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54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249篇
海洋学   23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赣东北地区不同构造单元内微古化石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赣东北地区构造复杂,可以为扬子地块、浙西地块和南华造山带等三个不同类型构造单元;通过对该区微古化石资料的系统整理,发现不同的构造单元中所产微古化石类型存在较大的差别,从一个侧面佐证了三个不同类型的构造单元具有各种不相同的演化历史及特点;同时通过对扬子地块中发育的大面积浅变质岩系中微古化石资料的整理,其微古组合时代主要为蓟县纪-青白口纪,结合岩石地层及其它相关资料综合分析与对比研究,认为扬子地块中大面积出露的浅变质岩系时代为中元古代;这一结果对研究赣东北地区不同构造单元的构造演化历史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2.
利用中国陆地 10条GGT地球物理资料编制中国岩石圈篱笆图 ,并加以说明。通过对地球物理特征和地质学分析 ,认为以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重力梯级带和青藏高原周边重力梯级带为界 ,可把中国陆地划分 3个岩石圈构造单元。中国陆壳既有三分结构也存在二分结构 ;对地壳中存在的低速带、高导带和天然地震带进行了划分。以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重力梯级带为界 ,两侧盆地具有不同的地球物理特征 ,这些特征与构造运动、均衡调整过程有关。莫霍面几乎遍布全国 ,它具有内部结构。下部地壳底部存在的地球物理异常与莫霍面有关 ,也可能与岩石圈地幔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3.
新疆岩石·岩屑·水系沉积物元素背景平均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证了中国丰度及地壳表层物质成分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利用区域地球化学勘查所提供的高精度分析数据,经严格统计计算,发表新疆地区其一级构造单元表层岩石、岩屑、水系沉积物的39种元素背景平均值。  相似文献   
24.
是地层单元还是构造单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古大陆边缘变质地质体性质的确定对于探讨大地构造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后期变形变质作用的影响,原先不同的构造单元往往被改造成看似完整的一套地层单元,但在同位素年龄、变质程度、岩浆活动与地层的专属组合及其空间延伸等方面则变化很大,这在华北古陆北缘的单塔子群和南缘的太华群中最为典型。因此,笔者建议用“构造-岩相杂岩体带”填图法来取代以地层为骨架的变质岩区地质制图,这有助于确定该地区的大地构造演化进程。  相似文献   
25.
柴北缘的大地构造演化及其地质事件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柴达木盆地北缘及邻区包括六个二级构造单元:中南祁连地块(宗务隆天山期裂陷槽)、欧龙布鲁克微陆块、柴北缘祁连期结合带、柴达木地块、东昆仑晚天山-印支期结合带(东昆北岩浆弧)和西秦岭结合带。其中柴北缘及邻区的大地构造演化,经历了前寒武纪基底成生与演化、祁连期洋-陆转化、天山-印支期板内变形和中新生代陆相盆地演化-高原隆升等四个阶段。本文在论述各个演化阶段的沉积事件、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构造形迹和成矿作用等地质事件群的基础上,对柴北缘的变质基底、全球大地构造对比和显生宙花岗岩等重大基础地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6.
以北羌塘盆地多格错仁地区为例,重点分析和论述了该地区地层、构造组合及其空间展布规律,指出北羌塘盆地多格错仁地区多级复式褶曲及与其匹配的边界断裂所构成的三级构造单元,呈现帚状构造组合特征,进而提出北羌塘盆地为一大型帚状旋扭构造体系。油气找寻的战略方向应在该体系向东南撤开的方向上,重点是多格错仁—赤布张错一带的广大区域。  相似文献   
27.
华南(研究区)由杨子地块东南部和华夏地块组成。前者划分为三个次级构造单元;江南构造城,怀玉山—浙西北构造域,彭庐构造域;后者划分为二个次级构造单元;闽北—浙东南构造域,桂粤湘赣闽构造域。华夏地块相对于扬子地块是比较活动的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28.
29.
The geological-geophysical map series of the eastern China seas and adjacent region (1:1 000 000) will be published in the late half year of 2009. The regional tectonic map is one of the main professional maps. The Mapping methods, the division method of geological tectonic units and the main geological tectonic units are mainly discussed. The strata from Pliocene to Holocene are peeled off so as to display the Pre-Pliocene structures. In basins, isopaches are drawn for the Cenozoic deposits. The plate tectonic theory and present tectonic pattern are adopted as the priorities in tectonic division. As to the division of intraplate tectonic units, it is a revision, complement and improvement of previous dividing systems, and the nomenclature for each tectonic unit follows the current system in China. The first-order tectonic unit is plate (Pacific Plate, Eurasian Plate and Philippine Sea Plate). The second-order tectonic unit is tectonic domain (East Asian continental tectonic domain,East Asian continental margin tectonic domain and west Pacific tectonic domain). The Philippine Sea Plate and the west part of the Pacific Plate are called the West Pacific tectonic domain. The part of the Eurasian Plate involved in this study area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East Asian continental tectonic domain and East Asian continental margin tectonic domain. The East Asian continental margin domain is composed of the Ryukyu island arc, the Okinawa Trough back-arc basin and the back-arc basin of Sea of Japan. The East Asian continental tectonic domain in this study area is composed of the Sino-Korea Massif, the Changjiang River (Yangtze) Massif and South China Massif. In turn, these massifs consist of basins, folded belts or uplift zones. The basins,the folded belts or the uplift zones are further divided into uplifts and depressions made up of sags and swells.  相似文献   
30.
福安—南靖断裂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沉积建造、岩浆活动、构造变动以及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综合研究,在全国统一的一、二级构造单元划分框架下,以反映早古生代末构造格局为主,福建省大致以福安—南靖断裂构造带为省内一级构造单元为边界划分西部华夏地块、东部闽浙沿海火山侵入杂岩带2个三级构造单元,讨论了福安—南靖构造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