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0篇
  免费   474篇
  国内免费   433篇
测绘学   102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272篇
地质学   1735篇
海洋学   268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158篇
自然地理   299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4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11.
杜秋定  王剑  汪正江  邓奇  杨菲 《地球科学》2021,46(7):2529-2543
扬子地块莲沱组及相当地层单元的划分和对比,一直是我国南华系(即Cryogenian)研究关键难题之一.新元古代裂谷盆地开启早期,构造-沉积分异作用,同裂谷相变很大,使得盆地边缘区地层序列不完整.过分依赖岩石地层单元对比,历存分歧,典型的就是关于莲沱组与板溪群地层对比、时代归属以及莲沱组的沉积环境问题.本文通过对扬子地块东南缘莲沱组沉积古环境分析和锆石U-Pb精确定年,认为莲沱组沉积时限为790~720 Ma,相当于板溪群中上部,是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沉积充填序列的第Ⅱ旋回.莲沱组顶部U-Pb最小年龄约720 Ma,制约了扬子地块Sturtian冰期的启动年龄≤720 Ma.通过对中扬子地块从北向南展布的莲沱组陆相-海陆过渡相-海相不同的沉积单元岩相组合的沉积特征观察研究,分析沉积环境并建立了沉积模式;莲沱组及休宁组碎屑锆石记录了莲沱组沉积时该盆地在780~760 Ma经历了持续热隆升与地层剥蚀,揭示了中国南方扬子和华夏地块聚合与裂解事件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12.
彭灌杂岩位于龙门山断裂带中段,是龙门山区域地质构造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一条穿过彭灌杂岩中部的深地震反射剖面进行分析解释,描述该区域彭灌杂岩深部结构特征及形成机制.地震反射剖面分析表明彭灌杂岩在纵深上存在分层结构,且彭灌杂岩存在底界面,在该区域表现出无根特征,参考岩体层倾向推断原岩应来自现位置西北方向更深部;同时剖面能量图上映秀-北川深部断裂位置发育在彭灌杂岩体不同分层间隙,未破坏彭灌杂岩主岩体深部结构,彭灌杂岩体浅部的断层发育与龙门山地表断裂系统一致,表明彭灌杂岩成岩时间早于龙门山构造运动;综合岩性及成岩时间推断彭灌杂岩源于现有位置的西北方向大陆基底,由印支期板块运动中松潘陆块基底物质多期次上涌形成,并在喜山运动期受到西北方向应力推覆隆起到达目前位置.   相似文献   
113.
高达  胡明毅  李安鹏  杨威  谢武仁  孙春燕 《地球科学》2021,46(10):3520-3534
为明确川中地区龙王庙组沉积微相时空分布及其对储层的控制,利用地震、钻井及岩心资料,开展了精细的沉积、层序和储层研究,深入讨论了高频层序与沉积微相对有利储层的控制.龙王庙组主要发育鲕粒颗粒云岩、砂屑颗粒云岩、花斑状粉晶云岩等8种岩相,垂向上发育深水台地-滩间海型、颗粒滩型和局限潮坪型等3种岩相组合.龙王庙组构成1个三级层序,可分为2个四级层序(SQ1和SQ2),各四级层序可分为3~5个五级层序.高频层序格架内,颗粒滩和局限潮坪具明显的加积和朝东南方向进积趋势,SQ2颗粒滩和局限潮坪的发育优于SQ1.局限潮坪微相的窗格孔细晶-粉晶云岩和花斑状粉晶云岩孔隙度最好,主要分布于四级和五级层序的顶部;其次为高频层序中-上部的颗粒滩微相.与高频海平面变化相关的早期溶蚀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并为后期储层改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4.
陈家驹  徐先兵  梁承华  徐亚东 《地球科学》2021,46(10):3421-3434
早古生代江南隆起的形成与剥蚀作用可以用来制约华南广西期造山作用及其动力学机制.通过对江南隆起南侧湘东南南湾地区中泥盆统跳马涧组石英砂砾岩的碎屑锆石U-Pb年代学、锆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以及全岩地球化学的分析,讨论了其物源及其大地构造意义.4件样品的270颗有效碎屑锆石U-Pb年龄谱由430~440 Ma主峰与800~1 100 Ma、1 700~2 000 Ma和2 400~2 600 Ma次峰组成.锆石CL图像、Th/U比值以及稀土元素配分图指示碎屑锆石以岩浆锆石为主,仅有少量变质锆石和热液锆石.矿物形态、组成以及成熟度指示其源区为近源,沉积于滨海环境.综合源区分析表明,湘东南中泥盆统跳马涧组石英砂砾岩的物源来自其北侧的江南隆起.江南隆起形成于广西期陆内造山作用.早古生代岩浆锆石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为大陆型锆石,形成于大陆弧构造环境.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华南广西期造山作用是其南侧大洋俯冲作用的产物,与冈瓦纳大陆的聚合有关.   相似文献   
115.
116.
熊耳群目前已成为一重要的含金地层,金矿床类型多样,包括构造蚀变岩型、煤破角砾岩型、石英脉型和铅-金矿型,各种类型金矿床均与构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7.
张咸恭 《地球科学》1989,14(2):109-115
本文回顾了我国工程地质及其分支学科的发展和现状,指出了我国工程地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18.
埋藏学是古生物学和广义古生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研究生物遗体埋藏的规律, 在发展中经历了萌芽阶段、形成阶段和现代阶段。该文着重叙述了埋藏学主要创始人l ?A ?叶甫列莫夫和苏联古生态学派在埋藏学方面的杰出责献,及其它国家(包括中国 )在这方面的若干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119.
阿拉善台隆同位素年龄数据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拉善台隆是连接塔里木地台与华北地台的咽喉构造带,属华北地台的次级构造单元,它的南、北两侧毗邻古生代地槽活动带,直接影响阿拉善台隆的构造发展并使其复杂化。据187个变质岩和侵入岩同位素年龄数据及有关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说明:阿拉善地台基底形成是华北地台最晚的地区之一,完成于中条旋回(17亿年左右)并伴生同构造旋回的花岗岩和花岗伟晶岩侵入。中晚元古代为地台发展阶段,蓟县墩子系沟群以角度不整合覆于基底变质岩系之上,其与震旦系韩母山群为平行不整合关系,武陵旋回及晋宁期基性、超基性岩、花岗伟晶岩脉沿断裂侵入基底变质岩系中。阿拉善台隆脱离海浸最早,早元古代为陆隆区分割塔里木地台及华北地台两大海域。古生代及中、新生代为阿拉善地台的“活化”阶段,块断作用和各类岩浆侵入活动异常发育,以晚古生代最为强烈,形成隆、坳相间的构造格局,北部较南部裂陷深,是构造岩浆活动的鼎盛对期。阿拉善台隆南缘主要发育加里东旋回、华力西旋回早、中期的岩浆侵入及局部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作用,北部主要为华力西晚期和印支旋回、燕山旋回的侵入活动及局部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作用。侵入岩包括超基性、基性、中酸性、酸性及碱性岩,以花岗岩为主,占岩体出露总面积90%以上。多旋回的构造岩浆作用,导致具多旋回的成矿特点。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