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4篇
  免费   329篇
  国内免费   223篇
测绘学   75篇
大气科学   290篇
地球物理   420篇
地质学   435篇
海洋学   114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65篇
自然地理   8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2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大、中地震前b值的区域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文献[1]的基础上,共研究了13次大、中地震前的b值的区域分布,发现震中附近有个低b值区域,其外围有个高b值区域。这两个区域的半径R与主震震级M_s之间呈对数直线关系,由此可估计地震孕震区的大小,并可粗略地预测未来发生的大震的震级,也还可确定计算b值随时间变化所取的区域范围。另外,还分析了西南地区的永善地震和炉霍地震在不同区域内的震前b值随时间的变化,进一步验证了震前b值变化的相似规律性。  相似文献   
92.
从卫星影象探讨西藏地震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地卫星影象表明西藏地区存在一系列活动断裂带,晚第三纪以来的新生盆地和火山活动都十分强烈。从卫星照片中的线性构造及其组合特征分析,西藏高原具有三种不同的构造组合,雅鲁藏布江以南多为近东西向线性构造,为强烈挤压的形变特征,中部多为连续分布的透镜状构造,反映了地壳物质塑性流动的形变特征,羌塘高原则为共轭破裂的形变特征。这些特征客观地反映了西藏高原各块体之间的力学性质和介质条件的差异,也控制了西藏地区的地震活动性  相似文献   
93.
位场小波分析的物理解释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二进小波变换,构造了位场基小波,通过简单模型,分析了位场信号小波分解与重构的物理实质,阐明了小波变换的频带分布与“归一化”位场空间分布的一致性,以及小波重构的规律,并叙述了小波重构与异常分解的关系.  相似文献   
94.
隋波  隋戈  隋丹 《地理科学》2007,27(Z1):69-77
探讨了副热带高压、西风带环流、极涡指数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规律,揭示了来自副热带、中纬度和极地的大气环流系统的强迫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夏,当纬向环流指数偏弱时,中国东北和华北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偏多,这表明东亚中高纬地区盛行阻塞和冷涡偶极子系统,呈有利于东北的冷涡雨季形势;盛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和亚洲区极涡强度指数与中国同期降水量场相关波列,均为自北向南呈"-、 、-、 "经向波列分布;春季亚洲区极涡强度、亚洲纬向环流指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界位置以及前一年冬季北半球极涡强度指数与盛夏中国降水量相关显著.中国盛夏降水带,从东北地区开始,由北向南分4个雨带.  相似文献   
95.
2000年1月24日,深圳市普降暴雨到大暴雨,这是深圳有气象记录以来的首场隆冬暴雨。本文通过寻找该时段的气候特点,以求找出造成这种打破历史记录的原因,探讨隆冬预报暴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6.
极轨气象卫星也叫太阳同步气象卫星 ,其运行轨道面切过地球的南极和北极。如何保证地面系统对卫星的正常跟踪和资料接收处理 ,选好地面站站址是一个综合的问题。地面系统涉及的技术问题很多 ,但最重要的是电磁环境与物理遮挡问题 ,如何把好这两个技术问题 ,也就成为选址的关键 ,是决定日后系统正常运行的最主要因素。1 极轨气象卫星地面站的技术要求  物理遮挡。极轨气象卫星地面系统的技术要求 ,要从其轨道特点考虑。由于轨道的上升或下降都在地球的南边或北边 ,因此 ,要求地面站的南北方向在理想的情况下完全没有遮挡。理论上按照天线…  相似文献   
97.
相位激电法(偶极-偶极)单频电磁耦合校正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王书民  雷达 《物探与化探》2002,26(1):57-59,63
主要介绍一种相位激电法(偶极—偶极,以下简称偶极)电磁耦合校正方法,其原理是将视电阻率近似视为均匀大地电阻率,利用均匀大地条件下偶极装置电磁感应响应的正演计算方法,算出电磁感应响应,再将其从观测的总响应中去除,从而达到电磁耦合校正的目的。  相似文献   
98.
以200多点次的大地电磁测深资料和6条人工地震测深剖面的资料为根据,结合重力测量和地热流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甘肃、宁夏和青海地区的强震孕育的深部环境。认为强震孕育在增厚的低阻层的顶部,低速层的上方以及介质在横向上电性和力学性质均剧烈变化的环境之中。这些条件的实质是在地应力作用下纵、横向地层变形不一致,在这不协调之处极有利于应力集中。  相似文献   
99.
河北省强震区内外深部S波速度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利用短周期记录的S波记录反演了沙城老震区及其邻区共3个台站下方的剪切波速度结构,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以前得到的邢台、唐山震区及其附近5个台站的速度结构,发现强震区具有几个大致相同的构造特征,即:(1)地壳厚度低于周围台站;(2)S波低速层速度低于周围地区,高低速层差异大;(3)具有较低的上地幔S波速度;(4)强震往往发生在低速层上面的高速层内或高低速层交界面上;(5)易震层往往是两个低速层夹持的高速层等,并对这种结构易于发震的机理给出了分析。总之强震的发生是与低速层紧密相磁的,而剪切波对于反映低速体构造非常敏感,因此S波速度结构研究对于揭示强震的深部构造背景,深入研究震源机制都是很有意义的。而且,强震我所共同具有的这种特征为我们今后强震危险区的划分和强震地点的预测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0.
张北6.2级地震地裂缝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北6.2级地震现场调查结果表明,这次地震形成了大量的非构地裂缝,它们主要分布在极震区和Ⅶ度区。地裂缝的优势方位为NNE和NWW向,与Ⅶ度等震线双向展布基本一致。利用地裂缝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统计的优势方位,探讨了地裂缝与烈度分区和发震构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