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5篇
  免费   323篇
  国内免费   384篇
测绘学   68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507篇
地质学   1244篇
海洋学   161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92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61.
王金芳  刘辰雨  陆泽芊  李康硕  宋宇桐  李英杰  陈公正 《地质论评》2024,70(1):2024010022-2024010022
华北板块北缘古亚洲洋闭合时间一直存在较大分歧,冀北张北梁头二长花岗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毗邻古亚洲洋构造域东南缘,对揭示古亚洲洋闭合时限具有重要启示。本文以梁头岩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 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探讨了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锆石LA- ICP- MS U- Pb测年表明,梁头岩体的侵位年龄为262. 5±2. 6 Ma,形成时代为晚二叠世。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梁头岩体具有较高的SiO2(70. 27% ~ 73. 89%),Na2O(4. 2% ~ 4. 55%),K2O(3. 87% ~ 4. 64%),Sr(417×10-6 ~ 827×10-6)含量,较低的Yb(0. 286×10-6~ 0. 518×10-6),Y(2. 74×10-6 ~ 6. 98×10-6)含量。岩石富集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LREE,亏损Ti、P、Nb、Ta等高场强元素和HREE,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N YbN=15. 6 ~ 67. 3),具有弱的正Eu 异常。该岩石显示高锶低钇中酸性岩(Adakite, 埃达克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陆缘弧环境,为陆弧岩浆岩。锆石的εHf(t)值为-17. 50 ~ -11. 12,模式年龄tDM2为1989~2390 Ma。结合华北克拉通北缘晚石炭世—早二叠世陆弧岩浆岩的时空分布与演化特征,梁头陆缘弧二长花岗岩体的存在表明古亚洲洋在晚二叠世(262. 5±2. 6 Ma)可能仍处于向华北克拉通北缘的俯冲消减过程中,古亚洲洋闭合时间可能应在晚二叠世末。  相似文献   
862.
863.
864.
帕米尔—西昆仑地震带强震活动的规律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茂玮 《内陆地震》1994,8(2):134-140
  相似文献   
865.
华北板块南缘自中元古代始,表现为沟弧盆体制的B型俯冲带,至中生代演化为大陆板块间碰撞挤压的A型俯冲带。这一大地构造格局及其演化决定着板缘成矿区带划分,并控制着区内不同矿产种类、不同矿床类型的成生规律和时空构型。板块南缘内生矿产丰富,矿床类型甚多,分布有序。它们是以燕山期构造-热事件为成矿动因的具有成生联系的有色金属-贵金属矿产成矿系列。板缘金矿类型甚多,主要有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型、斑岩-接触交代型。各类矿床都具有成矿物质多来源、成矿溶液多来源和成矿作用多期次多阶段的特点。金的沉淀富集作用取决于有利的构造部位和成矿溶液性质的改变,而引起这一改变的原因是不同性质溶液的混合作用和热液运移过程中温压条件,及所遇围岩性质发生了根本转变。金的载体矿物主要为石英和黄铁矿,但随着不同矿化阶段和矿化环境常形成多样的矿石类型。  相似文献   
866.
地幔对流仍然是当今板块要构造理论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认为大洋中脊的形成和维持机制是地幔对流理论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特别是地幔对流理论应该能够解释现存的洋中脊明显的全球性大尺寸度结构。本文为此提出了一个地核--地幔联合对流形成洋中脊大尺度结构的模型,建立了通过深部地幔破裂产生地核--地幔联合对流的机制。这个模型初步解释了洋中脊的形成和它的大尺度结构,并进一步对洋中脊的活动性及板块形成等问题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867.
868.
本文介绍了地幔对流、地球自转速度变化与板块运动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69.
870.
范家参  贾中和 《地震研究》1993,16(1):100-109
由于所考虑的大洋板块直径为10~3公里数量级,故必须考虑其曲率的影响。又因以百万年计的地壳演变所具有的应力松弛和应变蠕变对造成此裂缝的作用,必须考虑此板块的流变性质。本文是在文献〔9〕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工作,因大洋海水深度不同,故简化板块上的分布海水荷载为一偏心受压的集中荷载,得到问题的精确解及渐近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