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7篇
  免费   236篇
  国内免费   582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198篇
地球物理   78篇
地质学   1435篇
海洋学   29篇
综合类   65篇
自然地理   12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我国水土保持和石漠化防治是以小流域为单元来开展工作的,而在喀斯特地区进行小流域划分的研究还比较少。以1∶5万地形图作为工作底图,进行数字化采集并结合空间插值的方法生成贵州省金沙县DEM数据,并以GIS的水文分析模块为基础,经过自动提取微流域,微流域归并,流域边界验证等过程,最终提取金沙县小流域338个。从提取的结果来看,小流域的面积集中分布在3~10 km2范围内,占小流域总数的79.29%;在完整型、区间型和坡面型三种小流域类型中,研究区小流域类型以完整型小流域为主;绝大部分流域的分界线能够达到要求,在峰林、峰丛、洼地分布的地方会出现分界线偏离山顶点或者鞍部,这些地方水系网络复杂,自动提取的小流域与实际不相符合,需要进行手动修改。   相似文献   
942.
浅议喀斯特流域土壤地下漏失的界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信宝  王世杰 《中国岩溶》2016,35(5):602-603
本文从侵蚀-泥沙输移过程的角度,讨论了喀斯特流域土壤地下漏失的界定。认为,应将喀斯特流域的土壤漏失或水土漏失界定为坡地的土壤地下流失。进入沟道和洼地后的泥沙的运移,尽管时而进入地表河,时而进入地下河,都属于泥沙输移的范畴,不应界定为地下漏失。   相似文献   
943.
文章对重庆市五大功能区1998-2013年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调查和能源消耗数据进行分析,运用库兹涅茨曲线模型研究了重庆市五大功能区16年间建设用地扩张与碳排放效应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1)重庆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回归模型关系呈倒U型库兹涅茨曲线关系,且拐点即将到来;(2)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建设用地与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库兹涅茨曲线关系;(3)城市发展新区建设用地与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关系呈一次线性关系,显示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利用集约水平的初级特征;(4)渝东北生态涵养区建设用地与碳排放强度之间呈正U型二次曲线关系,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944.
以广州市金沙洲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位监测结果为基础,应用地下水数值模拟FEFLOW 软件建立了金沙洲地区的地下水系统的数值计算模拟模型。模拟结果表明:(1) 高铁金沙洲隧道施工降水是引起金沙洲地下水流场变化的主要原因,高铁隧道施工大量抽排地下水时,地下水位变化形成以抽水点为中心的降落漏斗;(2) 随着抽水量的加大,形成水位下降漏斗及地下水强径流排泄带,加速地下水对泥沙的搬运动力,增大对岩土体结构的冲刷作用,使与岩溶管道连通的土洞及覆盖层稳定性受到破坏,从而导致地面塌陷的发生;(3) 随着地下水水位的下降,金沙洲一带的软弱淤泥土容易出现排水固结沉降和失托沉降,从而产生地面沉降灾害。   相似文献   
945.
文章依据武汉市岩溶塌陷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选取岩溶发育程度、土层厚度、覆盖层结构、岩溶水水位波动幅度、抽水井影响、工程施工强度等6个评价因子,构建研究区岩溶塌陷危险性层次分析评价模型,对武汉市南部可溶岩分布区183个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单元进行岩溶塌陷危险性综合指数计算,绘制出了研究区岩溶塌陷危险性等级分区图。结果表明,高危险区有3个,主要集中在研究区西北侧青菱乡毛坦港、长征村-光霞村一带;中危险区有92个,主要为第四系中更新统黏土覆盖型岩溶区;低危险区有88个,包括部分覆盖型岩溶区以及所有埋藏型岩溶区。   相似文献   
946.
运用凋落物分解袋及样品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石漠化脆弱生态区植被恢复不同阶段主要建群种凋落叶分解及有机碳、氮释放动态及其与土壤团聚体有机碳、氮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各植被恢复阶段凋落叶分解系数介于0.73~1.33之间,不同阶段之间表现为,草地<灌丛<乔木林<灌乔林,人工樟树林介于乔木林与灌乔林之间。(2)各植被恢复阶段凋落叶有机碳、氮净释放率介于58.5%~72.9%与21.2%~63.9%之间,有机碳在分解期间表现为净释放,有机碳、氮释放率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延长呈增加的趋势。(3)凋落叶分解与养分释放对土壤有机碳、氮含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其中,凋落叶分解系数与0.25~1 mm、<0.25 mm粒径团聚体轻组有机碳、氮之间关系密切。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凋落叶分解速率及有机碳、氮释放率随恢复年限延长而呈增加趋势,凋落叶分解对土壤有机碳、氮有重要影响,轻组有机碳、氮优先向小粒径团聚体输入,小粒径团聚体在土壤有机碳、氮积累中有重要作用。凋落叶分解一方面能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同时也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形成与积累,植被恢复过程中应加强水土保持、提高土壤层的养分保蓄与抗水土流失能力。   相似文献   
947.
