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26篇
  免费   4579篇
  国内免费   5889篇
测绘学   2112篇
大气科学   47篇
地球物理   4369篇
地质学   21685篇
海洋学   982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1379篇
自然地理   304篇
  2024年   149篇
  2023年   637篇
  2022年   745篇
  2021年   807篇
  2020年   642篇
  2019年   853篇
  2018年   668篇
  2017年   753篇
  2016年   795篇
  2015年   870篇
  2014年   1292篇
  2013年   983篇
  2012年   1263篇
  2011年   1212篇
  2010年   1006篇
  2009年   1131篇
  2008年   1162篇
  2007年   958篇
  2006年   998篇
  2005年   837篇
  2004年   966篇
  2003年   948篇
  2002年   981篇
  2001年   1003篇
  2000年   872篇
  1999年   893篇
  1998年   858篇
  1997年   856篇
  1996年   836篇
  1995年   820篇
  1994年   753篇
  1993年   646篇
  1992年   693篇
  1991年   575篇
  1990年   537篇
  1989年   422篇
  1988年   98篇
  1987年   91篇
  1986年   52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25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5篇
  1954年   6篇
  194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71.
新书介绍     
《地质论评》2004,50(5):470,519-519
  相似文献   
972.
973.
柴贺军  肖文 《地球科学进展》2004,19(13):288-291
在边坡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了具有软弱基座的缓倾逆向边坡的物理模型和力学模型,采用材料力学、物理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在该类边坡中陡倾结构面对边坡变形和稳定性的控制作用,并对边坡目前的发展阶段、发展趋势和最终的破坏方式进行了研究与预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边坡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74.
以四川九寨黄龙机场104m高填方地基为例,阐述了山区机场高填方地基变形与稳定性系统研究方法和步骤。认为高填方地基工程研究、设计与施工必须紧密结合,研究工作可分为 5个阶段:第一,开展高填方地基基础地质条件研究和环境工程地质评价;第二,结合工程情况进行高填方地基变形与稳定性试验研究并提出软弱地基处理方法;第三,进行软弱地基处理试验和填料碾压夯实试验;第四,结合工程实践进行高填方地基变形与稳定性原位监测,并结合监测研究成果对前期试验研究进行反馈分析;第五,综合各阶段研究成果,对高填方地基将来的变形与稳定进行预测,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场道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975.
GPS技术在滑坡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天文  吴琳  李家权 《山地学报》2004,22(6):713-718
探讨了应用GPS技术进行滑坡监测的原则和方法,结合向阳技校滑坡的实际监测资料对这一方法进行了论证。并通过对几年来观测数据的综合分析,得出了滑坡体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和对该地区地表以及位于滑坡体上的建筑物造成的影响,提出了滑坡预测模型,进而利用该模型和监测数据对滑坡进行了预报,从而对该地区的防灾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GPS技术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76.
地质构造沉降是地壳的一个长期、缓慢运动过程。开展区域性地质构造沉降GPS监测研究,对地质调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介绍了高精度GPS高程测量在江汉~洞庭湖平原区构造沉降观测中的数据处理方法,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977.
2003年2月14日新疆石河子南发生了5.0和5.4级地震。地震发生在北天山石场东南高山区内,位于亚马特断裂与斜切天山的博罗科努断裂所夹持断块的南缘。地震仅对石河子南山矿区所属的红沟煤矿、小沟煤矿与沙湾县煤矿等50、60年代建造的部分危房造成了轻微的破坏,大部分地区的房屋基本完好。造成地震灾害减轻的主要原因为多条断裂的隔震作用与居民点位于山区较平缓地带、场地条件较好等因素。  相似文献   
978.
四川盆地潜在震源区的细致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盆地包括川中台拱和川东陷褶束的范围,具有相对稳定的大地构造环境.鉴于该地区地震活动水平相对较低、发震构造不甚明确的特点,在编制1990年版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时,划分的潜在震源区面积也相对较大.本文在总结四川盆地中强地震(Ms=4.7-5.7)发震构造条件的基础上,用地震构造类比原则对四川盆地的潜在震源区进行了重新划分.确定潜在震源区边界时,充分考虑了背斜轴走向、背斜构造的影响带宽度、小震活动密集条带和余震的分布范围.得到了四川盆地更加细致的潜在震源区划分方案.这对于低地震活动水平地区的潜在震源区的细化研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79.
青藏块体东北缘和川滇GPS监测区1991(1993)、1999和2001年高精度GPS观测资料揭示:2001年11月14日昆仑Ms8.1地震前,青藏块体北、东缘构造区域水平运动变形场动态演变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特征。即:在继承性运动总体背景下,临近大震发生时两区域运动强度同步减弱且变形状态发生变化。结合地质构造分析研究认为,昆仑Ms8.1地震前,青藏块体边界运动变形的关联性变化与大震孕育后期大范围应力应变快速积累所形成的扰动应力场有关;随着块体内部大震的发生、应变能的大量释放和构造应力场的调整,可能会促使块体边界地带具有较高应变积累的相关构造部位(尤其是未被历史强震破裂贯通的地带)的应力应变的进一步积累或破裂释放。  相似文献   
980.
藏北羌塘地区新生代火山作用与岩石圈构造演化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迟效国  李才  金巍 《中国科学D辑》2005,35(5):399-410
自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碰撞以来, 藏北羌塘地块依次发育有碱性玄武岩系列、高钾钙碱性系列、钾玄岩系列和过碱性钾质-超钾质系列火山活动. 研究表明岩浆源区经历了由早期尖晶 石橄榄岩地幔向晚期石榴石橄榄岩富集地幔(EM2)的转变. 高钾钙碱性系列和钾玄岩系列安粗质岩石具有高Mg#值和极高的Cr, Ni, Co丰度, 指示岩浆可能来自于拉萨地块大陆岩石圈的俯冲作用. 藏北过碱性超钾质系列的La/Rb, Zr/Rb, K/La, K/Nb, Rb/Nb和Pb/La值小于岛弧火山岩, 大于和类似于洋岛玄武岩, 指示岩浆源区具有软流圈流体交代古俯冲地幔楔的属性. 而藏南超钾质火山岩和藏东超钾质煌斑岩的上述元素比值类似于和大于岛弧火山岩, 暗示源区地幔存在俯冲陆壳释放的流(熔)体的交代作用. 上述成因标志支持印度大陆岩石圈俯冲到高原中部, 欧亚岩石圈地幔向南俯冲到羌塘之下的结论. 文中进一步提出陆内俯冲与藏北、藏东区域大型走滑构造的脉动滑移效应导致高原腹地软流圈脉动上涌, 岩石圈脉动减薄产生钾质-超钾质岩浆脉动旋回的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