则有很大的片面性,并将失  相似文献   
170.
地质调查和年代学资料表明,研究区内早燕山期侵入岩为一套中性—酸性双峰式岩系。通过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对该岩系的成分演化特征、形成的构造环境进行了较细致的论述,得出该岩系是一个具不连续演化特点的钙碱性岩系,形成于破坏性板块边缘的张性环境,相当于Ⅰ型花岗岩系,属于环太平洋岩浆作用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