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2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319篇
测绘学   88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267篇
地质学   855篇
海洋学   146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59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7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2篇
  1944年   1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使用热等离子体模型,研究了电磁波和电声波在具有非均匀电子密度剖面和非均匀速度剖面等离子体层中,斜入射波的非相对论性的传播过程,求得了传播方程边值问题的数值解。同时讨论了由于引入等离子体运动速度V0以后对截止频率和可传播角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2.
武昌电离层E-F谷区白天变化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文献[4]的分析程序对武昌地区三年共300多张频高图作了剖面换算和统计分析,得出白天E-F谷区电离的基本形态并发现一些新的变化特征;对分析结果的可能原因提出了讨论。  相似文献   
83.
板溪群和莲沱组对比问题与震旦/前震旦界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树基 《贵州地质》1995,12(1):23-29
本文讨论了我国地学界长期争论的板溪群与莲沱组对比及有关的震旦/前震旦界限等问题。指出:莲沱组与板溪群不是同时异相,而是上下关系;莲沱组可以和富禄组中下部对比。“大塘坡间冰期”不相当于富禄间冰期,而只相当于富禄间冰期末的一段温暖期;长安冰期不能对比于“古城冰期”,后者只相当于富禄间冰期晚期的一个冰阶段。震旦/前震旦界限不应当置于莲沱组之底,而应在长安组和板溪群及其相当岩群之间。同时提出,在黔桂地区建立我国与国际前寒武划分新案中的Cryogenian对应的单位层型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84.
通过近几年专业气象服务实践和对部分林业生产单位的走访调查,总结出影响大兴安岭地区冬季木材运输的主要气象灾害,并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供林业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85.
43年来云南地震活动对水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郭维栋  汤懋苍 《高原气象》1995,14(3):373-378
本文利用1951-1993年降水、地震资料,分析了云南省及其邻域的地震与汛期降水的相互关系。发现不同地质构造区域的地震对降水的影响明显不同,得到板内地震多为“湿震”,板缘地震多为“干震”的结论,并通过分析特定时段和区域的资料进一步证明了上述结论。最后还讨论了板内、板缘地震与水旱相联系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86.
板内强震蕴震过程中地形变图象及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国华  桂昆长 《地震学报》1995,17(2):156-163
对华北地块内的邢台、海城、唐山、大同等强震的地壳垂直形变资料进行了处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在强震蕴育过程中伴随有一定的地形变演化:① 形变异常半径大、范围广;② 有场有源,源于场中,场源分明;③ 演化过程为场区由常态运动-异态运动(即场兆开始形成)-源区异态运动明显突出-源外场区异常程度增大-源区处于僵化运动-发震;④ 特殊图象分布区(可能多为四象限分布)、先活后僵区及震源区往往是同一区域;⑤ 当明显活化区内有明显僵化区时是临震的震兆特征;⑥ 地形变异常,尤其是源区的僵化运动愈长,则震级可能就愈大.上述这些可能是板内强震蕴震过程中地壳垂直形变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87.
本文对频率测深电偶源发射时的波区视电阻率响应进行了较系统的讨论,指出了国内现有理论中的一些错误。研究发现,在进行波区视电阻率响应的理论推导时,当基底电阻率有限时进行零级近似是正确的,但当基底电阻率为无限大时,进行零级近似是不完善的,必须进行修改。利用正确的公式进行了视电阻率响应的正演计算,结果表明,利用零级近似得出的公式与利用一级近似得出的公式计算的视电阻率响应曲线首支部分符合较好,但对于有高阻基底存在的地电断面,响应曲线尾支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88.
地下动态导体充电法高精度定量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裕盛 《物探与化探》2001,25(3):215-222
提供了动态导体充电法的高精度定量解释的原理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89.
造山带构造研究中几个重要学术概念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长厚  吴正文 《地质论评》2002,48(4):337-344
简要分析和评述了造山带构造研究中的几个重要学术概念问题:造山带,造山带类型、造山作用和造山过程、造山带构造格局、造山作用模式。指出不宜将造山带定义直接与板块边缘构造位置和板块间相互作用联系在一起;造山作用和造山带不仅出现在板块之间相互作用的地带,而且可以出现在远离板边界的地方--即所谓板内造山带。强调了板内造山带研究的重要性,提出了确定板内造山的主要依据,指出在造山带分类、造山带构造山带。强调了板内造山带研究的重要性,提出了确定内造山带的主要依据,指出在造山带分类、造山带构造格局和造山作用过程中应充分注意内造山带的客观存在,以及板内造山带成因动力机制研究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0.
圆形板基础下地基强度和变形非线性性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永法  泮威风 《岩土力学》2002,23(2):250-256
采用Drucker弹塑性模型、SAP91非线性有限元程序、Vizi CAD微机有限元前后处理系统计算、分析了轴对称问题,即圆形板情况下,基础板几何尺寸、基础刚度、边界条件、基础埋深对基础沉降量、塑性区开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沉降随基础几何尺寸增大而增大,随基础刚度、埋深的增大而减小;基础刚度、几何尺寸、埋深的加大都能提高地基承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