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35篇
  免费   9955篇
  国内免费   11451篇
测绘学   2514篇
大气科学   6092篇
地球物理   7175篇
地质学   43467篇
海洋学   4554篇
天文学   204篇
综合类   3631篇
自然地理   3304篇
  2024年   412篇
  2023年   1605篇
  2022年   2123篇
  2021年   2254篇
  2020年   1701篇
  2019年   2176篇
  2018年   1481篇
  2017年   1597篇
  2016年   1749篇
  2015年   2073篇
  2014年   3107篇
  2013年   2537篇
  2012年   2893篇
  2011年   2931篇
  2010年   2543篇
  2009年   2660篇
  2008年   2707篇
  2007年   2215篇
  2006年   2162篇
  2005年   2060篇
  2004年   1993篇
  2003年   2164篇
  2002年   2193篇
  2001年   2349篇
  2000年   2062篇
  1999年   1937篇
  1998年   1864篇
  1997年   1862篇
  1996年   1825篇
  1995年   1751篇
  1994年   1669篇
  1993年   1243篇
  1992年   1289篇
  1991年   1150篇
  1990年   1000篇
  1989年   792篇
  1988年   191篇
  1987年   157篇
  1986年   85篇
  1985年   73篇
  1984年   44篇
  1983年   35篇
  1982年   42篇
  1981年   28篇
  1980年   29篇
  1979年   29篇
  1977年   9篇
  1975年   9篇
  1974年   9篇
  1954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应用地壳波浪与镶嵌构造学说对富氏谱分析法提取地壳垂直形变信息的科学性做了地质学意义上的阐释 ,并提出了根据多期形变资料提取特定波段上构造策应力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42.
胰蛋白酶的固定化采用吸附-交联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了胰蛋白酶固定化的最佳条件:酶与载体体积比为2:1,吸附时间为10h,pH=4.5,缓冲液浓度为0.05mol/L,戊二醛的质量分数为0.1%。此条件下制得的磁性酶活力回收在50%左右,相对酶活力达74%,该磁性酶对啤酒澄清防止冷浑浊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43.
较详细地研究了无规取向、无吸收椭球体粒子的T-矩阵收敛问题。首先,简要概括了nmax的3种收敛方案和它们的基本特性。然后,应用1993年提出的数学收敛方法(M-方法)和1998年提出和物理收敛方法(P-方法)研究收敛问题。结果表明椭球粒子收敛精度对粒子的尺度参数,纵横比以及椭球体的种类(例如,长/扁椭球)有很强的依赖性。当粒子的尺度参数不太大时,甚至在极端纵横比的条件下,P-收敛方案优于M-收敛方案。  相似文献   
44.
织金矿区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组,含主要可采煤6层.煤系地层以含玄武岩屑、海绿石为特征的5类碎屑岩夹碳酸盐岩,水平、沙纹、波状层理发育,煤系中稳定的灰岩、硅铁质灰岩标志层较多,有利于煤层的划分与对比,并产丰富的动植物化石及碎块.属海、陆交替环境下的标型海陆交互相沉积.  相似文献   
45.
东峰顶金矿床成矿过程经历了热液期和表生富集期.矿石品位与氧化程度有关.矿质来源于燕山晚期岩浆活动触发的华北地台基底含金矿源层.它属于中温岩浆热液型矿床.区域构造派生的近南北向断裂,控制着金的定位.文中还探讨了成矿模式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46.
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浙江平阳研山明矾石矿床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认真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矾山明矾山矿床是酸性火山气热液与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内的碱性长石的交代中形成的。为了解释矿床的均一性,成矿的周期性和矿床单向依变分带等重要特征,我们重点研究了矿床中明矾石化和叶蜡石化的热力学性质,得出了K 活度和pH值是控制交代产物的重要因素的新结论,提出了该矿床交代成矿作用的新模型,并据此成功地解释了矿床的一些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47.
基于拖带坐标法建立了岩层大变形的一维非线性微分方程,然后用解析与数值方法研究了变刚度、可伸缩岩层在侧向压力及自重作用下的分叉特性,初步揭示了褶皱岩层初始挠曲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48.
49.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