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3篇
  免费   255篇
  国内免费   431篇
测绘学   97篇
大气科学   59篇
地球物理   284篇
地质学   1107篇
海洋学   190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76篇
自然地理   5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2篇
  1944年   1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71.
辽西地区燕山板内造山带早中生代构造变形的年代学限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辽西进行的构造研究确认了这里曾经在早中生代期间发生过几次重要的构造变形事件,地质上,这几次构造变形的时代被限定在中三叠世老虎沟组沉积之后到晚侏罗世髫髻山/蓝旗组火山岩喷发之前。期间,第一期逆冲推覆构造被水泉沟组不整合覆盖,第二期逆冲推覆构造被髫髻山组/蓝旗组不整合覆盖。本文通过对水泉沟组火山岩、邓杖子组火山岩砾石、髫髻山组底部火山岩以及侵位到逆冲构造岩片中的安山玢岩脉体进行锆石SHRIMP法U-Pb定年,比较准确地限定了燕山板内造山带早中生代几次构造变形的时代。这对于研究燕山板内造山带早期变形特征和变形历史、研究整个燕山造山带的变形过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2.
Galileo控制中心;双星座天线;OEM板接收机;小型模块;射频锯齿波滤波器;具有GNSS支持能力的扼流环型天线;  相似文献   
173.
动力延伸预报产品在广西月降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8—2005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2003—2005年国家气候中心的动力延伸预报产品, 运用自然正交函数展开 (EOF) 求取预报关键区内的空间特征向量及其时间系数, 结合相似离度方法查找与预报月份相似的个例, 进而作出广西月降水量预报。独立样本试验证明, 利用动力延伸预报产品制作的区域月降水预报比利用前期实况高度距平场相关区域制作的预报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4.
LAMOST系统中光纤定位板观测效率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在LAMOST系统的光纤定位板上光纤的几何可行的分布方案,及各方案所能达到的观测率(即覆盖率),并通过计算机仿真对几种方案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75.
176.
本文提出岩体结构面适应性平行板模型和该模型的参数确定方法——三段压水试验新解释,新的模型有益于克服将结构面圆盘模型应用于地下水模拟中的局限性;基于结构面起伏度对地下水流动的影响,导出了起伏度修正系数解析表达式。  相似文献   
177.
共搜集到1984 ̄1990年西南太平洋地区12个板缘地震序列。多数地震序列的特征是:震中分布区域的长轴较长并且随主震震级和序列中强震次数而增加;震中分布区域的长、短轴长度的比值较高;地震序列的余震震源机制和主震的差异不大;震源深度下限超过地壳,可达70km以上。走滑型主震占的比例低,高倾角滑动面的走向既有与俯冲带走向平行的也有横切的,个别逆冲型地震的断层面走向横切俯冲带。它们显示出与板块俯冲带主体  相似文献   
178.
当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下俯冲时,上覆板块的边缘可以以沟-弧-盆体制发育,也可以不发育弧后拉伸盆地,为什么同属上覆板块边缘但可以这二种完全不同的体制演化是现代地球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在查阅大量最新文献的基础上认为造成这二种不同演化体制除了与俯冲作用的年代学特征有关外还可能主要与俯冲板片的形貌不同所导致局部地幔对流方式不一有关。由于俯冲的倾角,俯冲达到的最大深度以及俯冲板片在670km上下地幔过渡带  相似文献   
179.
180.
中国东北晚中生代经历了区域性的裂谷期、后裂谷热沉降期和反转期。从西向东可以分成海拉尔—二连、孙吴—松辽、三江三个裂谷带。裂谷期形成了100多个断陷,其中大多数是断面东倾的半地堑,从西向东倾角有从大变小的趋势。后裂谷仅中带发生了幅度巨大的沉降。裂谷期的变形作用及其裂谷期和后裂谷期的沉降特点表明裂谷区发生了区域性的单剪拆离伸展作用。反转期发生冲断褶皱作用,变形从东向西应变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