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83篇
  免费   3972篇
  国内免费   4360篇
测绘学   272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3586篇
地质学   18305篇
海洋学   867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106篇
自然地理   253篇
  2024年   105篇
  2023年   447篇
  2022年   583篇
  2021年   607篇
  2020年   487篇
  2019年   619篇
  2018年   436篇
  2017年   511篇
  2016年   565篇
  2015年   647篇
  2014年   993篇
  2013年   759篇
  2012年   967篇
  2011年   926篇
  2010年   776篇
  2009年   840篇
  2008年   878篇
  2007年   701篇
  2006年   772篇
  2005年   654篇
  2004年   774篇
  2003年   755篇
  2002年   799篇
  2001年   832篇
  2000年   727篇
  1999年   754篇
  1998年   742篇
  1997年   712篇
  1996年   724篇
  1995年   705篇
  1994年   672篇
  1993年   566篇
  1992年   602篇
  1991年   509篇
  1990年   472篇
  1989年   383篇
  1988年   89篇
  1987年   84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23篇
  1977年   5篇
  1975年   4篇
  1954年   6篇
  194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41.
山东半岛海滩层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振业  盖广生 《山东海洋学院学报》1983,13(1):75-81,i002,i003
层理是沉积岩和沉积物中常见的沉积构造,通常以成分、结构、颜色、定向排列等性质在垂向上的变化而表现出来。因此,层理的特征秘类型能反映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42.
塔里木盆地的构造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地震大剖面显示,塔里木盆地发育为手风琴式的演化史。大体上形成有3层“断-坳”结构:①震旦系的“断”,古生界-三叠系的“坳”;②侏罗系的“断”,上白垩系的“坳”;③古近系的“断”,新近系的“坳”。断陷与坳陷分别由拉张与挤压应力场所致,这种应力场的变化是由相邻洋壳板块俯冲倾角由小到大的变化所引起的。由于地壳的多旋回运动,多次发生构造沉积演变,构成了多套生储盖组合,多领域、多种圈闭类型的油气藏,从震旦系-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各断陷-坳陷结构的盆地都有可能形成油气藏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43.
台湾岛及其邻域地层和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碰撞造山带作为世界上最年青的造山带之一,具有其独特的地质环境。它位于菲律宾海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汇处,东北面为东北-近东西走向的琉球沟-弧-盆系,东侧为西北向运动的菲律宾海板块,向南为近南北走向的吕宋岛弧,并与冲绳海槽和马尼拉海沟的形成演化密切相关,从而造就了众多形态复杂、成因各异的区域地层和构造现象。台湾岛自东向西可划分为海岸山脉带、台东纵谷、中央山脉、西部山麓带和沿海平原带五个构造-沉积单元。以台东纵谷为界,两侧在地形地貌、地层组成、岩石性质、重力、磁力等地质地球物理特征上均表现为明显不同,分别隶属于不同的板块构造单元,西侧属于欧亚板块的中国大陆边缘,东侧的海岸山脉带则是北吕宋火山岛弧的向北延伸。  相似文献   
144.
雷州半岛与南海北部大陆架相连,为第三系分布区,与北部湾及珠江口盆地都是南海北部大陆架上的第三纪盆地。上第三系从北部湾经雷州半岛至珠江口盆地是一片相连的海相沉积,雷州半岛在第四纪才露出海面成为半岛。根据地质特征分析,雷州半岛是南海北部大陆架的一部分,地层、构造相连,含油气前景相同。北部湾及珠江口盆地巳找到并开发了十多个油田,年产石油1000万t。预测雷州半岛乌石凹陷西部能找到海陆相连的有商业价值的油田。  相似文献   
145.
146.
南海陆坡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构造环境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6  
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之一,其复杂的构造演化,形成了构造特征迥异的南海陆缘,有利于天然气水合物的发育,南海地区在中中新统以上发育了上中新统,上新统和第四系3套地层,3套地层所对应的地质时期的沉降速率在纵横向上的差别均较为悬殊,总体而言,南海第四纪整体沉降速率较大,为天然气水合物压力场环境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南海复杂的构造背景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构造地质体,特定的构造地质体与水合物形成关系密切,这里讨论了滑塌体、泥底辟、增生楔等构造地质体在南海的分布情况,分析了上述构造体与气体水合物地震标志BSR之间的关系,以及特殊构造带在南海的展布规律,提出了特殊的造带中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47.
南海南部新生代构造应力场特征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构造动力学理论和原理,分析了南海南部自晚中生代以来的构造应力场特征与构造演化。认为南海南部总体上处于南北向挤压应力场中,其构造演化可分为4个阶段,其中,众多沉积盆地及其主要构造主要形成于2-3阶段(渐新世-中新世)。  相似文献   
148.
149.
东亚岛弧地形横剖面与板块运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东亚岛弧横剖面形态的系统分析,并结合弧前的构造应力的分析,作者认为,东亚岛弧形成于板块东移的构造环境中,横剖面形态存在两种基本类型即内缓外陡型和内陡外缓型,这两种不同的横剖面具有不同的弧前应力,前者表现弧前挤压,后者表现弧前引张,这反映地貌形态与构造应力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