南洞地下河流域南部岩溶石漠化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基于2013年9月29日GF-1号WFV遥感数据对南洞地下河流域蒙自幅、个旧幅、新安幅和鸣鹫幅进行岩溶石漠化遥感解译,通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植被覆盖度(FVC)提取研究区域内石漠化信息,得到其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区岩溶石漠化发生率74.55%,属石漠化高发地区,其中中度石漠化最为发育,占全区石漠化的32.63%,重度石漠化最少,占17.59%。基于岩性、高程、坡向和坡度等4个影响因素与岩溶石漠化进行相关性分析,对不同因素中石漠化发生率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洞地下河流域南部区域岩溶石漠化在低海拔、缓坡度和纯碳酸盐岩中较为发育,在不同坡向中岩溶石漠化发育程度则较为相似。   相似文献   
948.
基于RS和GIS的南汀河流域石漠化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苏旺德  史正涛  刘钢 《中国岩溶》2016,35(5):594-601
以南汀河流域ETM、DEM和地质岩性数据为基础数据,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提取了石漠化评价因子,构建石漠化评价指标并对石漠化强度进行评价。运用空间叠加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对石漠化信息进行分析,得到流域岩溶区石漠化强度分级特征,利用土地利用数据及石漠化信息与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相关关系以分析土地利用方式对石漠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石漠化强度为:中度石漠化>轻度石漠化>潜在石漠化>强度石漠化>无石漠化>极强度石漠化。(2)强度石漠化区和极强度石漠化区主要分布在以耕地和疏林地为主要覆盖类型的区域。说明了造成石漠化的因素除裸岩率、植被、坡度、岩性等主要影响因子外,人们利用土地的方式对石漠化也具有很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49.
贵州马岭河瀑布钙华藻类群落特征及生物岩溶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唐宇宏  潘鸿 《中国岩溶》2013,32(3):280-286
为探讨水流干扰和钙华藻类群落在瀑布钙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于2007年8月对贵州马岭河峡谷天星画廊景区内3条瀑布钙华流水区、浸润区和潮湿区进行了采样,分析其种类组成、群落类型和形态、分布特征等。结果显示:(1)天星画廊景区的瀑布钙华藻类群落类型包括胶质颗粒状、胶质团块状、垫状、绒毡状和粉末状5种类型,钙华藻类以蓝藻占优势,在受水流中等程度干扰的生境中(浸润区)钙华藻类物种多样性和群落多样性较高;(2)钙华藻类群落对瀑布钙华的形成同时存在沉积和溶蚀作用,藻类群落可影响瀑布钙华沉积和溶蚀的方向性;(3)在中等程度水流干扰作用下,钙华藻类群落在瀑布钙华形成过程中以沉积作用为主,在强或弱水流干扰作用下,则以溶蚀作用为主。因此认为:水流干扰程度和藻类群落类型共同作用是控制瀑布钙华形态构造多样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水流的中度干扰有利于瀑布钙华的形成。   相似文献   
950.
云南省抗旱井定井论证方法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  
云南抗旱井的水文地质论证工作可分为区域规划、圈定富水块段、确定井位、钻进过程分析4个步骤。根据云南的水文地质特征,抗旱井的论证首先结合含水层类型和区域地貌格局做好区域规划论证——只有充分考虑地下水的宏观分布格局才能保证全省性抗旱找水钻井的基本成功率。在确定具体井位时,首先要综合论证水文地质单元的补给、径流、排泄分区,汇水地貌和储水构造条件,圈定富水块段作为找水“靶区”;然后深入分析微地貌组合形态、小微型构造特征、地下水活动痕迹、地下水开发技术条件,并辅以多个拟选井位的物探工作,最终比较优选井位。在钻进过程中,水文地质编录和分析对于及时指导钻孔处理或移动孔位,避免浪费钻探进尺,保证抗旱井较高成井率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